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破了洞的衣衫,在能工巧匠手里,飞针游走于经纬之间,完成了不着痕迹的复原;买菜的竹篮,在新一代匠人手中,华丽转身成为萌宠的舒适窝;早已退出日常生活的团扇,经民族元素“加持”,从实用品升级为艺术品。织补、竹编……这一项项古老的手工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需求,在困境中蹚出了一条新生路。今日起,南国早报推出“老行当 新出路”系列报道,看老行当如何推陈出新走俏市场,敬请关注。

打单、配货、打包、收货、送货、客服直播……最近,刘霞冰忙碌不停,她的仓库里,宠物窝等竹编制品琳琅满目,村民们围在一起,破竹、开篾、编织,大家有说有笑。在灵山县平南镇,竹编是传统产业,家家户户曾以此谋生,无奈后来传统竹编逐渐没落,许多老师傅纷纷转行。2016年,90后女子刘霞冰从广东回乡重拾传统竹编技艺,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把竹编制品做成网店畅销品。在她的带动下,很多老师傅和村民重回竹编行业,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又焕发活力。

为传承竹编她辞职返乡

十多年前,在灵山县平南镇无论走进谁家,竹编制品是最常见的物件——当地村民都是竹编高手,竹编出口销售,是每家每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刘霞冰的父亲刘家盛是一名有几十年经验的竹编老师傅,曾开过竹编制品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2008年起,竹编制品逐渐被其他产品替代,利润越来越少,很多村民转行。2015年底,刘家盛也准备放弃了。他回忆说,当年出口的竹编制品很粗糙,三五个订单就可以做几年,没什么创意,一个竹编才卖两三元,员工工资二三十元一天,后来人才几乎都走完了,“2015年,平南、烟墩两个竹编大镇还在坚持做竹编的不到20人。”

刘霞冰高中没毕业就退学了,2010年去了广东打工。对父亲的竹编手艺,她打小就敬佩和崇拜,年幼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爱好竹编的种子。2016年,她在服装销售店已做到店长职位,事业正在上升阶段,得知父亲要放弃竹编的消息后,她毅然辞职返乡投身竹编行业,“家乡竹编的盛景不再,我想捡起来。”

“竹编没发展前途了,你回来做什么?”对女儿的决定,刘家盛及家人并不支持,他们深知做竹编的苦,觉得女儿无论在外面怎么闯,也比做竹编强。

“我就是想做竹编,没想通过这样发家致富。”刘霞冰向来要强,家人拗不过,只好同意。

一波三折后尝试直播带货

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只有一腔热情。刘霞冰利用在销售服装时做过网店的经验,先开了一家网店,将竹编的菜篮、果篮样品展示。没想到,两三天后就接到了100多个果篮的订单。首批订单让她既兴奋又紧张,100多个果篮按照当时的产能,至少要一个多月才能制作出来。担心拖太久,她不得不让父亲利用人脉资源,逐个走访游说当年的老师傅帮忙,半个月才做成30多个,先发了一批货,100多个果篮一个多月才发完。

此后,网店订单量不减,甚至还接过一单超1000个的,越来越多老师傅在她的带动下重拾竹编手艺。刘霞冰说,2018年,看到竹编制品销售还不错,她的“野心”更大了,请了两个运营团队包装想扩大市场,但失败了,还欠了不少债。

“那两年陷入低谷,很艰难。”刘霞冰说,竹编制品没有新意,加上同行竞争激烈,订单量提不上去,仅靠部分老客户维持,原来邀请回来的老师傅又逐渐流失。不得已,2020年9月,刘霞冰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第一次在直播间,话都不懂怎么说。”新晋女主播的直播间粉丝仅有几名是常态,不过,为了能卖出竹编,只要有粉丝进来,她就不停地给对方介绍竹编,经常直播到深夜。

灵山竹编技艺传承人(灵山90后姑娘返乡接过父亲的手艺)(1)

刘霞冰在织竹编。

让老技艺续焕发生命力

“双层架的果篮,能不能做成猫窝?”2021年3月份,一个宠物店老板的流言给竹编销售带来了转机。竹编猫窝让粉丝特别感兴趣,瞬间成为当晚直播间热议话题,粉丝也给了许多设计建议。当晚直播到次日凌晨2时多才停下,刘霞冰答应先试试。

灵山竹编技艺传承人(灵山90后姑娘返乡接过父亲的手艺)(2)

三层果篮。

猫窝怎么做,好不好卖?刘霞冰回去后与父亲以及老师傅等人商量,他们计划先将粉丝喜欢有架子的果篮改进加工做成猫窝。次日晚,刘霞冰将样品放到直播间,没想到获得大量“铲屎官”的点赞,两个小时就预订了200多个猫窝,这是她直播带货以来销售最多的一次。竹编猫窝卖出去之后获得广泛好评,有网友留言:“天然手工竹制品散发出自然的芳香,夏天透气凉爽,猫还可以挠爪子,宠物非常喜爱。”

“猫窝成了畅销品,价钱也翻了几倍。”刘霞冰说,平时好的果篮才30多元一个,好的猫窝可以卖到近200元。不过,网友也反映有问题,毛刺多。于是,发货前刘霞冰先用火苗扫一遍毛刺,再请村民一根根地拔,“拔完一个猫窝的毛刺至少要半小时,这也是贵的原因所在”。

“传统手艺不能只谈情怀,也要与时俱进,广泛融入现代的生活当中,才有市场。”刘霞冰说,除了猫窝,她和父亲等老师傅继续研发新产品,相继推出猫包、猫隧道、狗窝等多种竹编宠物窝,以及首饰、纸巾筒、灯饰等用品,至今已卖出近2万个。如今,刘霞冰所做的竹编品种从当年的三五个发展到1000多种,价钱从单个几元钱涨到一两百元,两个镇回来做竹编的人已增加到2000多人,村民一个月的工资从不到千元涨至约3000元。

灵山竹编技艺传承人(灵山90后姑娘返乡接过父亲的手艺)(3)

非遗竹编进校园。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除了销售竹编,刘霞冰计划将在编织创意、生产条件、管理模式以及技术上继续改进,以后还想办竹编培训班,给大学生提供研学培训等,让传统手艺与时俱进,释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