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针对奥密克戎研制疫苗 北京西安发现奥密克戎BA.5(1)

7月6日,乘客在西安市钟楼附近一公交站扫码乘车。新华社记者邹竞一 摄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7月的第1周,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BA.5在西安和北京被发现。

7月6日,北京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79场新闻发布会,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透露,5日通报感染者1至3的标本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初步考虑本次疫情为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

就在此前一天,西安市疾控中心通报当地此次疫情基因测序结果:阳性感染者感染的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分支。这也是BA.5首次在我国内地出现社区传播。

尽管溯源还在进行,但综合流行病学和基因测序结果,本次西安、北京疫情源头均来自境外。一位疾控系统专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面对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外防输入”是重中之重。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建议,一方面,在“外防输入”上要坚持“唯早唯快不败”,另一方面,序贯接种、研发针对奥密克戎BA.5的疫苗、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和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十分重要。

在多国成主要流行毒株

免疫逃逸能力更强

BA.5是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今年2月在南非首次被检测到,近期已取代BA.2在美国和欧洲多国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世卫组织公布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样本显示,截至6月19日,BA.4和BA.5变异株合计已占全部样本的55%。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分析结果也表明,目前BA.5已成为全球位列第一的奥密克戎亚分支,且占比呈较快上升趋势。

记者注意到,5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报告了我国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感染者情况。在6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疾控研究员王文玲介绍,5月,国内从输入病例中首次检出BA.4和BA.5。近期,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的BA.4和BA.5感染者呈逐步增加迹象。

多项研究表明,奥密克戎BA.5传播速度和免疫逃逸能力较此前的BA.1进一步上升。常荣山介绍,6月17日,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等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奥密克戎BA.2.12.1、BA.4、BA.5新亚型对三剂新冠疫苗接种者血浆显示出更强的抗体中和逃逸能力。三针剂完全免疫后的BA.1突破感染主要唤醒原始毒株激发产生的记忆B细胞,而BA.2.12.1、BA.4、BA.5的突变可成功逃逸这些抗体的识别。

“这也意味着,针对奥密克戎BA.1变异株研发的疫苗,在预防BA.5等其他毒株时存在‘免疫原罪’现象,难以对后续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产生免疫保护,而且在BA.5流行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即此前自然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不保护个体免遭BA.5的再感染。”常荣山说。

在致病性方面,尚无确切结论。一位不愿具名的免疫学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奥密克戎BA.5相比从前变种致病性更强,目前来看,其导致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增加迹象。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此前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指出,需要重点关注是否会再感染、再感染后病情轻重程度、是否有走向地方性疾病的趋势等。“不需要太过担心。”

为什么不针对奥密克戎研制疫苗 北京西安发现奥密克戎BA.5(2)

资料图。封面新闻记者邵萌 摄

外防输入是重中之重

专家建议关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

在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指出,奥密克戎BA.2仍是我国本土疫情主要病毒株,但要高度警惕BA.4和BA.5境外输入传播。研究员王文玲表示,从初步研究结果看,BA.4和BA.5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略有增强,防控难度将有所增加,“外防输入”压力增大。

一位疾控系统专家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变异株出现,给“外防输入”带来一定挑战,鉴于全球疫情形势,仍需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

常荣山表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很重要,“唯早唯快不败。”他认为,需从这几起境外输入引发的疫情中吸取教训,对印度、尼泊尔、新加坡等地的旅居史人员要重点关注。发现阳性病例后,一定要基因测序,摸清病毒类型,从而采取进一步措施。

上述免疫学家告诉记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发布后,“外防输入”策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建议,在坚持原来措施的基础上,优化旅客入境后的核酸检测、隔离等程序,做到更精准、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奥密克戎BA.4/5,常荣山认为,被称为奥密克戎“第二代变种”的BA.2.75更需警惕。该变种于6月初在印度发现,已迅速传播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BA.2.75与祖代毒株相比,在刺突蛋白基因区有80个核苷酸突变(外加几处缺失突变);免疫逃逸能力超过BA.4/5。需密切监控BA.2.75输入。发现阳性病例后,建议做基因测序,如果是BA.2.75,需做单人负压隔离防控,否则会透过定点收治医院进入社区传播,防控起来就非常困难。

为什么不针对奥密克戎研制疫苗 北京西安发现奥密克戎BA.5(3)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疫苗仍是有效手段

老人儿童是重点群体

BA.5免疫逃逸能力更强,是否意味着接种疫苗意义不大?多位专家表示,疫苗仍是预防重症和死亡最有效手段,与物理防控相比,也是更经济、高效的。

常荣山告诉记者,序贯免疫是应对“免疫疲劳”的有效手段。同时,要研发针对BA.5的疫苗。据介绍,BA.5已成美国主导毒株,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建议新冠疫苗制造商推出包括专门针对BA.4和BA.5成分的疫苗加强针,简化审批流程加速上市。

他同时表示,要进一步宣传,说服老年人和儿童接种新冠疫苗。“儿童接种的重要性易被忽视,实际上,新冠病毒在儿童群体中的致病性和重症率呈上升趋势。”他建议,开发针对儿童的新冠疫苗,也可一定程度上打消家长的犹豫。

上述免疫学专家认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是快速发现疫情、防止进一步蔓延的有效手段。他也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应主要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及人口千万级城市开展。常荣山认为,高风险地区和或高风险人群,才需常规检测,以往输入性疫情几乎都源于此。对医务人员、口岸交通运输人员以及移民、海关系统一线人员等,加密核酸检测频次,施行常规检测是科学的。

王文玲也指出,中疾控将密切关注有关国家BA.4和BA.5的流行趋势,及时跟进全球关于新型变异株的研究进展,及时评估研判,指导各地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的要求,科学精准做好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的防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