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来自南方的女硕士,面对公立和民办两所大学的工作机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民办大学到底有编制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民办大学到底有编制吗(民办大学轻松且高薪)

民办大学到底有编制吗

摘要:一个来自南方的女硕士,面对公立和民办两所大学的工作机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今天还是跟大家分享一位粉丝小伙伴的职业规划案例分析,她跟我说道:

“我是女生,未婚未育,30岁。某南方一本大学硕士。目前有两份工作,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一个是现在工作的民办高校A,无编制,工作不累,同事之间关系简单,评职称容易,但是以后会面临招生减少问题。

另一个是公办高校B,工资低30%,有编制,学校管理很严格,评职称很难。

我工作的城市就是我的家乡,在西南地区一个三线城市,原生家庭无负担,两者都是教师岗位。

长期追求是45岁前拿到副教授+博士学位,向往国际化的教育环境,因为我本科就读于中外合作大学。

我之前有给几个国际化高校行政岗位投递简历,但都没成功。”

今天,我就借回复这位小伙伴的机会,跟大家说一些我的观点和思路,供其他类似处境的小伙伴们参考。

先说结论:我还是更推荐你去公立的大学里。

因为从长期来看,还是公立大学较为稳定一些,民办大学有一些不稳定性因素。我站在你个人的角度考虑,我认为你还是求稳比较合适。

首先,我问你的长期追求,其实主要指生活层面,不是指工作层面。

当然了,首先得承认的是,个人必须尽到应尽的基础社会责任,才可能有好的个人生活。

但是,无论是公立还是民办大学,工作其实就那么回事,就只是一份普通工作而已,有发展前途的只有那些极个别的几个名牌大学。虽然我忘记问你是否愿意终身搞科研,但根据我的经验推测,你应该不是那种想终身搞科研的人。

既然不是想终身搞科研,那么所谓的前景和发展其实本来就都是被动的,意思就是,上面给你机会和名额,你才有机会评职称、拿荣誉、涨工资;上面如果不给你机会,你再努力也是没啥太大用的。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除了那几所名校的万分之一的大学教授以外,其余99.99%的大学讲师、教授,都属于这种被动发展,并没有什么主动发展的机会。

我说的主动发展机会,意思就是能者居之,只要努力就能有上升机会,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虽然A学院是民办性质的大学,但是它的管理风格和方式基本就还是体制内公立大学那一套,毕竟它是由XX公立大学转变而来的,大部分领导也都是体制内的那一拨人。

所以,我的意思是,上职称、拿荣誉这些事,在体制内工作,事先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心态平和一点比较好。

其次,根据我对未来的教育走势来推测,像A学院这类的民办大学,确实会招生逐渐减少。

高等学历文凭的作用,以后只会越来越小,而不会越来越大。虽然大多数人都觉得短期内文凭对找工作有点帮助,但是我说的没啥用主要是指长期作用,也就是对大多数人的长期职业发展用处不太大。这些我以前都讲过很多次,就不重复了。

若干年以后,我认为快则10年,慢则20年左右,人们就都会意识到过分追求学历文凭没啥太大用,继而就会出现这类民办高校招生大幅度减少的现象。

不用说是这种普通民办高校了,就连排名靠后一点的公立高校,以后都会有招生减少的趋势。

所以,我这里也可以大致预测一下,像A学院这样的民办大学,若干年后,如果招生持续减少,大致就是两种结局:

一种就是,被本地或本省较大规模的公立大学收购兼并,成为其他公立大学的一个分院;

另一种就是,有大额资本注入,成为一个主攻职业教育的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前者比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但也不排除后者的可能。

综上所述,从长期来看,公立大学B更加稳定一些,而民办A大学在10年以内可能就会有很多不稳定性因素。

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要在职业生涯前期求稳。即使自己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也要在第一份工作相对稳定的大前提下,去慢慢摸索长期职业方向的更多可能。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与我互动。你的收藏、点赞、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我是魏老师,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