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本文作者:Yakar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祝大家冬至快乐~

小伙伴们有没有吃饺子呢(。ò ∀ ó。)?

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我们从最古老的甲骨文来看“至”这个字,就好像一只鸟儿从空中往下飞,一直撞到了地上[1]。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1)

这是一个会意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做“到了极点”的意思。不过“冬至”并不是说冬天到头了,其实它是在说太阳。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人就已经对这一现象有了清楚的认知,并把它与春分、秋分与夏至并列,把一年平分为四季[2]。

从夏至之后,正午时太阳的角度逐渐低沉,日晷上的影子逐渐拉长,杜甫诗中所谓“愁日愁随一线长”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记述[3]。不过到了冬至这天,太阳便开始北返,兴许老杜也不会再继续愁下去了吧。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2)

从汉朝开始,我国就有了“贺冬”的习俗。而到了宋朝时,冬至成为了与元旦(即春节)、寒食并列的“三大节”之一,又称“亚岁”,冬至前夜也被称为“冬除”,可见当时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4]。与除夕的风俗相仿,冬至这一天的晚上孩子们可以整夜玩耍不睡,被称为“守冬”,据说这样可以求得父亲长命百岁[5]。

在冬至这一天,商店关门、百官放假[6]。自天子而至黎民,所有人都沉浸在节庆的欢乐中。即使是穷困潦倒的流浪汉,也要拿出一整年来积攒下的积蓄,或向旁人求爷爷告奶奶要来三两个大子儿,置办上最光鲜的衣服,再好吃好喝一顿才不枉白过了这个冬至节[7]。稍微薄有余财的人家呢,则又携着贵贱不一的礼物,出门访亲拜友[8]。大概是这一天的消耗透支了一年的积蓄吧,一两个月的新年就很难再过得如此阔绰了。为此,宋人还自嘲地编造了一句谚语:“肥冬瘦年”[9]。

如今,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冬至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传说饺子是由东汉时的“医圣”张仲景所发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家里的长辈往往会这样告诫熊孩子们:“冬至不吃饺子,小心冻掉耳朵!”不过在南方地区,可能是因为蓝方人的耳朵长得比较牢靠吧,所以汤圆在那边代替了饺子所扮演的角色。

这两项习俗的渊源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至少在宋朝时,我们的确是有口福能吃到这两样食物的。汤圆,在宋朝又被称作“浮圆子”,传世的宋诗中也能够发现它的出镜: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诗》

此外,把生圆子下锅油炸,便又成了一样名唤“油槌”的小吃[10]。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3)

你们看我像麻薯?不,其实我是炸圆子( ̄▽ ̄)

然而在宋朝时——这两样东西我们都不吃!宋朝人过冬至吃的是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音bótuō,一种类似面片汤的食物[11])”的说法[12]。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4)

如今江苏、浙江有些地方地在冬至吃馄饨的习惯,大概就是宋室南渡后带去的。在宋朝时,饺子有时被称作“角儿”[13],不过大多数时候又与馄饨不分家,所以要说宋朝冬至吃饺子也说得过去——顺带一提,那时候也没有元宵与汤圆的分别。

说完了市井人家,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宫中的官家。根据阴阳学说,冬至这一天阳气开始生发,而“君道”亦随之滋长。故此,文武百官皆应在清晨向皇帝朝贺[14],这就便逐渐演变成了冬至时仅次于元旦的大朝,俗称叫“排冬仗”[15]。

早在冬至前三日,天子就会提前移驾大庆殿就寝[16]。这里是北宋皇宫的主殿,其地位与形制可以类比紫禁城中的太和殿,只有像这样节庆时的大朝会,以及新皇即位、祭祀明堂、恭谢天地等国之大礼才会在这里举行。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5)

大庆殿 现在只剩下开封龙亭公园里的这块碑了...

冬至节气古代习俗(吃喝玩乐闹冬至)(6)

太和殿

到了朝会当天,皇帝的仪仗法驾尽数展开于大庆殿前足可容纳数万人的宽阔殿庭。自宰执、亲王以下的朝官皆身着最为华美的法服次第而入,陈列于丹墀之下朝拜那大殿上端坐着的天子。“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如此庄严的大礼又怎能离的了雅乐的恢弘。殿庭东西,钟鼓楼相向对峙,有太史局的专制人员用刻漏计时。每过一刻,鸣鼓一声,又有绿袍官员手持牙牌报时。在距此不远的宣德门外,两百面画鼓与相配的号角一一排开,待到申时与三更时分准时奏乐。鸣角将歇,鼓声骤起,一名军校手持长而软的藤条,系着红缨如指挥棒般上下挥舞,鼓声也随之高低起伏[17]。这便是北宋时期冬至大朝会的盛景,无一不彰显着我中华礼仪之邦的泱泱气度。

虽然大朝会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举行,但是群臣向皇帝进贺的礼仪却依旧是免不了的。然后皇上会高兴地宴请宰辅高官[18],然后再发一笔钱给大家一起乐呵乐呵——比如...三天的房租钱[19]?好吧...这快到年关了,地主大户家里也没有余粮啊!

[1] 《说文解字》: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2] 《汉书·艺文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冬至日南极,晷长,南不极则温为害。

[3] 《梦梁录·卷六·冬至》:一阳后日晷渐长,比孟月则添一线之功。杜甫诗曰:"愁日愁随一线长",正谓此也。

[4] 《岁时广记·卷三十八》:冬至既号亚岁,俗人遂以冬至前之夜为冬除。

[5] 《醉翁谈录·卷四·十二月》: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

[6] 王安石 《冬至》: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

[7] 《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辧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8] 《梦梁录·卷六·冬至》:大抵杭都风俗,举行典礼,四方则之为师,最是冬至岁节,士庶所重,如馈送节仪,及举杯相庆,祭享宗,加于常节。

[9] 《醉翁谈录·卷四·冬至》: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俗谚有“肥冬瘦年”之语,盖谓冬至人多馈遗,除夜则不然也。

[10] 《膳夫录》:汴中节食有上元油槌。

[11] 《齐民要术·饼法》: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12] 《醉翁谈录·卷四·冬至》

[13] 《武林旧事·卷七》:北内送天花蘑菇、蜜煎山药枣儿、乳糖、巧炊、火烧、角儿等。

[14] 《太平御览·卷十三·时序部》: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15] 《岁时广记·卷三十八》:冬至,天子受朝贺,俗谓之“排冬仗”。

[16] 《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冬至前三日.驾宿大庆殿.殿庭广阔.可容数万人.

[17] 《东京梦华录·卷十·车驾宿大庆殿》

[18] 十九日,赐两府、两制宴于都亭驿,曾相主之,冬至故也。果有八列,近百种,凡酒一献,从以四肴,堂厨也,曾氏也,使者也,太官也。

[19] 《梦梁录·卷六·冬至》:官放公私僦金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