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名词啊在网上非常的火爆,叫做限通勤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呢,很容易忘文生意通嘛,通宵达旦,四通八达,官运亨通生意恒通我感觉肯定是专业劳模,前面加个极限两个字儿,钻石骨灰级劳模或者某一个专业领域比较熟练的人物创造了某一项极限记录,至少是废寝忘食,极限通勤6.5小时嘛对不?后来一查,啪啪打脸,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极限通勤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极限通勤圈(极限通勤与生育率低下)

极限通勤圈

最近有个名词啊在网上非常的火爆,叫做限通勤。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呢,很容易忘文生意。通嘛,通宵达旦,四通八达,官运亨通。生意恒通。我感觉肯定是专业劳模,前面加个极限两个字儿,钻石骨灰级劳模。或者某一个专业领域比较熟练的人物创造了某一项极限记录,至少是废寝忘食,极限通勤6.5小时嘛对不?后来一查,啪啪打脸。

这个词火,主要是来自于这两天的一篇报道,说的是,上海有一名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之前还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不知道是不是新名词,但是这个词乍一听好像很勤快的感觉。好像效率很高。前面再加个极限就有点儿问题了。有时候,我感觉专家在进行某一种事物的描述的时候,尽量让大众能听得明白。这个造词方面也是需要一定的水准。我专门在网上搜了一下极限通勤这个词,结果就没有一个特定的定义。然后我就搜通勤二字,通勤是日制汉语,就是当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过程中,用中国的汉字造的新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交通、禁止、生产力等等,通勤,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一般来说,通勤在日语中是大众词汇,叫做つうきん(tsuukinn),但在汉语中,通勤是铁路方面的术语。

通勤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在19世纪以前,市民主要步行上班。现时如汽车、火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通勤为城市制造不少麻烦。交通挤塞和新的城区发展都会为环境造成损害。也有反向通勤的,比如城市不断地发展,扩大到了郊外,上班地点在郊外,而居住在市中心。那每天就要往市中心反向回家,叫反向通勤。通勤,他绝对不是勤快,本质就是疲于奔命。极限通勤6.5小时,也就是在路上奔波了6.5小时。乖乖,6.5个小时,提前要是算好时间买好票,够我从家里坐高铁到济南看个趵突泉,去杭州吃个西湖醋鱼,去成都吃个火锅打个来回然后睡一觉不耽误。

不得不佩服是日本人的造词能力,拿中国字造出一个新词儿。中国在走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反向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居然都不了解,这其实说明一个问题。

第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意识思维速度跟不上新事物的发展速度。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你被摁在地上摩擦了,你都意识不到,别说什么阶层跃迁,进入什么中产阶层?如果你每天通勤6.5小时,我问你,你都被摁在交通轨道上摩擦了6.5个小时,你还有中产阶级的大脑和心思吗?他会在潜意识里告诉你,旋转起来吧,小陀螺。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10点回来。要每个人都极限通勤6.5个小时,不得把公共交通系统呲出火花蹭出烟来?到家二半夜十点以后了,倒头就睡了,家似乎就是个宾馆。你连谈个恋爱的时间都没有。

专家还在研究啥生育率下降的具体原因和解决办法?这不明摆着,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年轻人一天到晚忙的一个个跟工厂里饲养的鸡一样,流水线作业,每天脖子吊起来,公鸡吃喝拉撒睡是为了忙着长肉,母鸡吃喝拉撒睡是为了忙着下蛋。双方绝大多数时间都没时间见面,也没有见面的机会,想激情一把,下个蛋生个小鸡儿,现实不允许呀。母鸡单方面下的那个蛋,他有灵魂吗?能孵出小鸡儿?没有注入生命的激情,首先是因为没有生活啊!

其二、我发现现在这些专家呀,在用词,遣词用句方面欲盖弥彰,没多少创造性。什么极限通勤,还得沿用日本人用汉字造出的概念?中国古汉语那么多词不会自己造一个?非得用日本人的那一套里格楞,通勤,把工业化对人性的摧残用漂亮字眼儿掩盖得那么精致,虚伪而无耻!我说半路上烧油叫做油耗。这种情况干脆直接叫“路耗”或者“途耗”或“徒耗”算了。把生命白白消耗在半路上。或者不嫌麻烦的话,直接就说是工作时间外消耗在路上的时间精力。

当然,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理解。当然评论区各位高手可以在弹幕和留言区写出您的创意表达!朱光潜先生在《谈文学》里提出一个概念。大致的意思是说。思想意识决定你的文字输出。但同时文字输出也会反向雕琢你的意识和思想,之前理解前半句,不理解后半句。现在好像似乎有点儿理解了。因为意识和物质之间的力量是相互的。从这一点说,如果没有意识到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就不会有再次主动改变生活的动力。

第三、给在外打工的人一点小建议。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工业化会很快让国家强盛起来,同时它的一大标志就是繁荣。通勤在工业化表述中是被认为有利于城市的繁荣的。但是这个繁荣是以牺牲个人的幸福成本为代价的,反过来想,如果这个繁荣不会改变大多数人的生活品质,也就说繁荣跟你无关,那对你而言就是虚假繁荣,如果想要均衡发展,找工作时候就应该考虑诸如通勤成本这类因素,否则永远找不到你想要的工作,因为所谓的“工作之外”的成本老板是不负责的,但对于招工的单位来说,总喊较招工难招工难,但你又不从员工的角度考虑,不想给工人提供这些通勤的便利,工人满打满算挣的钱都空耗掉了,也留不住人,因为这个工他本身也是人,所以叫工人嘛,他是需要生活的。

同时对于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来说,如果只身在外打拼。辛苦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一旦发现有一些反人性的东西,甚至于反生理的节奏,始终说不清道不明,但是还是让你痛苦不堪却摆脱不掉,那就说明有问题了,得赶紧跳脱出来,否则不得而出。除非你把这个成本合理转嫁掉,说白了,谁招了你,提前说明,谁就得给你兜着,否则你自己承担不说,通勤节奏只会掏空你的生活,只会让你纯生理性的活着。就像上面这个女生一个月光车费就得五六千,对于一个女生来说五六千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有了这笔钱,干点啥不好?全给车轱辘上油了,这成本要是没人替你兜,你就得自己兜着。劳模也绝对不是这么干的,也绝不会被这么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