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岁月积淀,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在经济不断增长和国内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唤醒了镌刻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无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外交往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增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岁月积淀,底蕴深厚,影响深远。在经济不断增长和国内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在唤醒了镌刻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的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无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对外交往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好文化保护、传承与经济增长,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什么、怎样继承和弘扬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此,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问题加以把握,深化对传统文化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得各项工作的实效。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思想,既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着近代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乃至世界大同的文化根基与精神源泉。为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与文化自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这是新时代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的根本立场,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苏繁荣、转化发展的动力所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为什么人”的问题旗帜鲜明地扛在肩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历史实践,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立足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服务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的文化作品,才能永葆活力;只有根植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的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充分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通过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中华文明活力,发掘和创作更多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才能在具体工作中站稳人民立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而且是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功的秘诀,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无往而不胜的法宝。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坚决反对文化复古和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都植根于一定的经济基础,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一方面,要坚决反对文化复古主义,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迷信西方文化心理,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丢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因此,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善于在历史的联系中把握历史,同时通过把握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亦是如此。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发展优势之一,但也正因为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中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也容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消极影响。为此,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论,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批判、继承与弘扬的辩证统一。

  一是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时代的历史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要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基础上,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对于当中的精华部分,毫无疑问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弘扬和发展;对于其中的糟粕部分,我们应该坚决予以舍弃。二是要发展地看待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大胆吸取世界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力量激活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民族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实现文化进步。

  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知行合一”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传统文化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脱离实际的思辨。历经5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化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因此,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一是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问题意识,立足于现实,着眼于运用,不能无的放矢、脱离实际,要大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践精神,推动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充分发挥其资政育人、文以化人的作用。二是推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发挥教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主阵地作用。三是要坚持在生活中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百姓日用、生产生活、道德法治同向同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和社会各个方面。

  (娄明阳,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哲学、教育与经济管理)(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