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过《怒晴湘西》的人都会去追《龙岭迷窟》,反之,凡是看了后者没看前者的人也会追回去看前者。

昕玥正是后面这种情况。

因为这两部剧原著出自同一个作家(天下霸唱),且由同一个导演(费振翔)执导,还有两位主要演员(潘粤明和高伟光)参与演出。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

就像由同一个厨师,用同一个农场生产的食材,做出两桌一样又不一样的饭菜。

那么,到底哪一桌更好吃呢?

豆瓣评分似乎给出了答案,《怒晴》7.2分,《龙岭》8.3分。

这1.1分之差到底出在谁的身上了,是这边盐多了还是那边糖少了?

有人说,潘粤明在两部剧的演绎表现多少有影响。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2)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3)

因为拥有潘粤明面孔的陈玉楼不甚讨人喜欢,但同样是这张面孔的胡八一却让人满意。

话说,两者到底有什么不同?

陈玉楼

《怒晴湘西》开篇的时候,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在城楼下面疯狂地哄抢食物,城楼之上,陈玉楼一身白衣、戴着墨镜,摇着百折扇,悠悠地看向人群,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这时旁边一位穿着军装,却全身上下都透着匪气的猥琐汉子凑过来说:“没想到百姓有难,开仓救人竟然是你陈玉楼……你能提供的也有限,不如我们联盟上山挖坟寻宝,你就可以救更多的人……”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4)

陈玉楼风度翩翩、笑而不语,眼神却透露出赞同。

就这样,带着“无比崇高”的理想,卸岭的总把头陈玉楼与军阀头子罗老歪“狼狈为奸”,达成一起上山挖坟盗墓的惊天计划。

达成计划以后,陈玉楼就组织了动员大会,然后带着卸岭的队伍伙同军阀的军队浩浩荡荡地上山。

陈玉楼这样的出场给人以错觉,就是让人觉得他很厉害,是主心骨似的人物。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5)

但是没想到,一只狸猫便让他露出了原形。

因为一只野猫闯入他们借宿的地方咬掉了一具尸体的耳朵,陈玉楼为了表达自己的道德境界非常高尚,决意投入夜幕中去追回那只耳朵,以保逝者全尸的尊严。

顺着野猫,陈玉楼来到一座古墓前,却发现野猫落入了某种陷阱,突然,一只从墓碑后面走出来的狰狞野兽把野猫活生生剖开吃掉内脏。

陈玉楼看着手心冒着冷汗,但是他竟然没走(说明有潜在勇气使然),待猛兽离开后,悄悄地走到野猫尸体的旁边去捡回那只耳朵。

而当他踏入那个地方的时候,他就像那只野猫那样陷入昏迷,如果没有鹧鸪哨的及时出手救助,陈大把头还没开工就报销了这条尊贵的少爷命。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6)

这是他初次显露“菜”的地方,被一只小野兽就给打败了。

而且他还死要面子,轻易不肯认。

在地上昏睡了一夜的陈玉楼第二天狼狈地回到营地中,为了不毁自己在队员心目的形象,费煞苦心地编了一个谎言(用口水给自己洗了个脸)。

然而,这只是他菜鸟表现的开始,更大的事是他不顾老当家的反对,坚决要把队伍拉上山去盗墓,结果,浩浩荡荡前去,最后只剩三五个返回。

第一次下洞的时候,遭遇毒蜈蚣的围攻,折损了好些人。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7)

逃出险境后,鹧鸪哨暂停了进山活动,而绞尽脑汁寻找破解之法,细心地从苗家小孩口里挖出有用信息,并返回苗寨去查探,最后终于找到了蜈蚣的克星怒晴鸡。

但是陈玉楼却没往这边动脑筋,而是跟猪队友罗老歪“另辟蹊径”。

军队的人没日没夜地挖,最后终于挖到了一个墓门,众人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字(其实是恶毒的诅咒,相当于郑重的警告)。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8)

陈玉楼默读了一遍,眼神闪过一丝犹豫之后,年轻气盛迅速涌上大脑,就像之前顶撞老父亲那样去反抗所面对的环境。

结果,里面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大陷阱,进去的人几乎全军覆没,就连得力助手的大块头昆仑也为了保护陈玉楼死了。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9)

从假墓地死里逃生之后,失去了一只眼睛的罗老歪依然雄心勃勃,初心未改,陈玉楼却开始动摇了。

他无法承受这种心理负担,开始打退堂鼓。

这些都算了,也许当他轻易地被观山太保控制的时候,操着刀红着眼睛去杀自己的兄弟,特别是杀死善良可爱的花灵的时候,观众对他的印象降到了最低处。

面对观众对陈玉楼人设的质疑,制作者给出了解释,他们想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由心里简单向成熟过度的陈玉楼,他需要幼稚、能力不足等等方面的表现。

诚然,潘粤明给了年轻陈玉楼这样的特质。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0)

胡八一

虽然是同一张脸,但是陈玉楼和胡八一在外形上也是有差别的。

譬如前者穿衣偏向浅色,造型显年轻,眼睛呈现的内容相对简单,而后者多穿褐色或深褐色的衣服,脸上的皮肤粗糙黝黑,甚至经常把大眼袋送出镜头,而眼神也让人读出饱经风霜。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1)

这是符合设定的,因为胡八一经历过挺多事,他参过军打过仗,经历过残忍的战争场面,感受过惨痛的生离死别。

当然与他个人性格的沉稳也有关系。

所以同是探险,胡八一的表现更让观众们喜欢,因为他不但身手敏捷,还思虑周全,遇到千钧一发的时候还能急中生智、力挽狂澜。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2)

与需要手下像保姆那样“呵护”的陈玉楼不同,胡八一才真真正正是队伍中的主心骨,很多起初不屑一顾或者将信将疑的人,最后都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气焰嚣张的马大胆集团,拿着枪杆子跟在胡八一的后面颐指气使,但是当进入洞窟之中,遇到种种千奇百怪的危险时,他们都不自觉地向胡靠拢。

在这种氛围下,胡八一有意无意会透露一种从容自信,潘粤明在眼神上给了充分的肯定。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3)

也说到关于身手的问题,有人说潘粤明太书生气了,演不出胡八一当兵出身的英挺和刚硬。

但是昕玥却想说,在胡八一掉下悬崖的那一段,真真被他180的腾空翻转给震撼了(普通人就算是吊着威压也不是容易能做到吧)。

除了以上,两个角色还让人感受到很大的不同是,陈玉楼偏向幼稚;而胡八一,因为经历得多,很多事情看得通透,所以话语和行动之间,每每透露出一种冷幽默。

如陈玉楼明明是遇险几乎命丧黄泉,可是为了维护大当家的形象,虚心地编造谎言来给脸上贴金。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4)

胡八一在迷魂阶梯走不出去的时候,在众人闹哄哄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冷静的心态,抓住马大胆的方言来开玩笑:“意大利(方言说是一道走)走吧。”

他总是用半笑不笑的面容望向对方,仿佛是在自嘲又仿佛有一种深藏不露的暗示。

所以,看完《龙岭》之后,观众会在胡八一这个角色中看到性格的不同层次,产生去了解他和欣赏他的极大兴趣。

这一点与尾声时马大胆即使被警察拿下依然说出“胡八一,败在你手下我心服口服”是相一致的。

潘粤明演过几个鬼吹灯人物(同是鬼吹灯费振翔执导)(15)

结语

潘粤明在同样的框架下演两个不同的人,非常分明地分清两人的性格和气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证明了他表演的功力深厚。

但是观众又是感性的,特别是看过原著的人对陈玉楼英雄般睿智又勇猛的印象先入为主,心中对需要借助经历去成长的陈玉楼无法包容,出现了情绪上的抵触,所以才出现了评价和评分的巨大悬殊。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