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熟知道家及阴阳理论,明了历史朝代变更亦是随更大天体运行规律而变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什么要以吏为师)

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秦始皇熟知道家及阴阳理论,明了历史朝代变更亦是随更大天体运行规律而变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在管理国政中,秦始皇以法为教,利用法理管理国家。注重“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亲自制定法律,并亲自讲法。“皇帝临位,作制明法”(“泰山刻石”),“端平法度,万物之纪”(“琅邪刻石”),“普施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之罘刻石”)。秦始皇还建立了严密的法律制度及监察体系,让民众懂得法律,明了制度,“以吏为师”。“吏”不只是明了法律之官吏,而且包括秦始皇亲自制定之吏法。

上古之时,人类道德高尚,无须制定诸多法律以管理国家和人民。特别是人神同在之时,如帝尧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治狱以獬豸助辨罪疑,獬豸又称任法神兽。审案时,神兽能用角指向无理一方,甚会将罪该万死之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但人类“发展史”乃是一部“倒退史”。当人们道德日下、离神越来越远而不能用心法约束自己时,则只能诉诸法律,靠外在条例约束人们。

云梦秦简上《效律》的部分条文

1975年12月出土之云梦秦简,上有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其内容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秦代施行之二十几个单行法规条款原文,共记载法条六百条。记载秦律形式主要有:律;令(制、诏),制是皇帝对某事之批定;式:法律文书、程式,审讯法律文书具体程式,执法人员行政管理制度;如“为吏之道”;法律答问等等。其中秦律十八种记载: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均工、工人程、徭律、司空、军爵律、置吏律、效、传食律、行、内史、尉杂、属邦。

从云梦秦简中,可见秦律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十分细密详备。秦律出土,让人从新认识到秦制并非后人所说的苛政,秦代有法可依、执法严格,秦法于吏于民都有绝对的权威。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奉行“明主治吏不治民”信条,认为吏为民纲。对官员要求十分严格。

《为吏之道》提出吏有五善:忠信敬上、清廉无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失则是:夸诞、自大、擅权、随意犯上,看重钱财轻视人才。提倡“宽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谏勿塞,审知民能,善度民力,劳以率之,正以矫之。”

官吏“五善”毕至,必有大赏。(《语书》)违反法令行事、玩忽职守、官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要罚款,严重者更要流放。从此可知,为什么秦始皇“以吏为师”如此有效。

秦律中之《封诊式》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规定和案例。取其中《讯狱》为例,“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各展其辞,虽智(知)其??,勿庸辄诘。其辞已尽书而毋(无)解,乃以诘者诘之。诘之有(又)尽听书其解辞,有(又)视其它毋(无)解者以复诘之。”这里,保证涉嫌罪犯说话的权利,被告、原告各展其词,反复对证并做记录。这样实施先于西方几千年也。

即使刑讯,亦有严格规定。“诘之极而数??,更言不服,其律当治(笞)谅(掠)者,乃治(笞)谅(掠)。治(笞)谅(掠)之必书曰:爰书:以某数更言,毋(无)解辞,治(笞)讯某。”即嫌犯拒绝讲述实情,巧言伪诈,反复翻供,有法律规定可用刑之情节时,还要记录(爰书),方可笞掠。

《法律答问》更以问答形式对秦律条文、术语及律文之意图做出解释,相当于现在的法律解释。主要是解释秦律主体部分(即刑法),也有关于诉讼程序之说明。

通过这些法律制定及实施举措,秦始皇整治民风,教化天下,“禁止淫泆,男女絜诚”(“会稽刻石”),不止当时民风大振,亦为后世开启正统之端,即“俗同伦”,或“行同伦”。

秦律之完成、颁布、执行,标志着统一之后的巨大努力。秦王朝统一乃全方位统一,除法律统一,还有经济和文化统一。秦朝虽只有短短十五年,其所创立之皇权体制、法律、经济、文字体制却为后世各朝各代不断采用,绵延两千多年。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就关注一下哦,小编会一如既往的给大家贡献历史类的好文章,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