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肌肤应该用什么护肤品呢(痘痘肌含油痘肌)(1)

视黄醇(维生素A)是公认的抗老成分,但视黄醇对于痤疮是否有效存在争议。

在Zoe Diana Draelos主编的《药妆品》中认为视黄醇可以用于痤疮的治疗。但在《痤疮:病因与实用治疗》(William Danby著)中认为,视黄醇局部外用对于痤疮无效,在书中,同时还说明,在接近毒性剂量的高剂量下,每日口服视黄醇,可以有显著的清除痤疮效果。

在另外一本专业的痤疮书籍《Plewig&Kligman痤疮与玫瑰痤疮(第4版)》中关于痤疮治疗的部分,甚至都没有提及视黄醇。

所以有必要认真考虑视黄醇(包括视黄酯)在痘痘上的有效性。

认为视黄醇(包括视黄酯)能够用于痘痘,是因为视黄醇最终会在转化成视黄酸(维A酸)发挥作用。一般认为,视黄醇酯在皮肤上需要转化成视黄醇才能起到作用。视黄醇再氧化转视黄醛,之后再氧化变成A酸起作用。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进程,最终有多少视黄醇能够成功转化成A酸是不确定的(根据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显示,维A醇转化为维A酸的转化效率大概是2%。考虑到视黄醇和各环节失活的问题,实际转化率很可能更低。),但可以确定的是,离维A酸最近的成分(视黄醛、HPR),效果会更可靠。

而维A酸类药物是公认的清洁毛囊,溶解粉刺最好的办法。维A酸类药物可以溶解粉刺,清洁堵塞的毛孔(对开口闭口皆有效果)并且能够预防毛孔堵塞,同时还能调节炎症反应。

视黄酸(维A酸)是处方药,在护肤品中常用的维生素A类成分是:视黄酯(视黄醇棕榈酸酯、视黄醇丙酸酯、视黄醇乙酸酯、视黄醇视黄酸酯、视黄醇亚油酸酯等)、视黄醇(A醇)、视黄醛、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HPR)。

视黄酯更稳定,相对更温和但活性也最低。视黄醛更比视黄醇活性更高,但更刺激。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HPR)的结构跟视黄酸最接近,功效更强大,几乎无刺激,稳定性也更高,可以用于护肤品中。

从稳定性,温和度和效率上讲,HPR显然比视黄醇更有优势,但是HPR原料很昂贵,添加成本非常高。所以HPR通常都用于较为昂贵的抗老护肤品。

但鉴于维A酸在粉刺溶解和促进肌肤抗老上的优异表现,在祛痘类的配方中搭配适量的类视黄醇成分(特别是HPR、视黄醛),可以跟水杨酸和果酸起到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同时必须要承认,专业的祛痘类护肤品中水杨酸和果酸的实际添加量是偏低的,这影响了最终粉刺溶解的效果。而我们知道,只有溶解粉刺,阻止新的粉刺生成,才能真正减少痘痘。所以高阶的祛痘类产品,一定要有类视黄醇成分,并且要确保其活性。

William Danby在书中认为,无论是寻常痤疮还是玫瑰痤疮,至少都应该使用至少一种维A酸类药物。我非常赞同。

目前主流的维A酸类产品主要有三种:维A酸(0.025%)、阿达帕林凝胶(0.1%和0.3%,更加温和)和他扎罗汀(0.05%和0.1%,对光更稳定,效果更好),跟护肤品相比(特别是HPR产品),价格很便宜。

但是维A酸类产品(包括视黄醇类产品)共同的问题是光敏性,刺激性强,容易引起脱皮,泛红,皮肤干燥等问题,需要建立耐受,有些人无法建立耐受,也无法长期坚持。

在皮肤耐受的情况下,最好的护肤是使用祛痘类护肤品同时,配合一直维A酸凝胶加持,如果无法耐受或者无法长期坚持用药,那对祛痘类护肤品的要求就很高的。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理想的祛痘类护肤品的几个要点:

1、含有温和又高效的痤疮丙酸杆菌抑菌剂。

2、含有水杨酸(必不可少)和果酸(羟基乙酸、杏仁酸、乳糖酸等),在法规允许范围内的酸都是非常温和,如果配方刺激性强,可能并不是酸的问题。

3、搭配视黄醇类成分(HPR、视黄醛)

4、祛痘印成分:除了酸类,还需要抗炎类,抗氧化类

5、具有较强的舒缓功效,较强的保湿能力,修护屏障的能力。可以用于缓解使用维A酸类产品引起的副作用。

最后说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使用维A酸产品的同时,有必要搭配使用保湿修护类乳霜,对于缓解维A酸的刺激性非常关键。因为保湿修护类产品保湿力更强,抗炎舒缓,屏障修护方面成分搭配更充分。

了解更多专业内容和咨询请关注公众号:Andy所长沈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