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其实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特别是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为了孩子的学习,父母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但最终的效果大多都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学习,从孩子小时候的生活细节就能看得出来。孩子要是有这些特点,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1)

聪明孩子上学后成绩却常倒数,宝妈无奈:“看着机灵,其实不灵光。”

乐乐从小到大就被整个“家族”寄予厚望,奶奶更是评价自己的小孙子说“这孩子打小就机灵,一看就不简单,以后要指着乐乐来光宗耀祖了!”

乐乐1岁的时候就会说简单的词语了,再大一点后更是妙语连珠的,而且乐乐的记忆力也很不错,奶奶教的古诗听一遍乐乐就能倒背如流。再加上乐乐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全家人都觉得乐乐很聪明,绝对是块天生学习的料。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2)

可是在乐乐入学后,机灵的他却总是拿着不及格的试卷来让父母签名。这让乐乐妈很头疼:“平时看着挺机灵活泼的,可是怎么就在学习这件事上这么笨呢?”

无奈之下乐乐妈妈只好特意赶到学校希望和老师沟通乐乐地学习。老师表示,乐乐平时的课堂表现却不大好,总是喜欢走神而且还喜欢和同桌说话。“

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孩子的智力没问题,但专注力不足。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3)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怎么判断?李玫瑾教授有话说

1)眼神飘忽,游移不定

当孩子没有进入到专注的状态中时,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会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窗外飘动的云或者是窗台上落着的小鸟,抑或是同学的小动作等等。

此时,孩子的眼神是飘忽的,对于周围环境刺激保持敏感,但是却对老师讲的内容不以为意。游移不定的眼神透露出了孩子“贪玩”的小心思。按照李玫瑾教授的话来说,太活泼的孩子容易过眼不过脑,最后很难学习好。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4)

2)眼神迷离,没有关注点

当周围环境中没有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时,孩子的眼神是不聚焦的,孩子心里想到的事和周围正在发生的事完全不同,孩子的大脑在神游,眼神也随之变得迷离起来。

没有关注点使得孩子看起来更加“懵懵懂懂”。虽然此时的孩子看起来很乖巧安静,但是他的心思却完全不在学习上。

3)眼神坚定,有目标感

当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眼神坚定,紧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眼睛里只有黑板上的题目时,孩子这才真正地进入到了专注学习的状态,此时家长们也会发现孩子的眼睛里是有光的,是有极强的目标感的。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5)

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提高专注力

1)不要轻易地打断孩子的专注

孩子们保持专注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而且不同年龄段所保持的专注时间有所不同。

所以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此时家长们尽量不要上前打扰,即便这份专注是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显现出来的。当专注成为习惯后,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保持专注就变得容易很多。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6)

2)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孩子行动的内驱力,当孩子对于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很自然地把注意力倾注其中。

所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可以辅助孩子学习专注力的培养。当孩子感受到专注所带来的便利后,便会从中感受到正向的激励作用,由此形成良性的驱动力循环。

3)减少环境中的干扰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脑神经学家罗伯特•戴斯蒙研究发现,当下环境中存在的太多吸引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释放信号的因素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电子产品的过多使用。当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尽量为其提供一个少干扰物尽量和学习相关的环境,孩子注意力会更容易集中。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7)

专注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时间的过程,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存在专注力不足的情况时,不要过度责怪孩子的不用心,帮助孩子找到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才是最恰当的干预正解。大家对于孩子的专注力培养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