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主一词在今天看来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春秋时代绝对是一个褒义词。所谓霸者,代天子守四方以令诸侯也!如果将天子看成一家公司的老板,那么霸主相当于总经理。天下虽然是天子的,但天下由霸主管理!

春秋五霸的地位怎么来的(谁才真正名至实归)(1)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实力渐渐衰退,土地大面积缩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周王室在事实上已经无法守卫四方,号令诸侯。当时四夷猖獗,西戎、南蛮、北狄、东夷纷纷入侵中原,许多诸侯国被攻灭。天子无力征四夷,于是强大的诸侯国主代天子征四夷守四方,这样的诸侯国主被称为霸主。

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大体有两种:其一、《史记索隐》认为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其二,《荀子·王霸》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笔者认为春秋霸者只有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四霸。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并不能称为霸主,他们只是称雄江南,并没有征四夷,也没有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吴王阖闾称雄江淮的主要资本是击败了楚国,甚至一度攻入楚国国都,让楚王逃亡外地一年之久。但楚国本身是诸夏之一,击败楚国并不是征四夷,周天子也没有册封阖闾为方伯,反倒是他自己僭越称王了。

春秋五霸的地位怎么来的(谁才真正名至实归)(2)

越王勾践不能称霸主,他闻名于世的资本是攻灭吴国,然后让泗上十二诸侯臣服于越国。尽管齐国、晋国承认勾践的霸主身份,周元王还册封勾践为方伯(霸主),但勾践如烟花般绚丽而短暂,虽有霸主之名,却无霸主之实。勾践当了霸主后,沉迷酒色,屠戮功臣,权力交接没安排好就死了,越国如流星一般消失在世人眼中。

楚庄王的霸主地位是从晋国抢来的,而且持续时间不长,周天子也没有册封楚庄王为方伯。楚庄王在楚国大力推行华夏文化 ,最终让楚国由南蛮变成了华夏,对于南蛮的入侵,楚庄王曾强力反击,可谓守住了华夏的南大门。秦穆公称霸中原受晋国阻挡,一直不成功;最后秦穆公向西扩地,灭西戎诸国12个,益地千里。周天子亲自册封秦穆公为西方伯,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仅仅在西方,守的也仅仅是西方,因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也算有名无实。

春秋五霸的地位怎么来的(谁才真正名至实归)(3)

晋文公的霸主地位得益于晋国的强大,获得天子册封很大原因是周襄王被胁迫了。周襄王的弟弟子带反叛,周襄王逃到郑国向诸侯求救,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出兵击败子带,迎周襄王归王城。秦穆公勤王没有要酬劳,晋文公勤王是要了酬劳的,周襄王将数座城池划给了晋国。由此可见晋文公是不厚道的,他做该做的事,要名又要利!

晋文公击败楚国后,在践土会盟诸侯,并派使者给周襄王,要求周襄王册封他为伯。周襄王迫于晋文公的压力,不得不亲自前往,并开王口,册封晋文公为伯,允许晋文公代天子征四方以令诸侯!晋文公的霸主之位,有名有实,但总有“得之不正”之嫌!

齐桓公的霸主之位是名至实归,可谓毫无争议!攻伐东夷,拓展齐国领土。北击山戎,助燕国复国。北伐戎狄,助邢国、卫国复国。南征楚国,迫使楚国尊王称臣。扶持周襄王坐稳王位,威慑有夺位之心的子带。葵丘会盟时,周襄王派大臣与会并送重礼,说明周襄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会上齐桓公俨然代周天子号令诸侯。因此齐桓公的霸主之位,可谓名至实归!

春秋五霸的地位怎么来的(谁才真正名至实归)(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