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本二:产业扶贫
地点:和田地区和田市
工人在车间里将羊小肠加工成羊肠衣。
秋天的和田,天高云淡,瓜果飘香,胡杨微黄,昆仑山上倾泻而下的雪水,在玉龙喀什河里静静地流淌。这是和田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不负时光不负己。趁着最美的秋季,和田人正忙碌着一年的收获。河西岸不远处的北京工业园区,机器轰鸣,人来车往,一派繁忙。和田秋实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根根指头粗细的羊小肠,在工人们的熟练操作下,转眼间变成了透亮的肠衣。这家工厂9月初刚复工复产,正加速赶制外国客商紧催的订单。
坐在车间里忙碌的阿布都艾海提·阿布都怎么也想不到,祖祖辈辈眼中的寻常物羊小肠,如今竟成了他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阿布都艾海提的家,就在河对岸的玉龙喀什镇克热格艾日克村,全村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5户1051人,是个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小小羊肠不仅让我家脱了贫,去年我还盖了新房买了车,真是没想到!”如今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阿布都艾海提,说起秋实昆仑雪给自家带来的变化,本不流利的国语,一下子变得顺溜起来。
阿布都艾海提口中的秋实昆仑雪,是一家来自北京的援疆企业,为北京秋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2015年4月在和田北京工业园落户,注册资金1.5亿元,2016年开工投产,2019年销售额达1.2亿元,公司的核心产品羊肠衣远销海外市场,且供不应求。公司投产至今,已带动当地近1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新疆人世世代代养羊吃羊肉,羊小肠资源蔚为可观。“新疆羊小肠市场价值超过10亿元,以前利用率不到15%,绝大部分被农牧民当作废物白白扔掉了。”在秋实昆仑雪公司董事长刘长利的眼里,羊小肠从头到尾都是宝:羊小肠中的肠衣因为独特的韧性和弹性,是医用缝合线的优质原料,且广泛用于高端网球拍、羽毛球拍以及香肠类食品中;羊肠壁一共有5层,刮完肠衣,剩下的部分还可以提取肝素钠、肠膜蛋白制品等,肝素钠是抗凝药物的重要原料,肠膜蛋白制品则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市场上非常紧俏,产品附加值很高。
虽然加工后是高科技产品,但初加工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好适合和田,一般年轻人培训10天左右就能上岗。刘长利介绍,工资按件计价,一根肠衣1块钱,技术熟练的工人,一天能做150多根,一个月收入就有4000多元,这在当地属于较高收入,最低也能有2500多元。“有的员工看到挣钱,把家人也带来一起上班,仅刮肠衣一个工种,两口子一年就能挣10多万元,很快就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为了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秋实昆仑雪公司与专业养殖户签订长期收购分红合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同时,还设立了16个村镇合作收购点,扶持1000余户农牧民成为原肠收购专业户。
阿布都艾海提既是厂里的员工,又是原肠收购专业户代表。除了在公司上班,他还四处收购羊小肠卖给公司,从中赚取差价。如今,他还拉起一支20多人的长期供货队伍,最远的地方已到了喀什和阿克苏地区。
“以前我一个月收入不到3000元,妻子在家干农活,养活三个娃娃非常困难,现在我一年能挣30多万元,去年家里盖了新房子,还花15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阿布都艾海提是公司的老员工,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四年前基本不会说国语的他,现在不仅可以用国语与人交流,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在秋实昆仑雪公司,还有一段被广为传颂的佳话。通过公司举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创美好生活”结亲活动,30多对民汉员工结了“亲戚”。两名来自河北保定的小伙子,还与当地的维吾尔族姑娘喜结良缘,公司特意为两对新人举办了婚礼。
过去不起眼的羊小肠,如今正做成大产业,带动更多当地老乡脱贫致富。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刘桥斌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郭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