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2017年12月A期杂志]

T-62坦克的作战使用

T-62的首次作战使用是在1969年苏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战行动中,此后除了阿拉伯军队在中东战争中使用出口型T-62坦克进行了毁誉参半的战斗,这种坦克还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被大量使用。T-62坦克在阿富汗经历了10年的实战考验,成为了战争中苏联装甲力量的物化象征。实战表明,T-62坦克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优越的防护力以及不错的夜战能力。入侵阿富汗的苏军40集团军下辖的坦克部队主要有:第24近卫坦克团、第285坦克团、第234坦克团,以及摩步团和摩步旅的独立坦克营,这些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就是T-62坦克。第24近卫坦克团通过陆路边界进入库什卡;第285坦克团经浮桥通过阿姆河,到达乌兹别克的捷尔麦兹市附近;第234坦克团则冒雪沿狭窄的山地弯路通过帕米尔。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中,T-62坦克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作为移动火力点,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和装甲防护。二是作为护卫部队,伴随部队前进。此时,有1~2辆坦克挂装扫雷装置配合其它装甲车辆在前面开道,其余坦克则沿行军纵队均匀配置。当与敌人遭遇时,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离开道路,用火力掩护汽车快速通过危险地段。三是对危险地区进行封锁和搜索,配合步兵歼灭战区内的残敌。四是掩护摩托化步兵和空降兵,用火力或履带碾压摧毁重要目标。比如1984年5月,1个坦克连就配属给空降营,对阿富汗赫尔曼德河省的一个地区实施了突然袭击。行动中,T-62坦克首先在部队的前面开路,然后作为工兵为空降兵清除路障,发现敌人后,就用坦克火炮和机枪掩护伞兵向前推进。这次行动战果累累,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坦克部队虽然遭到了40发反坦克火箭弹的攻击,但是人员和战斗车辆没有受到损伤。

t-26用的是哪门炮(T-62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1)

根据作战对手缺乏夜视观察仪器,苏军经常在夜间使用坦克对重要目标实施突然打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1982年12月,1个坦克连在夜间利用自身的红外夜视仪,强渡帕恩得舍尔河,进入帕恩得舍尔峡谷,摧毁了敌人的坚固工事,并掩护摩托化步兵分队通过峡谷。在阿富汗作战的10年间,T-62坦克虽然在总体上发挥出了很高的战斗性能,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尤其是阿富汗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其缺陷更为明显。例如:坦克火炮和并列机枪的仰角受限制,不能有效摧毁所有目标;抗击各种地雷能力不足;在高山和含尘量大的条件下,发动机容易出现问题。这里有一点需要加以说明,在阿富汗的T-62坦克没有进行过现代化改进,而且任务过多,常常超负荷使用。应当指出,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T-62坦克,平均损失率是很低的,整个40集团军的T-62坦克因技术原因和战斗损伤的比率为20:1。T-62坦克战斗损伤主要是地雷爆炸造成的,其中50%的坦克需要大修或根本无法修复。

苏军从阿富汗撤军时,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按照条约规定,苏联军队要不断减少部署在欧洲地区的T-62坦克的数量。根据公开的数据来看,1990年部署在欧洲地区的T-62坦克为2021辆,1992年减少到948辆(部分坦克撤到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1994年减少到688辆,1995年又增加到761辆,到1997年就只剩下97辆了。撤下来的T-62坦克除部署在欧洲以外地区,部分保存在乌拉尔装甲装备基地,部分则装备了俄罗斯内卫部队。俄罗斯内卫部队的装备不受“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限制,因此俄军有相当多的坦克和摩托步兵部队被改编为内卫部队。而这些内卫部队的T-62坦克则参加了第1次和第2次车臣战争。2000年8月,巴萨耶夫进攻达格斯坦共和国,俄罗斯内卫部队第100师93机械化团的T-62坦克在保卫该共和国的作战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个团装备约有60辆T-62坦克,为了提高抵御反坦克火箭弹攻击的能力,坦克乘员在炮塔上加挂了履带板和装沙土的箱子,在车体上也加挂了箱子和原木,起到了增强装甲防护的效果。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再次大量使用装甲装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共动用了370辆坦克,由于俄军没有公布详细数据,因此T-62和T-62M坦克的使用数量不详。但是从西伯利亚军区调来的第160近卫坦克团装备的就是T-62M坦克,据报道,它们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3辆坦克被反坦克火箭弹击中后仍能行驶。

T-62坦克对中国坦克技术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是中苏关系发生逆转的重要时期,中苏双方逐渐由互助走向对立。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双方逐渐由口水战升级为边境军事对抗,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拉开了双方近20年边境对峙的序幕。而在该事件中亮相的苏联T-62坦克则对我国的坦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69年3月2日,天寒地冻的乌苏里江上传来阵阵枪响,在珍宝岛这块面积只有0.74平方千米的小岛上,苏联边防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对我守岛部队展开突然袭击。面对袭击,我守岛部队立刻给予猛烈地还击,激战一个小时后,苏军被打退。可是不甘失败的苏军又发动了第二波攻击,苏军在这次攻击中出动了当时先进的T-62坦克,3辆坦克从正面进攻,另有4辆从侧边迂回企图包围我守岛部队。而我守岛部队主要以轻步兵和少量炮兵、工兵为主,手上只有少量反坦克火箭筒,没有装备重型的反坦克武器,面对苏军坦克实在是力不从心。战斗极其艰苦,面对苏军强大的T-62坦克,仅有老式反坦克武器的我军拿T-62根本没有办法,各种重炮也无法伤其分毫,最多只能蹭点皮。T-62低矮的外形,半弹型炮塔显示出了强大的防护能力,最后我军借助反坦克地雷阵才打退了T-62的进攻。战斗中有一辆编号为545的坦克被地雷炸断履带,经过一番激烈地争夺战,我军最终缴获了这辆坦克。面对这辆缴获的坦克,我国的坦克科研人员相当兴奋。因为当时我国正在研制下一代新型坦克,但薄弱的坦克工业使得研制工作举步维艰,而当时的国际环境使得我们根本无法获得国外先进坦克技术,所以这辆T-62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t-26用的是哪门炮(T-62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2)

面对这辆缴获的T-62坦克,我们可以从它的身上窥见世界较先进的坦克技术,对我国处在技术瓶颈的新型坦克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科研人员按照坦克的三大技术特点,对T-62进行了详细地拆解分析,获得了大量技术资料。根据获得的技术资料,对新型坦克进行了11处重大改进,在1974年终于研制成功,命名为69式坦克。从技术角度来讲,69式坦克借鉴T-62最明显的就是其装备的滑膛坦克炮和较先进的炮控及火控装置。比如,从1969年开始研制,在1974年研制成功并命名为69式100毫米滑膛炮中就能看到不少2A20115毫米坦克炮的技术痕迹。之所以没有直接采用115毫米滑膛炮,一方面是因为研制100毫米滑膛炮可以仅通过少量改动即可利用现有100毫米线膛炮的生产线;另一方面当时已经有了研制120毫米滑膛炮的计划,100毫米滑膛炮只是一个过渡型号。当然,作为我国研制滑膛炮的初次尝试,69式100毫米滑膛炮是一个不太成功的尝试,其炮口动能、火炮精度、穿甲威力甚至不如原来的100毫米线膛炮,其在1000米距离上只能穿透1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另外在炮管寿命和维护保养方面也有不少问题,所以配备100毫米滑膛炮的69式坦克只装备部队了很少。后来研制成功了适合100毫米线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后期生产的69式坦克又改用100毫米线膛炮。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基本上掌握了滑膛炮的研制技术,为我们日后研制新型大口径滑膛炮打下了基础。

69式坦克对T-62的另一处借鉴就是其炮控/火控系统,我国当年从苏联引进的T-54A只装备了简易了火炮高低稳定仪,也没有红外夜视仪。使得我国仿制的59式坦克基本上不具备行进间开火和夜战能力。通过对T-62坦克火控系统的研究,我们成功研制了新型的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激光测距仪,并装备到新坦克上。而69式坦克也成为我国第一种具备夜战能力的坦克,69式坦克炮塔前面的红外大灯成了区分59式坦克的最明显外形特征。69式坦克相比于59式坦克在火控方面做了重大改进,59式坦克在夜间训练中根本无法做到对目标的有效射击,只能依靠发射照明弹来显示目标,而装备红外夜视仪的69式坦克,最大的夜视距离达到800米,具备了夜战能力,而火炮双向稳定器的安装使得坦克在行进过程中火炮能稳稳地瞄准目标,相比59式坦克在行进间火炮只能高低稳定,命中率大大提高。

t-26用的是哪门炮(T-62的技术特点与作战使用)(3)

结语

苏联坦克的研制、装备体制与西方不同,一般不会对坦克进行脱胎换骨的大改造。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坦克产品,T-62身上同时具备有限的先进技术特征和厚重的维承性痕迹,是一种极有意思的作品,但其作战使用情况却表明,这种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产的中型坦克,仍以良好的可靠性和适当的综合战斗性能获得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