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值炎炎夏日,宅男宅女们恨不得天天躲在空调房里。但是,空调或是电扇都是近代才慢慢发明出来的。没有现代降温设施的古代,那些穿着宽衣长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消暑的呢?今天下午,“扬帆”记者来到了何园,在老职工张玉顺的带领下见识了几件当年何园主人的消暑“神器”。

夏季避暑最适合去的地方(太清凉在扬州何园)(1)

第一件出场的“神器”就是位于何园东门长廊旁的地窖。下午三点,地面温度达到37摄氏度,张玉顺掀开地窖的玻璃挡板之后,一阵清凉扑面而来。记者看到,地窖呈正方形,下沉地面约1.7米。张玉顺介绍,“当时,我在何园负责绿化,在何园厨房住了6年。有一年绿化栽树挖坑时,发现了这个地窖。”后来经过考证,这个地窖就是专供何园厨房的“冰箱”,“过去没有冰箱,很多吃的东西要保鲜,就放到地窖里来。”

夏季避暑最适合去的地方(太清凉在扬州何园)(2)

现场,张玉顺拿来了一只棕红色小木桶,他指着地窖东边的一口井说,“当时要在夏季储存食物的话,厨房的帮工就会往地窖里浇上一些井水,然后把食物放在小木桶里慢慢放到地窖里。小木桶的把手上还要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令一端要系在地窖口的竹竿上,方便拿取。”张玉顺介绍,地窖早上和晚上的温度很低,只有20℃左右。“如果上面有亭子遮挡阳光的话,里面温度应该还会更低。”

夏季避暑最适合去的地方(太清凉在扬州何园)(3)

在张玉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何家人的居住区玉绣楼。在玉绣楼园子的一角有一方水井,记者看到水井的井口很小,只比手掌略大一些。“显然,这口井不是吃水用的。”张玉顺说,他们后来请教何家后人才知道,这口井是专门用来冰镇酸梅汤、水果的。

“因为井非常小,我们把它叫做袖珍井。”张玉顺说,“其实也能叫冰镇井,因为它的作用就是用来冰镇东西的。”玉绣楼有两层,二楼的楼道拐角处,留有用木条围成的井栏杆形状的提升桶。“夏天,东西冰镇好以后,仆人把东西拿出来,丫鬟再通过提升桶,把东西提上去送给老爷、夫人、小姐,省了跑上跑下的麻烦。”

夏季避暑最适合去的地方(太清凉在扬州何园)(4)

地窖保鲜食物,冰镇井冰镇酸梅汤、水果,吃喝的东西有保障了,人又是通过什么防暑降温呢?其实,注意观察何园的建筑特点,就能明了。何园有许多的漏窗、洞窗,这些窗有八角四瓣形、莲瓣形、海棠形、梅瓣形、六瓣形、八瓣形、多瓣花形等,图样精致,本身是园中一大特色。更重要的是,花窗还是借景的主要形式,透过花窗看到外景,一框框饶有生气、风趣别致的画面,增加了园林的艺术情趣。当然,这些窗除了好看,实际用途就是通风采光。

何园玉绣楼的每一间住房,门与窗都是相通的。门都打开后,门窗就形成一条通道,风就可以通过这条通道进屋,形成“穿堂风”。记者亲身尝试了下,站在房中,微风阵阵吹来,果然很是惬意。

来源:扬州广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