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时代几乎人人都有家族群,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是亲戚,说明国人很重视血亲关系。可是常常看到有把外甥喊成侄子的视频,这是错误的对应称呼。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称呼才是正确的呢?

先说说亲戚这个词,亲和戚其实是两个词,叫作内亲外戚。亲指的是父系这边的同姓亲属,比如叔伯姑姑和兄弟姐妹等,俗称“内亲”。戚指的是母系那边的异姓亲属,比如舅舅姨妈和表哥表妹等,俗称“外戚”。

为什么会有娘亲舅大这个说法(亲和戚)(1)

在中国式人情关系网中,内亲是主力军,碰见婚丧等大事情,内亲总是打头阵的,随的份子钱也比外戚要多一些,更主要的是内亲拥有继承权而外戚没有。侄子继承天经地义,外甥要继承也要改为同性才有资格继承。比如武则天把娘家的侄子基本杀光了,只好把外甥贺兰敏之改为武姓,继承她父亲的爵位。

为什么又有“娘亲舅大”的习俗,分家舅舅必须到场?那是在现实生活中,内亲之间因为利益导致的纷争,总是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展开内斗,这时候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舅舅出面来调解,立场公允评判公正,所以舅舅的威望自然高了,也就有了“娘亲舅大”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娘亲舅大这个说法(亲和戚)(2)

关于亲戚,还有一句俗语叫作“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意思是说第一代是至亲,第二代是表亲,第三四代后就沦为陌生人了。再见面要打着哈哈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而且随着人口的减少,估计以后的“七大姑八大姨”之类的亲戚慢慢会消失了,人情越来越淡泊。

因此关于亲戚的称呼更加不能乱套了。比如舅舅姨妈对应的是外甥,叔伯姑姑对应的是侄子,舅姨子女叫表兄妹,叔伯子女叫堂兄妹,如果还是搞不清楚,同姓的是堂亲,不同姓的是表亲。不管将来亲戚关系如何,三代之内亲戚的称呼还是要搞清楚。你明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