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一线的“铁玫瑰”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口号,必须踏踏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创城’就一定能成功。”10月21日上午近8时,在迎泽街一带,记者见到了正在路上作业的环卫工人董桂花。
今年56岁的董桂花是清洁二公司的一名分队长,负责迎泽街、康乐街等几条较为繁华市场街的清洁任务。这几条街的共同点是店铺繁多、人流密集、车流量大,再加上流动摊点频繁光顾,垃圾量自然是多上加多,清洁任务非常繁重。
“我的父母都是环卫工,受他们的影响,我和哥哥、妹妹都走上了环卫这条路。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们也养成了干一行爱一行,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的工作态度。”董桂花虽然身为分队长,但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扫把,劳动工作在第一线。下水道堵塞,她亲自用手去清掏;便道砖缝里有瓜子壳,她埋头一点点抠出来……她的身体力行,带动和感染着队里的每一位清洁员。在环卫岗位40多年,不仅她自己获得多项殊荣,并且还入了党,她所带领的团队也多次被嘉奖。
“要说辛苦也真辛苦,早上4点多,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我们就起床了,要赶在大家上班之前,把负责的区域清扫一遍。晚上10点不少人都睡了,我们还要在路灯下继续忙碌。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还要加班加点……。”董桂花说,“创城”是事关全市人民的大事,对城市环境的要求高,容不得半点马虎。她会一如既往牢记肩上的责任和职业操守,铆足劲儿加油干,为“创城”出一份力。
清运路上的转业兵
“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清运二公司垃圾清运司机田柱从部队转业走上环卫岗位后,一直以此为工作准则,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10月21日上午10时许,田柱结束了当天的清运工作,正在公司院里清洗和保养车辆。记者了解到,凌晨3时,空旷安静的街道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田柱已穿上橙色工作服,戴上单位配发的口罩、手套,和同车装卸工一起拿着消毒液和洗消壶,对作业车辆、工具、垃圾箱等进行喷洒消毒,然后开始清运他们负责的辖区内所有小区的生活垃圾。
“眼下正值冬菜储存季节,菜叶子等垃圾量大增。平时每天清运三趟就行了,这段时间得运四五趟。也就是说,要往返于垃圾点和大同富乔垃圾焚烧发电有限公司之间四五趟,最快也得4个多小时。”田柱说,由于垃圾量增大,车辆负荷增大,发生故障是常有的事。他钻到车下修理完后,手上、身上都会沾满垃圾,即使换完衣服、洗完手,那股子难闻的气味还会存留一段时间,回到家孩子都不愿与他亲近。说完,田柱嘿嘿地笑了,好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儿。
去年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示范车的驾驶员,田柱第一个报名参加公司成立的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先锋岗。今年又逢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田柱坚定地表示,既然干了环卫这一行,就不能嫌脏喊累,在“创城”这场大考中,他绝不缺席。
设备改造的“大能人”
“这套液压系统是前几天刚装上去的,有了它,这辆垃圾翻桶车的承载量可以比之前翻一番。”10月20日,在平城区环卫服务中心科研所院内,所长刘金昌欣喜地为记者做着介绍。
高中一毕业,刘金昌便成为一名环卫车辆修理工,至今已经30个年头了。自从有了发明和改良环卫设备的念头,从未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刘金昌,便潜心学习和钻研,从发明简易环卫工具到改装大型车辆,一路走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自己知道。
给闲置的水罐车重新设计液压管路,路面清洗起来更加彻底、干净;把普通的三轮车改装成树叶清扫机,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工清扫的工作量,节省了清扫时间;在小型垃圾收集车上安装自动苫布,防止垃圾外抛,既美观又避免二次污染……刘金昌在不懈努力下,小发明小创造已不知做了多少件,光大型设备就改良了近10件。
在刘金昌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不少造船、造车手册,这些都是他闲暇时间里的“宝贝”。只要单位买回新的环卫车辆,他都要把操作手册看个遍,研究机器内部工作原理。他说,现在各种专业的环卫车辆分工越来越细化,由于资金有限,车辆更新相对较慢,多在车辆的改装和创新上花点心思,小创新就能发挥大作用。他坚信:只要肯动脑筋,没有什么事儿是干不成的。
重视环卫事业 尊重环卫工人
环卫工作肩负着净化城市环境、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使命,是开展“创城”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显示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和名片。
近年来,我市一如既往重视支持环卫事业,持续加大环卫投入,着力改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为全市环卫事业发展和环卫工人工作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要感恩环卫工人的付出,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更加注重文明习惯的养成,自觉爱护城市环境,携手共建我们的美丽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