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张飞次子张绍(张飞之子张绍虎父犬子)(1)

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於绵竹,与邓艾战,死。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张绍(?-?),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车骑将军张飞次子。

刘禅在位时期,官拜侍中、尚书仆射,继承西乡侯爵位。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皇帝刘禅与张绍等蜀汉公卿入洛阳,曹魏册封张绍为列侯。

蜀汉张飞次子张绍(张飞之子张绍虎父犬子)(2)

当时的邓艾都已经达到了四川了,蜀国难以支持。这是刘禅也没办法,只能派诸葛瞻去前线拼死抵抗了。但是战况却差强人意,诸葛瞻也无法力挽狂澜。

刘禅也不傻,知道蜀国气数将尽,只好找人去投降。但是派谁去就是个大问题。必须是个身份尊贵的人,要不然去了别人也不当回事。投降的重任就交给了张飞的儿子张绍。

为什么选他呢,不是因为他和张飞一样勇猛,而是因为他的身份特别。他和魏国的一票人都是亲戚关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细细的看一下。

蜀汉张飞次子张绍(张飞之子张绍虎父犬子)(3)

当年刘备被吕布赶走之后,他就跟了曹操,和曹操一起出掉了吕布。但是没多久,刘备就反了曹操,还霸占了曹操一座城池。不过那时的刘备远远不是曹操的对手,从曹操还没怎么打他,刘备就跑了,还扔下了张飞和关羽。

张飞虽然突围了,但是也和刘备他们断了音信,于是就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等找到刘备再去投奔。有一回张飞出去打猎,就在河边看到一个美女,三爷二话不说就把美女抢了回去,还和她成亲了。

但是成亲后三爷才发现一件事,他抢的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而是夏侯渊的养女夏侯氏。张飞的老婆本是夏侯渊弟弟的女儿,但是他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了。夏侯渊心疼侄女孤苦伶仃,就过继为养女。但是被张飞抢了去,后来还生下了张绍。

在来说夏侯家曹家的关系。曹操的老爸本来是夏侯家的孩子,后来是被曹操他爷爷曹腾收养的。其实曹操和夏侯渊是堂兄弟。因此曹操还是张飞的姨夫。张绍和曹家也有关系。

不止如此。夏侯家还有个孩子叫夏侯尚,他算是张飞的大舅子。这个夏侯尚娶了曹操的女儿,生下了个闺女叫做夏侯徽,而她后来又嫁给了司马师,也就是张绍和司马家还有着关系。

总的来说凭着张绍的关系,派他去投降是最合适不过了。其实你如果细看三国的话就会发现,不只是张绍一人,在三国时曹家,刘家,孙家,诸葛家,张家,关家,司马家基本都是亲戚关系。一帮子亲戚打来打去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蜀汉张飞次子张绍(张飞之子张绍虎父犬子)(4)

网络配图

张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蜀汉巴西太守、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桓侯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能善终。正是因为他显赫的功绩和悲惨的结局使他成为世人和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三国人物,而张飞的后人及事迹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关于张飞次子张绍降魏之事,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均没有明确记载或提及,学者们也未曾著文论述,或许该问题早已有人发现,只是因为问题太小而不值得论述。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张飞次子张绍于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了曹魏。陈寿之所没有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是顾及张飞的声誉,是为尊者讳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飞的妻室及子女状况:张飞于建安五年(200年)娶妻夏侯氏[《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夏侯渊传》(简记为《魏书九.夏侯渊传》)裴注引《魏略》],生有二女:长女为后主敬哀皇后,次女在敬哀皇后死后又被立为皇后。(《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飞还有两个儿子(是否也是夏侯氏所生待考):“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蜀书六.张飞传》)这里只记载了张飞之孙张遵战死绵竹之事,对于张飞次子张绍在亡国之际的情况没有说明。而同书《后主传》中记载:蜀汉炎兴元年(363年)冬,后主(刘禅)用光禄大夫谯周之策,遣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等“赍玺绶奉笺诣(邓)艾降”,魏咸熙元年(264年)三月,“後主举家东迁洛阳。丁亥,封安乐县公”。

蜀汉张飞次子张绍(张飞之子张绍虎父犬子)(5)

网络配图

“于是尚书令樊建、殿中督张通、侍中张绍亦封侯”。(《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参见《蜀书三.后主传》)这里虽未明言张绍与张飞的关系,但可以推断他就是张飞的儿子。我的根据如下:第一、《蜀书.张飞传》中记载张绍官侍中、尚书仆射,与同书《后主传》、《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等书记载的侍中张绍是相符合的;第二、张绍是后主刘禅的妻兄(弟),也可以说是国舅。史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种关系又使得张绍具有出使请降的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张绍和蜀汉皇族以及曹魏夏侯氏的特殊关系,刘禅才将其列为向曹魏请降的最佳人选之一;第四、从与张绍一同奉敕请降的驸马都尉邓良的身世也可以证明陈寿的回护笔法。据《蜀书.邓芝传》载:“(邓)芝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这里陈寿也没有指出邓良曾官驸马都尉,给人的感觉似乎这个邓良与《蜀书.后主传》所载的邓良是两个人。其实陈寿此举的目的同样也是为尊者讳,因为邓良之父邓芝是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同张飞一样亦官车骑将军,封阳武亭侯综上,我认为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奉命向魏将邓艾请降的侍中张绍就是张飞的次子,蜀后主刘禅的妻兄(弟)。

网络配图

魏咸熙元年(264年)张绍又随同后主、后主张皇后迁到魏都洛阳,并被封为列侯,以后事迹不明那么,陈寿为什么不在《张飞传》或《后主传》中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或身世呢?而且后来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没有指出这一问题。我认为陈寿在张飞传中不明言张绍降曹并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意有所属,别有用心,其目的是为尊者讳。因为陈寿原是蜀国人,曾官“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华阳国志.卷一一.後贤志》,参见《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而张飞是蜀汉名将,却为部下所害,张飞之孙张遵(张绍之侄)在与魏军作战时战死。张飞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而张绍的投降在崇尚名节的古人看来是对先人人格的玷污,是有损祖先名誉的,鉴于此,陈寿采用了回护手法,将张绍的事迹分别记载在《三国志》的《张飞传》和《后主传》等不同篇目中,这样做既顾及了尊者的颜面又基本做到了如实记载,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