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明朝,就有很多人站出来痛骂:国家赋税都被姓朱的“龙子龙孙”吃光了!但是我们遍翻历朝史料就会发现,明朝宗室吃的还真不多,不但比不上唐宋这样的富得流油的朝代,就是比被很多人捧上天的清朝,那也是远远不及——明朝亲王的俸禄可能连清朝亲王的一半都比不上,不信咱们就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和雍正皇帝胤禛的圣旨。

大家都知道,对皇后皇子最好的明朝皇帝,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清朝最节俭也对兄弟最不好的,是清世宗宪皇帝胤禛。咱们就看看朱元璋和胤禛两位皇帝给亲王制定的俸禄标准就能看出是明朝的皇族能吃,还是清朝的皇族能吃了。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1)

​在比较之前,咱们还是先看一下两朝包括太子在内,共有多少个皇子吧——明朝咱们就到崇祯为止,清朝到道光为止。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朱明王朝的生育冠军,半生戎马,却也生了二十六个儿子;朱允炆只生了两个儿子,就被叔叔朱棣赶下了台;明成祖朱棣不及乃父远甚,只有四个儿子,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还为皇位争得不可开交;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太过肥胖,辛勤耕耘,也只收获了十子;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只生了两个儿子,先后都当了皇帝(朱祁镇,朱祁钰);朱祁镇一次被俘两次登基,居然没耽误生产,留下了九个儿子,耙耳朵老大朱见深就是明宪宗纯皇帝朱见深;朱见深在万贵妃允许下(为多生子夺朱祐樘之嫡位),生了十一个儿子;明孝宗敬皇帝朱祐樘聪明仁厚,却好人没好报,不但英年早逝,儿子也只有朱厚照朱厚炜两个;明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光顾着玩儿打仗了,没来得及生儿子,皇位这才便宜了明世宗肃皇帝朱厚熜;朱厚熜潜心修道,忙里偷闲生了八个儿子。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2)

​朱厚熜之后的皇帝生育水平直线下降:明穆宗生了四个儿子,明神宗生了八个,明光宗生了七个,明熹宗生了三个儿子,在魏忠贤和客氏“精心照料”下,一个都没活,这才轮到了明思宗朱由检,朱由检生了七个儿子,被康熙杀了一个老五悼灵王朱慈焕,其余六个儿子不是早亡就是不知所终。

这样算下来,不管成没成年,封没封王,明朝总共有九十四个正牌皇子。那么清朝有多少“真皇子”呢?咱们还是不管成没成年,有一个算一个。

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有子十六,长子褚英,十六子费扬果;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有子十一,长子豪格,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清世祖章皇帝福临,有子八,长子牛钮,八子永干;清圣祖仁皇帝玄烨,有子三十五,长子承瑞,三十五子胤禐;清世宗宪皇帝胤禛,有子十,长子弘晖,八子弘曕。这里咱们要插一句:本文计算皇子,把夭折的也算上了(明清一视同仁),所以老八弘曕被史料记载为老六,是因为前面四个夭折的未排行(序齿)。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3)

​回到正题,继续给清朝皇帝数儿子:清高宗纯皇帝弘历,有子十七,长子永璜,十七子永璘;清仁宗睿皇帝颙琰,有子五,长子幼殇无名,封穆郡王,五子绵愉;以后道光皇帝生了九个儿子,咸丰生了三个之后,就生不出儿子了,只能过继嗣子,就不算了,这样算来,从皇太极到道光皇帝(奕詝),总共生了一百一十四个儿子。

明朝朝十五个皇帝(没算明景帝朱祁钰),生了九十四个儿子,清朝咱们统计了九个皇帝,生了一百一十四个儿子,请读者诸君品评一下:明朝皇子众多吃光了国库这个说法,靠谱吗?

这时候有人说:明朝虽然国祚比清朝长,皇子没有清朝多,但是明朝皇子待遇好呀,所以还是比清朝宗室能吃!事实果真如此吗?咱们还是让清朝人编写的《明史》和《清史稿》来说话——《清史稿》其实也是清朝官员编修的。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4)

​明清两朝皇子公主都有“皇庄”,这个就不用比较了,因为清朝的“圈地”,把京郊几乎都变成“皇庄”了,现在看地名还能找到痕迹。为了统一标准,咱们就比亲王俸禄。

据《明史·卷八十二·志第五十八·食货六》记载:“洪武九年定诸王公主岁供之数:亲王,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凡亲王世子,与已封郡王同,郡王诸子年十五,各赐田六十顷,除租税为永业,其所生子世守之,后乃令止给禄米。”

洪武钱,不值钱。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乱发纸币,两万五千贯“宝钞”,能换五千两银子就不错了,至于一石米值多少钱,这个不好说,但是朱元璋给皇子们发放的俸禄粮食是只给凭证不给实物的,要由皇子们到户部去领,虽然朝廷规定“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但是当时七八石米才能换一两银子,这主要是因为朱元璋不知道什么是储备金,只知道乱发凭证和宝钞,弄得印在纸上的俸禄大打折扣。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5)

​即使是亲王只发写在纸面上的粮食和宝钞数字,朱元璋后来也觉得发不起了,于是他改了规定:“(洪武)二十八年诏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乃更定亲王万石……未之藩,令暂给米岁三千石,遂为例。”

也就是说,从洪武二十八年开始,亲王就只有印在纸上的一万石粮食了,如果已经受封亲王却没有到封地管啥事儿,而是留在京城“啃老”,那么对不起,你的俸禄是有三千石米——看来老朱收儿子的伙食费,也是挺狠的。

一万石粮食,在正常年景是换不了一两银子的,更何况那粮食只是印在纸上的。所以明朝皇族后来有饿死的,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点远不如八旗子弟,一生下来就有“铁杆庄稼”,即使每天听昆曲养大黄狗提笼架鸟满街溜,也不用担心挨饿。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6)

​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清朝皇族亲王的待遇,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心愿,咱们用清朝最节俭而且对兄弟比较“刻薄”的雍正皇帝胤禛来举例。

雍正元年十一月,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后复称胤祥)屡次推辞赏赐,他四哥胤禛十分过意不去,就下了这样一道圣旨:“怡亲王於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今不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

雍正这道圣旨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清朝皇子受封,先得到二十三万两银子;第二,老十三允祥人品不错,知道皇帝四哥手头也不宽绰,就辞谢了十万两,只收了十三万。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7)

​细看雍正圣旨,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受封为王的允祥,只拿了十三万两银子,就已经“穷”得“举国皆知”了,那么不穷的清朝亲王又该有多少银子呢?别的不说,咱们来看看清朝皇子王子们的俸禄。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这样的:“亲王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世子岁俸银六千两,禄米六千斛;郡王岁俸银五千两,禄米五千斛;长子岁俸银三千两,禄米3千斛;贝勒岁俸银二千五百两,禄米二千五百斛;贝子岁俸银一千三百两,禄米一千三百斛。”

这个数字跟《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的记载是一致的:“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这时候有人要较真儿了:一万斛和五千石怎么是一致的?这个根本就不用解释:一石十斗,一斛五斗。

明清24帝排名(对比明清两朝皇子数量和亲王俸禄)(8)

​清朝的亲王,如果不闹事,熬上几年立点小功劳,就能享受“食亲王双俸”的待遇,也就是每年至少有两万两银子收入。

这样一比较就比较出来了,最后还是有请读者诸君品评:以对老婆孩子最好的朱元璋和对兄弟最刻薄的雍正为例,看看明清两朝亲王待遇,我们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是明朝宗室能吃,还是清朝宗室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