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和《你好,李焕英》中,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与电视有关的似曾相识的场景。《你好,李焕英》中凭票购买电视机的情况,我只听说过,没有经历过。《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中,邻居们聚在巷弄里,围着冬冬家那台黑白电视机,一起观看中国女排比赛,却着实勾起了我少年时期的回忆,让我又回到了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

八十年代初,改革伊始,人们的生活水平远不及现在。那时,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家家户户的渴望和梦想,而且电视机也是结婚三大件之一。

大概是1983年,父亲买回来一台电视机,印象已有些模糊,只记得好像是昆仑牌的,14英寸,两边带喇叭。父亲说,喇叭多,声音好。还配了个屏幕放大镜,在电视机前一放,整个屏幕就变成了16英寸、甚至17、18英寸的样子。这台电视花了父亲将近500块钱,以当时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小数,但一家人都非常高兴,生活从此开始变了个样儿。

看黑白电视的年代(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1)

父亲当年在乡镇工厂做技术员,维修机器很在行,也练就了一身好手艺。电视机买回来后,父亲用他灵巧的双手,做了一个室外天线,就是《夺冠》中让冬冬费尽周折的物件。不同的是,父亲做的天线是带轴承的,旋转灵活,便于微调,又可固定,省时省力多了。

从此以后,坐在屋里观看电视、爬上平房旋转天线便成为生活中的必须,更是乐趣所在。要知道,那个时候,听大人讲故事,或是听广播听收音机,是孩子们在学校之外受教育、获取知识、享受娱乐的主要途径。而有了电视,有了活动的影像,就不同了。生活中又增添了色彩,街头巷尾又多了品评的话题。

看黑白电视的年代(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2)

记得最早的话题是从香港武打片《大侠霍元甲》开始的。“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每当歌声响起,忙碌的身影便渐渐安静下来,围坐在电视机旁。

观众越来越多了。本家的叔伯、兄弟、婶子、大妈,还有邻居等,家中未买电视的都来了,聚在我家的炕头上、窗台上,满满地一屋子人。大家的心情、表情随着电视剧的情节不断地变化,起伏跌宕,感受着其中的家国情怀、恩爱情仇和悲喜交加。

看黑白电视的年代(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3)

后来,大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日子越来越少,因为家家户户陆续都买了电视机,看电视就成了各家自己的事儿了。

还记得当年播放的《上海滩》,风靡一时。大气豪迈的主题曲,英俊帅气的许文强,温婉清丽的冯程程……都是萦绕在脑海中的不灭记忆。每天放学后,跟小伙伴儿一起在村头边玩耍边往家走,当在人家屋后,听到“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的时候,小伙伴们撒丫子就往各家跑,家里电视的吸引力是远远胜于外面的河沟沟、小鱼小虾的。

这样的日子,伴随着《射雕英雄传》、《陈真》、《八仙过海》、《血疑》,还有四大名著等一系列影视剧的热播,一直都是快乐的。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喜欢有侠义、有武打、有枪战的剧目,过瘾呐,特别是《射雕英雄传》这样的经典,音乐、武打动作,都是最爱,而对《红楼梦》却一点也提不起兴趣来。说起《射雕英雄传》,由于太过风靡,许多学生、小青年模仿者甚众,并有因此受伤、意外身亡的。老家就有一个孩子,学洪七公,喝过农药后在水缸里逼毒,再也没有醒来。所以,当时电视台没有完全播完,只播到第三部《华山论剑》头几集就停了。这种遗憾还是多年后,看过几次录像、在网上找到视频才陆续把它看完整。

看黑白电视的年代(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4)

回首过往,家中那台黑白电视机,给我的小学、中学时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的回忆。它大概也是凝聚了父亲母亲的深厚情感吧,一直用了十来年,才被换成彩电,才走进我家的历史,深藏在我家的记忆里。

如今,时过境迁,文化娱乐品种繁多,电视产品极大丰富,图像效果也远超黑白时代,电视节目更是多姿多彩。网络看电视,手机看视频,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现时的文化繁荣,的确令人陶醉,但是记忆中那些看黑白电视的日子,却再也不会有了。那时的快乐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还会一直在记忆中默默流淌,抚慰那个逝去的纯真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