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降糖药物,但有些糖友使用后,不仅没有起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甚至起了反效果,导致一些糖友误认为胰岛素没有作用。

这很可能不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而是胰岛素使用不到位。胰岛素使用到位是建立在饮食、运动规律和良好的血糖监测以及视病情及时调整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或剂量的基础上。

我们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注意这9点,就会导致打着胰岛素,血糖还是高的情况。

1.没有控制饮食

有些糖友认为,只要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血糖就能控制好,于是在饮食上没有注意。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首,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控制饮食,再好的胰岛素也是白打了。

改善措施:糖友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少吃多餐,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将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不监测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经常性地监测血糖。采用一天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更需要监测血糖。血糖监测不到位,就很难保证胰岛素用到位。

所谓胰岛素用到位,就是所用的胰岛素剂型、剂量和频次,能使全天的血糖达到或接近于正常且没有低血糖。

改进措施:根据医嘱和所用胰岛素的剂型、剂量及频次,采用相应的血糖监测方案。例如:

糖尿病打胰岛素多少天能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这9点)(1)

3.缺乏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心血管危险的因素,但剧烈运动,特别是无氧运动反而会导致血糖升高。

改善措施:

4.体重超重

肥胖会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主要在肝脏和肌肉组织发挥降糖作用。

肥胖可以引起肌肉和肝脏脂肪组织沉积,致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所以,经常说肥胖和超重患者胰岛素抵抗风险大,尤其是中心性肥胖。

改善措施:减轻体重就能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日常除了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物,还需要坚持运动、控制饮食。

5.没有轮换注射部位

身体各个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速度是不同的,如上臂及腹部比臀部及大腿的吸收速度快,而且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可能会产生皮下硬结,使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和利用。

改善措施: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经常更换,一个部位连续注射两周后,就应更换部位。

6.保存不当

不少糖友都知道胰岛素要放冰箱保存,但不知道,装有胰岛素笔芯的胰岛素笔在使用后不能放回冰箱冷藏,因为针头未取下的情况下,注射笔反复从冰箱放入、取出,药液因热胀冷缩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从而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

改善措施:胰岛素注射完后,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

7.胰岛素漏液

一些糖友在注射完胰岛素后发现漏液,这是因为注射完后,在皮下停留时间不够。如果没有将针头及时卸下,也会出现漏液,这样不仅造成药物浪费,而且漏出的胰岛素常常会堵塞针头,造成下次注射剂量不准确。

如果是预混胰岛素,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混合比例发生改变,影响血糖控制。

改善措施:注射完毕,针头留在皮下10秒以上,拔针后及时卸下针头,是有效避免漏液的方法。

8.注射时间不当

不同胰岛素的注射时间不同,如:

超短效胰岛素需要在餐前即刻皮下注射;

短效胰岛素需要在餐前30分钟注射;

预混胰岛素在餐前即刻皮下注射或餐前30分钟注射;

长效胰岛素在睡前皮下注射。

只有合适的胰岛素在合适的时间里注射才能让胰岛素发挥最佳功效,否则降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改善措施:严格执行不同胰岛素的不同注射时间,让胰岛素药效高峰与体内血糖高峰同步,达到最佳降糖效果。

9.药物影响

一些药物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激素类药物、降压药、利尿药、抗精神病药及抗焦虑药等,正常人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代偿性分泌来进行抵消,从而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是糖尿病高危人群来说,会因药物作用而导致血糖升高。

改善措施:当糖友需要使用新的药物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身糖尿病情况,根据医嘱用药。

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注意以上9点了吗?

今日互动

“您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了吗”?

本文作者

楚门

本文审定专家

糖尿病打胰岛素多少天能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注意这9点)(2)

糖友云诊所主任;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教授;

兼任健康中国科普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组成员;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糖尿病之友》杂志主编、多种糖尿病专业期刊编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