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有这么一段故事情节:时董卓弄权欺主,朝臣们却只能忍气吞声、束手无策。骁骑校尉曹操自告奋勇,向司徒王允借得七星宝刀,打算前去行刺董卓。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1)

次日,曹操佩着宝刀,来至相府,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操曰:马羸行迟耳。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布领令而出。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侧身而卧,转面向内。操急掣宝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曹操惶遽中持刀跪下: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卓接视之,果宝刀也,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卓引操出阁看马,操谢曰:愿借试一骑。卓就教与鞍辔。操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2)

《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文字可谓绘声绘色、一波三折,并且罗贯中还老到地做了一些“技术性的处理”,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董卓身边不是有个时刻形影不离的“天下第一勇士”吕布守护着吗?好,找个理由让他暂时回避一下;曹操不是担心董卓膂力过人自己不是敌手吗?那我“安排”他背向着你侧身而卧。这下曹操你总该可以放心大胆地拔刀行刺了吧?就在读者为曹操的“好运气”而感到庆幸、并一厢情愿地希望他刺董成功时,剧情却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反转,最终功亏于篑,功败垂成。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3)

倒不是罗贯中有意暗地里向着董卓,而是这个十恶不赦的大反派原本就不是这么个死法。既然编的是“历史”小说,怎可违背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如果董卓这么早就被“写死”而提前“谢了幕”,那后面的戏还怎么唱?

在黑曹操上,罗贯中可谓是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且“功不可没”、“成绩斐然”。就拿“刺董”来说,虽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却让曹操敢于冒险,灵活机变;胆大心细,奸诈狡黠的“奸雄”形象跃然纸上。

窃以为,曹操刺杀董卓,无论真与假,失败了才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要这么说?抛开《三国演义》的因素,以曹操当时的身份与地位,是很难接近董卓的,更遑谈刺杀。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4)

董卓干的是刀口上舔血的营生,又几乎与全天下人为敌。一个做了太多亏心事的人,他真的不担心会遭到天谴和报应吗?

其实董卓比谁都清楚,自己作恶多端、人神共愤,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唯一的选择就是牢牢地掌握权力与资本,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么主宰天下,生杀予夺;要么万劫不复,挫骨扬灰!

为了护卫自身的安全,董卓在长安城东修筑了坚不可摧的牢固堡垒,又在其封地郿县建造坞堡,里面存放着数不清的钱财及巨量的粮食储备。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董卓早已做好了打算:待平定关东后,即可雄居天下;万一失败了,也还能退守在事先修筑好的巢穴之中颐养天年,别人又能奈我何?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5)

董卓性情残暴,好用刑法立威。有位御史级别的官员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勃然大怒,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大司农周忠有个叫周晖的儿子,董卓不知为何竟非常厌恶他,悄悄派人将其劫杀……

董卓平日就龟缩在他那守卫森严、固若金汤的堡垒营寨中。曹操若要进见,守卫岂能不仔细搜他的身?除非他事先声明专为献刀而来,不然那把锋利无比的七星宝刀怎么带得进去?按常理,既然是来“献刀”,是不是应该一见董卓的面就要将宝刀转呈奉上?没了刀又如何杀得了力大无比的董太师?老奸巨猾,防范意识极强的董卓又怎会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与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曹孟德如此近距离地独处一室,且毫无戒备地侧身而眠?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6)

站在曹操的角度,天底下痛恨董卓的人多了去了,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可董卓是说杀就能杀得了的主吗?若真这么容易简单,那董卓不知要死掉多少回了,还轮得到现在曹操去动手?以曹操的聪明睿智与务实,怎么可能孤身犯险去干这种毫无把握的事情?

曹操行刺董卓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其素材“奶妈”《三国志》中是否也有相同或类似的记录呢?查《三国志·武帝纪》:卓表太祖(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根本就没有曹操行刺董卓这码子事。如果确有其事,史学家们怎会轻易遗漏这么好的素材?那曹操为什么要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呢?《魏书》中作了如是解答: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故里。曹操已看出董卓不是成大事的那块料,因而不愿与之效力,遂逃回家乡。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7)

历史上倒是真有一人行刺过董卓,可想而知一定没能成功。这位勇敢者就是伍孚。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伍孚字德瑜,是被大将军何进一路提拔上来的官员。伍孚见卓残暴,愤恨不平。于是在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一日,卓入朝,孚迎至阁下,拔刀直刺卓。卓气力大,两手抠住;吕布便入,揪倒伍孚。董卓问他:谁教你谋反?伍孚厉声说:你非我君,我非你臣,何反之有?你罪恶盈天,我恨不能将你车裂以谢天下!董卓大怒,命人将他剖剐之。

曹操虽然没有刺杀董卓,但却早有行刺十常侍之首恶张让的前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伦,莫之能害。

曹操献刀刺董卓的主要内容(曹操献刀刺董卓)(8)

上述两段文字记载,估计罗贯中也都见到过,所以在他的笔下“嫁接”出曹操“献刀”刺董卓的故事实在是一点都不奇怪。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