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接近3个小时的片长,依然是富丽堂皇的气派建筑,依然是歌舞欢跳,当然更少不了高颜值的男女主配角,特别是那漂亮的纱丽,那些刺绣与滚边,我这美盲都被吸引了。

我以为它走回传统的浪漫爱情路上了。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1)

其实不然

这是一个印巴分治前夕,一个女子夹杂在同父异母兄弟间展开的关于两代人爱情,伦理,国家,民族的故事,是不是很有史诗片的感觉?

正因如此很复杂,这样的故事没讲好,才是本片的缺点。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2)

到底是要表现时代背景下个体颠簸的命运还是通过个体的悲欢离合来折射时代?

在本片里,印巴分治成了一个陪衬板,仅仅通过男配的谈话表现,将报社作为焦点,更像因工业革命取代手工劳动带来的矛盾并引发后面的骚乱。

着墨更多的倒是男女的爱情过程及心路历程,大笔的经费都花在了歌舞场面上,有头重脚轻之感。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3)

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博弈中的人物性格

女主是受过教育的人,而且有主见有头脑,还能勇敢追求爱情,简直可以称为新女性的代表。可是,当她知道男主只是利用她,她也确定自己心意的时候,在无事实婚姻男二也充分给她选择权的情况下,她决定回归家庭。

既然要好好经营婚姻又说这感情里是尊重没有爱情,真是一头雾水。

男主就好理解多了,先是为了报复,后来爱上了女主,后面救男二也是可以理解的。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4)

这对恋人显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即便没有革命,也不看好他们的爱情,CP立不住,这戏怎么演?

在人设上,还是走回传统老路比较好,女主背景性格单一(相对于本片),兄弟分属两个对立阵营,这故事就好讲多了。

视觉冲击力到位,情感冲击力削弱

印度爱情片有个特点就是里面没有坏人,每个人都善良美好,每个人有自己的无奈与苦衷,以情来打动人。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5)

当矛盾爆发时,他们的情感宣泄渠道就是辩白与流泪,这样的方法线索简单的故事观众才好去共情。

在本片里却牵扯了两代6个人,6个人的欲望与挣扎,不争不撕不爆发,大有一种一个哈欠被憋回的感觉,真的比较无趣。

然后就用一场印巴分治来推动情节走向,将这些问题和了稀泥。

印度尼西亚二战电影(印度电影卡兰克)(6)

这个题材还是不错的,要好好挖掘,好好下功夫编剧,不要塞得太多。

里面的纱丽真是太好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