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根据昼长,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

①春分-夏至-秋分(夏半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昼长越长,纬度越高

②秋分-冬至-春分(冬半年):北半球昼长的变化为:12h——(<12h)——12h,昼长越长,纬度越低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昼夜长短的变化

位于不同半球时,昼长 另一个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h

如下图所示,以南北回归线为例,推导过程为:

①北回归线的夜长(b) 北回归线的昼长(c)=24h

②北回归线的夜长(b)=南回归线的昼长(a);

③因此,南回归线的昼长(a) 北回归线的昼长(c)=24h,即昼长 另一个半球同纬度的昼长=24h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昼长、夜长示意图(a、b、c)


例题

三个城市连续两天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3~4题。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3、三个城市,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4、若③为北京,则此时( )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 各地昼长、夜长相差最小

答案:B、C

精讲精析:(1)根据昼长,判断是否位于同一个半球。昼长=日落-日出,因此城市①的昼长为14小时,城市②为11小时22分钟,城市③为13小时8分钟。城市①和③的昼长都大于12小时,因此位于同一个半球;城市②的昼长小于12小时,因此位于另一个半球。

(2)将三个城市,换算到同一个半球。城市②的昼长 另一个半球同纬度城市的昼长=24小时,则另一个半球同纬度城市的昼长=24-②的昼长(11:22)=12:38,即为12小时38分钟。

(3)根据昼长,比较纬度的高低。①、②、③三个城市的昼长换算到同一个半球,分别为14小时、12小时38分钟、13小时8分钟,都大于12小时,则此时为该半球的夏半年,昼长越长,纬度越高。昼长的排序为:①>③>②,即为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选项B正确。

(4)分析此时的季节。若城市③为北京,此时昼长为13小时8分钟,大于12小时,即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由表格可知,次日的昼长为13小时10分钟,即昼长越来越长,因此此时为春分~夏至之间(3月~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从赤道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选项A错误。

(5)分析此时的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此时地球为3月~6月,即正在向远日点移动,距离太阳越来越远,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选项B错误。

(6)分析此时的极昼范围、昼夜长短。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逐渐向北回归线移动(3月~6月),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越来越大(选项C正确),北半球的各地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昼长、夜长相差的越来越大,选项D错误。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计算三个城市的昼长,并判断是否在一个半球,将不在一个半球的城市的昼长,换算到同一个半球;②根据昼长、季节(夏半年),判断三个城市纬度的高低;③根据北京的昼长(>12h)、昼长的变化(边长),判断此时的季节(春分~夏至),进而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范围、昼夜长短;④根据此时的日期(3月~6月),分析此时地球的位置(向远日点移动),进而分析公转速度的变化(变慢)。

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轨道是一个近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一年中的不同日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同:

①近日点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

②远日点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

③由近日点远日点,速度逐渐变;由远日点近日点,速度逐渐变

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特征与黄赤交角(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4)

图3 地球的公转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