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1)

严凤英大师成为了黄梅戏的一座丰碑,她把黄梅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戏推向全国,甚至影响到海外。可惜,红颜多薄命,她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后来的黄梅人一直追赶着她的脚步前行。大家争相模仿她的唱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吴琼、陈小芳、刘红三个人,被大家称为“小严凤英”。 时隔多年,这些“小严凤英”都怎么样了呢? 先给大家送上好听的音频,边听边赏文。音频一定有三段,由于头条限制,只能合并在一起发送:1、吴琼的新婚别,2、陈小芳的狱中歌,3、刘红的董郎匆匆跑回村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2)

1、吴琼,早年的声音比较像严凤英,确切地讲,应该是模仿的像。大部分艺术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之后再慢慢融入自己的特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吴琼以唱功见长,嗓音浑厚,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的声音先天条件是好于严凤英的。她现在的演唱富有激情,高低音转换自如,低韵处如吐游丝,激昂处有如雷电,缠绵处如小桥流水,悲愤处似大江东去,欢快时像莺歌燕语,伤情处胜气若游丝,吐字如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以声带情,声音能高能低,能宽能细。可谓黄梅戏唱功第一人!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3)

吴琼是目前在舞台上最活跃的黄梅戏演员了,虽然在九十年代离开了黄梅戏舞台,但是近些年又强势回归,开始不停地折腾。首开黄梅戏个人演唱会,还促成了黄梅戏“五朵金花”再聚首;平时经常参加各类戏曲综艺节目外,还经常进行全国巡演,主要演出剧目《天仙配》、《女驸马》、《江姐》、《太白醉》等;这里要特别说一下舞台剧《严凤英》,我在2014年去北京看了现场演出,当时中国戏曲学院的研究生班学生来配戏的,大家也知道吴琼是黄梅戏的个体户,没有自己的团队,所以配戏的班底也是经常在换,说句实话,这部戏的整体构架非常好,把现实与诗意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严凤英的名段与剧情巧妙地连接起来,诗情画意中让你感到隐隐的痛……但让人痛心的是,这部这么好的戏,竟然缠上了官司,网上有一些人说的话太难听,我真是不太理解,到底有几个人看过现场版的这部戏呢?没有调查,何来发言权?吴琼是爱黄梅戏的,是尊重大师的,要不然怎么会排这样一部戏?就是为了纪念严大师啊,如果真的为了钱,何苦自讨苦吃,排演一个人物传记的舞台剧,这样的剧目容易生硬不生动,不好排演,随便排演任何一部神话或传统名剧都比这个容易,而且更来钱。。真是对一些无知的人很无语!吴琼还大胆尝试黄梅戏音乐剧,排演了《贵妇还乡》,我没有亲眼见过,不过多评论,但我相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定很精彩。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4)

2、陈小芳,从小就受到黄梅戏的熏陶,大家也许还不知道,电影《牛郎织女》里面严凤英怀抱的小婴儿就是陈小芳,是不是很巧合?所以,她的命运注定要与黄梅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后来,陈小芳考取了安徽省石台县黄梅戏剧团。不久,剧团又把她送到省艺术学校进修学习 。她的音域与严凤英大致相近,具备了学习“严派”唱腔的条件。为了使严凤英的艺术流派后继有人,陈小芳被调到了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她曾经和黄新德主演过《天仙配》,是被戏迷最追捧和称道的,这部戏应该是有视频的,但是没有流传出来。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在香港演出后,就被雪藏了。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5)

20世纪90年代后她淡出舞台,嫁给了一个美籍华人,现定居美国,生活得很幸福。她在美国成立了一个民间团队,也会经常在华人区做一些演出,继续宣传着黄梅戏和中国传统文化。近几年,也许是割舍不断黄梅情怀,也参加了一些有关黄梅戏的综艺节目录制,2011年,她还在安徽大剧院举行了旅美黄梅名家陈小芳黄梅戏个人专场——“梦魂依旧,情深如许”。旅居海外多年、阔别黄梅戏舞台20多年的陈小芳风采依旧,一袭白色旗袍、一曲“谁料皇榜中状元”让她再度赢得观众的掌声。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6)

3、刘红,1985年在第一届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十佳演员”称号;1989年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十佳演员”称号。在人们习惯称为“十佳”的名单中,刘红的名字与黄新德、潘启才、丁同、江丽娜、刘广慧这些黄梅戏前辈们排在了一起,由此可见她不俗的唱功实力。由于刘红的声线和运腔方式颇有“严派”的精髓,很多戏迷都亲切地称她为“严派继承人”。刘红早在1986年就随团参加了在香港主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她饰演《春江月》中的柳明月。演出结束后被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誉为“颇有严凤英神韵的演员”。而在戏迷里传播最广的便是1985年的黄梅戏电视剧《七仙女与董永》中为七仙女的配唱。酷似严大师的声音,一样的沙甜亮丽,一样的清澈,而且感情真挚唱腔哀怨,堪称经典。 1985年,在第一届“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刘红获“十佳演员”称号。因为这次获奖,让全国各地更多的戏迷观众熟悉了她,“十佳”演员们后来集体录制了一盘黄梅戏经典唱段的磁带《黄梅精英》,刘红录制的是《天仙配·七仙女送子》选段。由于刘红的声线和运腔方式颇有“严派”的精髓,很多戏迷都亲切地称她为“严派继承人”。这段唱腔在很久以后被有心的戏迷翻录成MP3,并为其配上了影像上传到网络上,整段视频配上严凤英的《天仙配》电影画面,就如同是严凤英本人亲唱一样。我个人认为刘红的声音本身更像严凤英。以下视频来源于网络。

严凤英青年时期演唱的黄梅戏(黄梅戏界当年的)(7)

刘红1988年考进了安徽大学艺术专科导演系。毕业后为了拓展知识面、丰富经历,也为了能在黄梅戏表演上得到更多的进步,刘红在随后的时间里暂时离开了黄梅戏舞台,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些年里她去过很多地方,见识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演出形式,然而心里念念不忘的一直是黄梅戏。 2008年,已在外省成家立业的刘红回到安庆,再次见到了久违的老师和同学。一次聚会中,当年黄梅戏青年队的队长、现在的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程绪斌告诉她,戏校的黄新民校长一直在找她,想请她去戏校执教。黄新民校长十分希望能够将这个一直是久闻其声不见其人的“严派唱腔继承人”邀请到戏校指导学员。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犹豫,刘红在开学前两天做出了决定,留在安庆当老师。如今跟在刘红身后学习唱腔的小学员有很多,但是她并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学习成为“严派”或者是将音色模仿得好像严大师一样。“我的唱腔技法师承饶庆云老师,她的运腔深受严凤英大师的影响,多少会往严大师的‘派别’上靠拢,加上我很喜欢严凤英的韵味和声线,所以大家自然觉得我是‘严派’。如果一味的模仿谁的音色,那只是模仿不是唱戏了。我希望我的学生能了解黄梅戏的内涵并将它发展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