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1)

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国的最后一任君王。这位亡国之君,最后被北宋主帅曹彬带到了东京汴梁,抑郁而终。而创立了瘦金体的赵佶是北宋亡国前的第二位君王,宋徽宗。

他和李煜一样,都被敌国俘虏,不过命运要比南唐后主凄惨的多。严格意义上说,北宋的亡国君主是他的儿子,但靖康之耻的源头的确是在徽宗身上。这两位除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艺术家,本文将谈谈对李后主和宋徽宗的评价为何两极分化?

(一)、身份类似,评价却大不相同

"圣鉴周悉,笔墨天成,妙体无形,兼备六法,独于翎毛尤为注意"。能书善画的徽宗,因为靖康之变"名气"要比他的偶像李煜大很多。赵佶虽然多次在大臣面前抨击南唐和李煜,不过在行为上却一直模仿。

李煜喜欢收藏字画,徽宗也学着来;李煜创了金刀错书,徽宗就来了个瘦金书;李煜对北宋一直卑躬屈膝;赵佶也对金国步步忍让。他俨然就是南唐后主的翻版。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2)

1. 恰似轮回,两人吻合度极高

一提到李煜,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的翩翩君子。传说他"喜肄儒学,工诗,能属文,晓悟音律。姿仪风雅,举止儒措,宛若士人",如果不当皇帝,定是迷倒万千少女的大艺术家。

他的词句,也总是能触发人内心最深处的伤感。

至于宋徽宗,第一印象便是《水浒传》里那个"气死人不偿命"的青楼皇帝。虽然小说不能当作历史,可他的确是对童贯、高俅还有蔡京这些奸佞宵小之辈,无比信任。任由他们对内胡作非为,对外低眉顺眼。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3)

李煜虽然喜欢诗词歌赋,但一直想方设法的维持自己统治,他向北宋称臣还不停的派人朝贡,对于自己被降为江南国主,也没有什么怨言。

而徽宗,中后期一心沉溺诗画,不顾百姓死活,干脆把烂摊子,交给了比自己更无能的儿子,也就是宋钦宗之手。

后人们对这两位相似度极高的亡国之君,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大都是叹息李煜"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而愤恨徽宗"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为戒"。那么,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4)

2. 引以为戒,不该重蹈覆辙

"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后身也"。南唐后主李煜只顾着声色犬马,流连艺术,不顾朝政而国破家亡的经验就在眼前,徽宗非但没有吸取,反而是变本加厉。就是因为两人的相似度太高,后世才对徽宗充满了愤懑。

李煜就是赵佶老祖宗俘虏的,可徽宗依然没有当回事。李煜是历史上第一个艺术家皇帝,结果酿成了亡国之祸,徽宗不去想方设法的阻止这种情况再现,反倒是一心想着超越南唐后主。他一片玩心不改,肆意任用奸佞小人,搞的民不聊生,内忧外患。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5)

大家又怎么能够不去愤恨他的所作所为。在赵佶还没有上位之前,就有大臣说过"端王轻佻,不可君天",只不过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选他上任。

本来皇帝轮不到他做,好不容易被争取来了,他却将皇位当成自己过上更加优越生活的工具,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而李煜又没有前车之鉴,他算是开了个先河。而且,在任时除了纸醉金迷外,也做出过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保一方安宁十几年,也算是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6)

(二)、民族主义,统一与入侵

北宋是汉人建立的王朝,也是大一统王朝,所以它拿下江南各国,对于后人而言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妥。

相反,若是南唐未归于北宋之手,还会有人觉得他们那是在搞分裂。而金国攻打北宋,后人就会觉得这是遭受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百姓成了亡国奴,就将责任归咎在了统治者身上。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徽宗的确占了主要责任。

1. 一统全国,并未激起仇恨浪花

自从唐末藩镇割据以来,进入了五代十国,一直没有完成统一。而北周的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一心想着结束那个四分五裂的时代。而南唐,就是其中之一。李煜,也很不幸的生在了宋太祖的那个年代。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7)

尽管李煜是"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尽管他断送了祖辈传下来的江山,后人也不会觉得如何如何。因为大家对宋朝,有着天然的归属感。而且,宋朝治理的天下,一点也不比南唐的时候差。

人们只会哀李煜不幸,不会去怀揣着怨恨。而且,李煜能力一般,水平有限,以南唐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大宋相较量。他能够苟延残喘的维持几年的统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反倒还会觉得,此人支持统一。

而且,曹彬打下南唐以后,既不屠城也不滥杀无辜,让百姓们觉得生活没有发生变化。当然,也会站在个人的立场去看待李煜。本来可以做一个潇洒君王,风流才子,无奈生错了年代,只得沦为他国的俘虏。所以,又怎会去奚落他,又怎会怨恨他当年不争气。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8)

2. 挥师南下,开启战乱年代

相比于宋朝,后人对金国就没有那么高的容忍度了。认为他们是外族入侵,把原本经济发达的北宋,搞的一塌糊涂。

而且,金人根本就是把中原当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看待,根本没有看作是自己的领土。他们曾经在那片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无数的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无数的家庭,在金人的统治下,支离破碎。当然,还因为金国是女真人的政权,后人大都无法接受这个部落政权建立起来的国家,竟然将泱泱大国宋朝打的一败涂地,险些亡国。

首先,人们对宋朝是赞同的,而对金国是反对的。那么,在这种先入为主的立场中,自然就会觉得宋朝打败南唐是对的,而金国打败北宋,是错误的。大家就把这种愤懑的心态,转移到了宋朝君王的头上,先是宋徽宗,再是宋钦宗。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9)

如果徽宗能够不任用宵小,如果他能够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江山社稷而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当后人评价徽宗的时候,就带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这自然和看待李煜的态度,是大相径庭的。

悲哀李煜是因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可怜他;而指责徽宗,是站在家国情怀的层面去愤恨他。

(三)、一个努力过,另一个直接放弃

一件事情,做了不成是一回事,而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不去做,又是另一回事。后人对李煜和徽宗的评价不一样,除了民族情节以外,还在于两个人面对亡国危机的处理态度,也是大相径庭。

李煜他是想有作为的,奈何无力回天,而徽宗,在内忧外患之际,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10)

1. 表面臣服,实则缓兵之计

"开宝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面对宋廷,虽然李煜自降身份,可那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

能够以此换得和平最好,若是北宋执意南下,南唐也能够趁着暂时的安稳,筹划布局。正如脱脱所言"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备战"。

所谓的臣服,只是表面上的,在拖延战备时间罢了。当宋军南下势不可挡时,李煜也在积极的想办法化解危机。

每日他都亲自上城墙巡视,对于那些厌战的将军,李煜就会斩杀,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同时,积极展开外交活动,先是给吴越王写信,又向契丹求援。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11)

在多方活动下,甚至还让宋太祖产生了"议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体士马,为后图"的想法。可见,李煜绝不是坐以待毙之人。

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南唐不亡是不可能的。在他父亲执政期间,北宋的实力就已经很强劲了。

"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即使诸葛亮在世也无力回天,所以李煜虽然本人好玩,但是对国家还算鞠躬尽瘁。

2.祸国殃民,昏庸无道之君

《水浒传》中提到的方腊起义,是真实存在的。不过,他们是被童贯所剿灭。虽然方腊等人没有动摇北宋的根基,不过打击也不小。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12)

宋徽宗在平叛以后,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应该抓紧时间,搜集奇珍异宝。真实令人哭笑不得。

他还喜欢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房屋,而这些资金的来源都是民脂民膏。不仅如此,他还喜欢胡乱发号施令,想一出是一出。

比如推行的稻田务,说白了就是变相增加赋税,这项由大宦官杨戬负责的政务,让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没有徽宗在任时的胡作非为,想必后来的金国人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入了中原。

李后主与宋徽宗的关系(李后主和宋徽宗身份类似)(13)

结语: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李煜写下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徽宗也有他自己的艺术成就。

不过以君王的身份看待二人,李煜算的上是尽职尽责,而赵佶不过是一个御外无方,扰民有术的"艺术家"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