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开头是引用武松调侃孙二娘的话,原著中说这句话是武松现编的,却很好地总结了孙二娘与张青干的买卖。

张青为什么叫绰号“菜园子”?是因为原先他是光明寺种菜,管理菜园子的。跟和尚因为一些小事起了争执,于是就把光明寺的和尚全杀了,再放了一把火,把寺庙也烧得干净。官府没有线索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张青和孙二娘的故事(犯罪性质恶劣--张青孙二娘)(1)

成了大宋法制的漏网之鱼后,张青非但没有重新做人,反而又转到十字坡抢劫。偶遇了年轻时也是打劫为生的孙老汉,孙老汉已经金盆洗手退休了,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孙二娘,见张青是个能继承他杀人越货“伟大志向”的人,就把张青招了做女婿。本来夫妇二人住在城里讨生活,但正经生意哪有杀人越货来钱快?于是夫妇又回到十字坡,盖了几间茅屋卖酒,专门等过往行人,用蒙汗药麻翻弄死。掠得财物还不够,连人也剁碎了做成陷包包子,张青就每天把做好的包子挑到村里卖。这就是张青与孙二娘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杀人越货流水线。

张青和孙二娘的故事(犯罪性质恶劣--张青孙二娘)(2)

为什么书生今天说这两位呢?因为张青与孙二娘是水浒中典型的恶人被包装成“好汉”的案例。抛开所谓的“江湖大义”不说,单就指他们夫妇做的事情,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是人人唾弃才对,如此伤天害理,于情于法都够死七八回的。可水浒中呢?他们非但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在江湖上有了点名声与威望,最后两人成功拿到了梁山的股份。那他们是做到的呢?

首先,他们有个企业文化与规章制度融于一体的“三不杀

不杀僧道,不杀失足妇女,不杀往来配军,想表达的意思是大家都是不容易的最底层人民,也有时运不济落难的英雄,都不容易!这个骚操作直接把自己与这三类人划到了一条战线了;

其次:嫉恶如仇的鲁智深与他们结拜做兄弟,罪恶克星的武松也感激地拜他们做大哥大嫂。这两位全书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认可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去质疑夫妇二人所犯的事?

最后:夫妇二人对武松鲁智深的的投资。特别是武松,可以说是掏心掏肺。只从感情角度上说,这夫妇对武松是真好,好到让人错以为他们跟武松也是一样的人。

张青和孙二娘的故事(犯罪性质恶劣--张青孙二娘)(3)

不过话说到这里,不由得让书生产生了一种担忧——《水浒传》到底适不适合青少年看?不知道是荣幸还是不幸,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买课外读物时接触的《水浒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来,陆陆续续地看了很多遍,但每一遍都是走马观花似的看,没有深入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读。等到现在认认真真地再去读一遍时,不禁庆幸自己的家教严厉,不然还真不一定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青春期的男孩子,在世界观、价值观、感情观都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去看了有着各种头衔的中国古典名著小说《水浒传》,难免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影响。而我们的家长却全然不知《水浒传》里毁三观的人物与情节将会给青少年带来多大的负面作用。所以,非常需要关注书生!各位看官,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