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高考再度名落孙山,我不得不含泪忍悲地告别了自己的学生生涯,蓦然回首那段求学之路,不可谓不坎坷啊,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求学之路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求学之路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坎坷的求学之路)

求学之路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一九九二年高考再度名落孙山,我不得不含泪忍悲地告别了自己的学生生涯,蓦然回首那段求学之路,不可谓不坎坷啊!

一九七九年九月一日,母亲带着我来到毛力冲学校报名入学,并给我取了第一个学名——唐再光。那个时候的我就能够理解母亲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个名字的良苦用心:第一,因为父亲吃了官司,从三七五工厂的一名工人变成了农村生产队的一个社员,她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有机会光复昔日的荣光;第二,因为我有一个表哥叫罗再光,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民教师,母亲殷切期盼我勤奋学习,将来能够象表哥一样学业有成。我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讲,一丝不苟地完成各科作业,在每次比赛考试中,都获得了第一名,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小学毕业考试中,我获得了一百七十八点五分,以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地升上了初中,我的初中时代仍在毛力冲学校度过的,我的前一届的哥哥姐姐和后一届的弟弟妹妹都是在长冲铺中学念初中的,偏偏我这一届是在毛力冲学校度过的。三年后,我在班主任邓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县城酿溪镇中学参加了八七届中专考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大家无不为我感到十分惋惜——我不但没有考上中专,而且连个普通高中都没有升上!尽管如此,我的中考成绩在全班还是名列前茅,比第二名高出五十五分。这种尴尬的事倒是应验了英语老师的那句话:“唐学文同学(念初中时,父亲给我改成了这个学名),你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长冲铺中学在八七届中考中,有三个学生考上了中专,十五个学生升上了高中,而毛力冲学校竟放了一个大白板,我当然不甘心失败,下定决心要升上高中考取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我在新田铺中学六十五班复读了一年,又参加了八八届中考,在满分七百四十分的考卷中,我获得了六百五十一分,比上届多出了一百一十一分,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知道班主任罗老师到底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竟然把我填报的志愿“新邵一中”偷偷地改成了“新邵三中”,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改就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成也罗老师,败也罗老师。后来,我不得不在新邵三中念完高中,尽管我的学业成绩仍旧在全校稳居第一,各种奖励和称号应有尽有,唯一令我大惑不解的是,我在九一届高考中却榜上无名,全县文科应届生竟无一人升上大学!难怪父老乡亲都气愤地说:“这是咱们新邵建县以来最大的耻辱!”

痛定思痛,痛如何哉!我深深地知道:只有升上大学,我才能彻底跳出农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名言“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百万秦关终属楚。”不断激励着我继续前进,决不向失败低头!然而,我的复读之路同样艰难坎坷,当年湖南省教育厅三令五申制止重复教育,往届毕业生比应届毕业生的录取分数线要高出二十分,我先在以新邵一中退休教师名义开办的晨光高考补习学校读了一个月左右,该校就突然宣布解散了,我只得卷起铺盖回家,坚持自学了两个月。后来,昔日好友谭朝安来信劝我参加他们的自学小组,该小组临时请了几个老师,可是这些老师大多是冲着补课费来的,效果很不理想!我虽然坚持自学了一年,也参加了九二届高考,但是仍然被高等学府无情地拒之门外!

哪个时候,国有企业工人纷纷下岗,铁饭碗正在被彻底砸碎,我们勤奋苦读不正是渴望拥有一个铁饭碗吗?既然铁饭碗都没有了,继续复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如减轻原本贫穷的家庭的负担,干脆走向社会吧!我正是看到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家庭的实际情况、自己的处境,就决定不再走万人共挤的独木桥了。

蓦然回首那坎坷的求学之路,我不禁感慨万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