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1)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2)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3)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4)

来源:央视一套(ID:CCTV-channel1)编辑:曹宵潇(实习)本文系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product@china.org.cn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潮来袭,全国多地开启下雪模式。冬天,不仅是皑皑白雪的风光大片,还有家的寒炉温酒和炊烟袅袅……

今晚,让我们品味名家笔下的冬日美食,你的味蕾是否也被唤醒了呢?

“1

烤栗子

是雪天的一件乐事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北京的糖炒栗子,过去讲究栗子是要良乡出产的。良乡栗子比较小,壳薄,炒熟后个个裂开,轻轻一捏,壳就破了,内皮一搓就掉,不“护皮”。据说良乡栗子原是进贡的,是西太后吃的(北方许多好吃的东西都说是给西太后进过贡)。

北京的糖炒栗子其实是不放糖的,昆明的糖炒栗子真的放糖。昆明栗子大,炒栗子的大锅都支在店铺门外,用大如玉米豆的粗砂炒,不时往锅里倒一碗糖水。昆明炒栗子的外壳是黏的,吃完了手上都是糖汁,必须洗手。栗肉为糖汁沁透,很甜。

摘自汪曾祺 《栗子》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5)

“2

冬日里的糖葫芦

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夏天喝酸梅汤,冬天吃糖葫芦,在北平是人人都能享受的事。不过东西也有精粗之别。琉璃厂信远斋(始建于乾隆五年)的酸梅汤与糖葫芦,特别考究,与其他各处或街头小贩所供应者大有不同。北平糖葫芦分三种。一种用麦芽糖,北平话是糖稀,可以做大串山里红的糖葫芦,可以长达五尺多,这种大糖葫芦,新年厂甸卖的最多。麦芽糖裹水杏儿(没长大的绿杏),很好吃,做糖葫芦就不见佳,尤其是山里经常是烂的或是带虫子屎。另一种用白糖和了粘上去,冷了之后白汪汪的一层霜,另有风味。

摘自梁实秋 《雅舍谈吃》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6)

“3

秋冬的火晶柿子

吃一想二,饱一人思全家

临潼有火晶柿,红如火,亮如晶,肉质细密,且无硬核。吃一想二,饱一人思全家。但季节有限,又不易带,遂柿子糊塌应运而生。

将软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捣搅成糊,加入面粉,即为柿子面糊。

用铁片做手提,外凹中凸边高二公分。

手铲将面糊摊入手提,一起入油锅,炸;面糊熟至五成,脱手提漂浮,翻过,炸;如此数次两面火色均匀即可食之。

但买者多有不忍吃的,颜色太金黄可爱,吃在口,又不忍细咬,半囫囵下肚,结果有烧了心的。

摘自贾平凹 《陕西小吃小识录》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7)

“4

一说到冬天

忽然就会想起热乎乎的白水豆腐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摘自朱自清《冬天》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8)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9)

征稿

征集原创首发类稿件。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授权首发。请附上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发放稿费。

投稿邮箱:3178310465@qq.com

若10天没有得到回复,请视为退稿,作者可自行处理。

征“夜读”主播

工作职责:为公众号粉丝朗读每日“夜读”文章。会基础音频剪辑。

简历投递邮箱:3178310465@qq.com

邮件注明“主播”字样:

请将过去的语音作品与简历一同发送。

更·多·推·荐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10)

吃半盏清茶读一卷闲书(夜读晚来天欲雪)(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