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来到都江堰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别看只有短短十个字,那是把都江堰的两个重要的主题都包含在内了,一个是水,另一个就是道。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

当然,这不是两个互相独立的主题,而是两个关联相当紧密的主题。就说水吧,并不是氢二氧一那么简单,而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水文明,其中不仅包括了如何防洪、如何灌溉、如何航运等等,这些实用主义层面的文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也正是道文化的世界。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2)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这段话出自于《道德经》第八章,大意是说,得道的人,他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给世间万物带来好处,却不与世间万物争夺好处,静静地流淌,低调地流淌,所以说水是最接近道的事物。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3)

老子随后又提出了得道之人应具备的七种“水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用今天的网络段子模式来解释,具备这七种“水德”的人,就是最接近神的存在。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4)

所谓道,往大了去讲,它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是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等诸子百家,是数千年来无数圣贤智者,对于天地之间,人这个生物应该何去何从,应该怎样度过一生的思考与感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中华智慧,这种智慧的集中体现就是四个字:“天人合一”。那么往小了去讲呢,这个道,就是道家文化、道教文化等等,是道家对于“天人合一”这个思想的各种具体反映,或者说是具体应用。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5)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所谓独有,并不是说世界上其他民族、国家没有产生过类似的思想,只是说他们产生过,但很快就被遗弃了,并没有得以延续。比较典型的是西洋文明,西洋文明在最初也有过类似“天人合一”的思想,但他们很快就开始主张“天人相分”,人是人,天是天,人不仅不会和天“合一”,还要挖空心思去研究控制天,征服天。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6)

而中华文明则不然,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文明,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这条道路的起点,虽不止一个,但都江堰,绝对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甚至可以说,都江堰本身就是“天人合一”的体现,是“天人合一”的一大物证。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7)

那关于水与道的话题,我们还会不断提及,虽然这是个有点难度的哲学话题,但相信谈得多了,大家自然会有更深的体会。那现在还是先讲讲都江堰的故事吧。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8)

这个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讲起呢?我想从没有都江堰的时候开始讲起,从一个距离都江堰还有点远的地方开始讲起。距今大约六、七千年前,在川西高原上,也就是今天的汶川、茂县这一带,那里生活着一群勇敢而聪慧的人,他们是今天四川人最古老的祖先,也是今天中国人最古老的祖先之一。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9)

今天,我们通常把他们尊称为古蜀先民。那个时候先民都生活在高原地带,而成都平原上,却几乎没有什么人,更不用说去建设一个什么“天府之国”了。事实上,“天府之国”最早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统治下的关中平原那一片儿。为什么那会儿咱们四川还没被点赞为“天府之国”呢?答案很简单,大家都知道,那是因为没有都江堰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0)

实际上,当古蜀先民还呆在川西高原上时,那会儿的成都平原,不仅不是什么“天府之国”,那简直就是一个“人间炼狱”啊。当时一条来自于川西高原的大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岷江,经常带着大量泥沙,汹涌昏黄如同水龙,扫荡着这片平原,把它化为一片汪洋,所以历史上把它称之为“泽国”。而当洪水退去之后,又会出现长期的干旱,天天被大太阳无情地暴晒,这时人们又把这里称之为“赤盆”。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1)

这样的地方,一会儿洪水泛滥,一会儿烈日灼烧的,连立足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有人敢在这儿定居了。相反,在川西高原上就不一样了,居住在那里的古蜀先民,分布在一些靠近大江的小山坡上,在地形上属于那种既能得水之利,又能避水之害的地方,非常适宜于人类活动。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2)

那如果要追问一下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因为咱们四川的地形。大家都知道,咱们四川是由川西高原和川东盆地,两大块构成的。川西高原很高,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川东盆地呢?海拔又比较低,比如成都平原,平均海拔才五百米左右。都江堰所在的这个位置,恰好就在川西高原与川东盆地交界之处。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3)

那发源于青海地区的岷江水,从川西高原向川东盆地流淌时,就从海拔四千米的高度,一直下降到海拔五、六百米的地方,这么巨大的落差,可以想象这势头有多么猛烈!当然,这个落差不是一下子就从四千米降低到五、六百米的,要是直接下来那就得叫瀑布了。它是逐步地在降低,但这个降低的过程,不仅没有减缓水势,反而是加强了。借用物理学的概念,不那么恰当地说,岷江水就是在做直线加速运动。这就如同在一个很长的下坡路上滚铁球,那是越滚越快,越滚越可怕!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4)

所以,古蜀先民生活在川西高原靠近岷江的小山坡上,还算安全,让他们去成都平原,他们绝对不干。但话说回来,古蜀先民也有他们的烦恼,那就是山坡虽好,地方却不宽,食物也不多,人口一旦多起来后,就出现了生存空间不够用的问题。久而久之,生存压力就迫使着他们向更加平坦、肥沃、富庶的地方迁徙。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5)

最初他们选择的移居地点,是川西高原上一些小的平坝,大都是靠近岷江的河谷地带。这里的生存空间,自然比山坡上开阔,只不过这里的安全系数,比山上也低了很多。每当雨季来临,雨水从山坡上汇入岷江,就会造成水势暴涨,形成洪水,居住在河谷地带的古蜀先民们,也就难免会遭受到洪水的侵袭。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6)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就会产生疑问,一开始我们不是说“上善若水”吗?怎么这岷江水,老是与人作对呢?那这就要谈到另一个道文化的重要概念了,那就是阴阳。所谓阴阳,并不是指男人为阳,女人为阴那么肤浅,而是一种哲学辩证法,就是凡事有利有弊,就看如何去运用事物的规律。“上善若水”的前提是你需要掌握水的规律,知道顺水势而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天人合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对自然,对天地,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掌握了它的运行规律,然后让人的行为,最大程度合乎它的规律,最大程度运用它的规律。古蜀先民在这方面的经验显然还不够充足,但在经过了长期和水接触打交道后,逐渐地是摸清了岷江水,了解了岷江水,学会了如何与这条大江和平相处,进而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治水之术。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7)

而要说到治水之术,这个“治”字,它其实很有深意,我们平常讲治水,也讲治国,还有治病,都用的是这个三点水的“治”字,这就表明,我们的政治、医学等等,都与水分不开关系,都有从水中悟到的内容。对于古蜀先民在这段时间发展出来的治水之术,由于年代久远,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证据,能留给今天的我们所称奇的细节,自然也相当的少。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8)

但当他们有一天终于离开了那可爱的川西高原,开始到达都江堰一带,并向成都平原进发之后,他们留给我们的治水奇迹,就开始迅速地增加起来。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一批大约从四千五百年前开始,陆续出现在成都平原上的古蜀城市,在考古学中,它们有一个专属的名字:“宝墩文化”。今天都江堰所在的地方,正是属于“宝墩文化”的范围。关于宝墩文化?咱们下一期就从它开始。

青城山和都江堰有什么区别(看都江堰的水问青城山的道)(19)

转自:i都江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