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杰语妈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感觉统合训练对孩子重要性》

感统训练的概念

感觉统合简称SI理论,它是由美国加州艾尔斯博士提出,它是指大脑将身体各种器官(感、视、听、嗅、味、触觉、运动觉)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得整个有机体有效地运转,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理解力等。

感统训练有哪些方面(感统训练是什么)(1)

感统训练是通过专业的训练器材,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刺激其大脑功能,锻炼孩子的前庭觉、触觉和本体感,从而提高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某种意义也可以说,感统训练就是一种在游戏和玩乐中的训练。

感统训练的时间

0~3岁是感统训练的基础期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小,没有关系,其实,这个阶段让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适的感统训练,可以有效预防日后感统失调问题。

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统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加上能够自己表达,独立意识强,所以可以进行的感统训练门类也会随之增加,训练的效果会特别明显。

6~9岁是感统训练的弥补期

6岁之前的孩子就像是松软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会因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岁之后,孩子的行为模式开始固化,如果此时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效果也会跟着大大折扣。

9~12岁是感统训练的抢救期

相比于上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模式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感统训练的效果相对不明显,但还是有抢救机会的。

所以,作为孩子教育的担当者和执行者,父母要是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了,一定要及早带孩子做感统训练,尤其是基础期和黄金期。

感统训练有哪些方面(感统训练是什么)(2)

感统训练的益处

1、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改善其厌学情绪

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感统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同时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

2、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觉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

3、提高运动协调能力

对儿童运动平衡能力差及动作不协调效果显著。对那些运动协调能力差的儿童,训练后能得到显著改善。

4、促进触觉系统的发育

无论是触觉敏感还是触觉迟钝,经过针对性强的感统训练,都可以改变孩子胆小、爱哭、脾气暴躁和人情冷漠的状态

感觉训练的误区

现在还小,长大就会好了

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身体不协调是年龄太小的原因,长大了自然就会正常,其实在0~3岁,特别是6~12个月,正是宝宝学爬、学走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最佳的时期。

如果错过了时机,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的潜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0 2

感统训练是体育课

有的父母把感统训练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训练,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完全的代替,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体育运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但它对身体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所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感觉训练的过程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孩子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孩子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的感觉刺激,如大肌肉运动,必然会影响训练效果,甚至使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从平衡变成失衡。

0 3

正常的孩子不需要感统训练

有的家长听到感统课程这个词,就感觉这是给特殊儿童上的课程,我的孩子不需要。

其实,感觉统合过程是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活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感觉统合。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逐渐在发生变化,儿童的成长过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儿童游戏时间变少、活动空间受限、家长过度保护、老人带孩子。

这些问题的产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儿童感统失调。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儿童都应该多进行感觉训练游戏,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空间。

04

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了

有的父母重视到了感统训练,却认为有专业老师带着宝宝就可以了,无需家长费心。

其实训练过程中的亲子交流才是感统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了你的鼓励与赞扬,宝宝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训练,而且有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