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小说,对于主人公阿米尔如轮回般的命运轨迹,我有这些理解。@冬清


前言:小小的阿米尔自打出生起就背负上了“因为难产害死母亲”的罪名,这让他痛苦不已。虽然父亲给了他金碧辉煌的物质生活,但也没有给予阿米尔应有的教育和爱。

幸运的是,阿米尔结交到了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的仆人哈桑。哈桑懂事、聪明、正直,一次又一次地为懦弱的阿米尔两肋插刀。可是当哈桑处于危险时,懦弱的阿米尔却跑开了,抛弃了他唯一的好朋友。

从此,阿米尔对哈桑产生了巨大的愧疚之情,不敢面对哈桑的他甚至想把赶哈桑出去。最终,他成功了,可是他内心的结却越结越深。

多年以后,为了解开心结,阿米尔重回危险动荡的阿富汗。可以说,这既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更是一条救赎之路。

那我今天就来分析分析,男主阿米尔作为一个家境优越、受过高等教育的少年,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人格缺失的道路及阿米尔要如何做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在我看来,阿米尔人格缺失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来分析。在文章第三部分,我会来探讨像阿米尔这样的人们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命运走向所要付出的行动。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1)

01、浅析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外在因素:不完整的家庭、朋友的愚忠以及当时阿富汗封建的奴役思想让阿米尔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首先,先来谈谈阿米尔不完整的家庭,让他从小就背负上了巨大的心理包袱。

显而易见,阿米尔的家庭是一个极度缺乏爱的家庭。母亲因为生阿米尔而难产去世,本来就内向敏感的阿米尔得知真相后痛苦不已。在他心中一直有个念头:都怪自己,是自己害死了母亲。

更为严重的是,父亲不仅没有及时开导儿子的心理包袱,还因为不可告人的私生子被拉扯成两半。要知道,从小缺失母亲的阿米尔是极度渴望爱的。阿米尔希望父亲能注意到他并以他为骄傲,哪怕只是在别人面前提了下自己,对于他来说也是莫大的开心。

可是,阿米尔父亲是怎样做的呢?

阿米尔喜欢文学创作,父亲却偏偏要把体育运动强加给他。因为在父亲心中,只有搞好体育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可是他并没有想过这对于阿米尔来说是巨大的困难。

阿米尔想要单独和父亲出去看电影培养感情,父亲却先想要带上哈桑,之后又带上了亲戚一家子,这让阿米尔对父爱感到渺茫。

阿米尔因为看到比武竞赛的血腥场面而吓到大哭时,父亲却一脸嫌弃,父亲冷漠嫌弃的表情更是给阿米尔的一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在我看来,阿米尔不完整的家庭是导致他日后人格缺失很重要的因素。虽然他的父亲表面上看起来热爱教育,不仅给予阿米尔最好的物质生活和学校教育,还帮助贫穷的阿富汗建立恤孤院,可实际上,这位父亲并不懂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母亲早逝,父亲理应担起教育阿米尔的重任,而不是只看到阿米尔身上所缺乏的品性。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2)

其次,朋友的愚忠让阿米尔认为自己所得到的爱都是理所当然。

不仅阿米尔父亲没有教育阿米尔要当一个正直友爱的人,就连他身边的人也同样如此。阿米尔最好的朋友哈桑有着和阿米尔类似的家庭,母亲早早地抛弃了哈桑,他只好和父亲寄居在阿米尔家。

小哈桑从小就和阿米尔情同手足,他们一起追风筝,一起读故事,一起调皮做坏事。在哈桑心中,阿米尔就是自己的亲兄弟。不仅如此,哈桑对阿米尔一家更是充满感激之情,因为在这里,哈桑有了家的感觉。

其实,阿米尔一直是想让哈桑拆穿自己虚伪面孔的,这样他就不用活在愧疚之下。可是,我们的哈桑实在是太懂事了,甚至说是有点愚忠。

阿米尔要求哈桑用弹弓击打隔壁家山羊,他毫不犹豫并且承担了大人的责骂;阿米尔试探性挑战哈桑底线,无理地要求他为自己吃泥巴,哈桑居然也同意了;直到最后,阿米尔陷害了哈桑,可是哈桑还是担下了所有的责任。这一切,只因为出于对家人最深沉的爱。

正是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愚忠,让阿米尔认为哈桑对他的爱就是理所当然。结果就是阿米尔的不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这时让我想起的是大话西游里至尊宝一句特别经典的台词: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

在我看来,朋友的这种看似无私的忠诚其实是愚昧的。如果哈桑真的为了少爷阿米尔好的话,一开始就不应该答应少爷不礼貌的要求,以至于到后来阿米尔变本加厉的要求哈桑去做各种事。倘若哈桑拒绝阿米尔的要求,即便阿米尔一时不爽,想必也会回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不至于不珍惜哈桑的爱。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3)

最后,阿富汗封建的阶级思想让阿米尔打心里瞧不起自己的朋友。

阿米尔和哈桑,一个普什图人和一个哈扎拉人;一个信仰逊尼派,另一个信仰什叶派。长久以来,前者掌控了国家社会的话语权,也占社会的大多数。而后者则代表了阿富汗的贫下中农阶级,只占到社会的一小部分。

就算哈桑只是走在路上,也会有很多鄙视的声音传进他和阿米尔耳中。尽管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人是素质较低下的一部分,可是当我们看看那位正直善良的老爷时,居然也同样如此。

老爷视哈桑“父亲”阿里为最信任的人,聊起自己童年和阿里玩耍时光时也是禁不住笑出了声。可是在别人面前呢?老爷从来不提阿里是自己的朋友,只是尽管吩咐阿里做任何事。

这种社会环境对阿米尔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也是十分可怕的。尽管他与哈桑之间充满友情,但在阿米尔心中,哈桑永远只是个仆人。友情和主仆关系让阿米尔感到模糊,这也解释了那个黑暗小巷里所发生的事,阿米尔抛弃了哈桑,毕竟他只是个仆人,不是吗?

尽管在大多数人中去坚持真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是我认为,这是每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所必须要做的事。面对冷嘲热讽,敢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的人就是社会的英雄。显然,无论是老爷还是阿米尔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4)

02、浅析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内在因素:懦弱的品性、对友情错误的认识让阿米尔在人生路上迷失了自我

除去不完整的家庭、朋友的愚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其实这些内在因素对阿米尔人格上造成的影响更为重要。

首先,是阿米尔懦弱的品性,使得他在面对恐吓和危险时选择了逃避。

“他不像我,身上似乎缺点什么”,这是阿米尔父亲观察儿子时所得出的结论。那到底缺点什么呢?

从阿米尔父亲角度来看,缺的是正直和勇气,说白了,阿米尔是一个懦弱的孩子。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阿米尔在被坏孩子威胁时吓得说不出话来,即便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遇害,他也同样只是握紧了拳头,然后跑开了。

更为重要的是,阿米尔内心的恐惧不仅表现在外在,他甚至还恐惧自己愧疚的情绪!因为没有帮助哈桑,阿米尔产生了愧疚之情。此时,他想的不是去道歉或说出真相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相反,他一个人把情绪憋在心里,从而患上了失眠症,对哈桑的关心也是爱答不理。因为懦弱,他恐惧自己的情绪。因为恐惧自己的情绪,他做出了不可饶恕的举动,去陷害最爱自己的人。

在我看来,不管是父母的教育不够也好,还是外在环境不良也罢,最重要的还得是看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因为特殊的亲情,哈桑对阿米尔的爱是无私的。我认为,这样的真爱理应帮助阿米尔冲出思想的枷锁,可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由此可见的是,阿米尔懦弱的品性比想象中更为根深蒂固。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5)

其次,阿米尔对友情错误的认识,让他抛弃了唯一的朋友。

不仅爱情需要经营,友情同样如此。长久的误解,只会让这段关系泡汤。因为社会环境的渲染和主仆关系的误导,阿米尔对友情的概念特别模糊。

在阿米尔心中,仆人是永远不能成为朋友的,而哈桑也顶多只是来陪自己玩耍的工具罢了。可是阿米尔没有想到的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你对我好,那我肯定会记住你。你持续地对我好,那我肯定对你是有好感的。

我想,阿米尔对哈桑的友情是有好感的。倘若不是阿米尔对友情的错误认知,那他们俩很可能是最好的朋友。那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呢?我认为,它必定如同爱情、亲情以及这世界上其他伟大情感一样,是不分民族、信仰、国家的。在佛教中,表示友情的词语是“弥勒”,也就是“无缘之慈悲“的意思,它同样表达了友情是无条件的、众生平等的。

阿米尔没有认识到友情的真实意义,对于他来说是件可悲且遗憾的事。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6)

03、浅析阿米尔的命运走向以及有着“阿米尔”这样品性的人带给我们的现实思考

“ 为什么是我?””阿米尔,我想你是知道的。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多年之后,阿米尔接到了老乡拉辛汗的电话。此时的他已经过上了稳定安逸的生活,一个电话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平静。

“原来哈桑是自己的亲兄弟。”阿米尔心里为之一震,追悔莫及的他终于还是踏上了那条救赎之路,去拯救自己的侄子,也是哈桑的儿子。

命运好似一个轮回,终于该阿米尔站出来了保护哈桑的后代了。

我想,我们身边不是也有一群像“阿米尔”这样的人吗?那他们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自身因素来思考。

(一)社会因素:需要搁置争议、弘扬真善美的价值理念

阿富汗长期动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信仰的偏见。普什图人长期掌握政权资源,十分看不起那些与自己信仰主张不一样的哈扎拉人。

周总理在谈到推进中英关系,争取和平合作时曾说:

我们和英国是有同也有不同的,我们的态度是求同不求异。

这句话对于阿富汗来说同样适用,你可以不喜欢我的信仰,但你必须学会尊重它。在做到这点以后,我们应该弘扬真善美的传统美德,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生来平等的。

这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需要“阿米尔们“勇敢地站出来对封建的社会思想说不。当社会上有这样一股清流出现时,他们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好。

(二)家庭因素: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阿米尔父亲从来就没有给予过儿子真正的爱,它表现在期望儿子达到自己的目标、希望儿子不哭不闹等等。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它们往往就掩盖了父母们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

看到这样的父母,我真的想要发问几句:难道你的孩子达不到期望你就不去爱他了吗?对孩子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做出回应有那么难吗?

其实,我想是不难的。用心聆听孩子的诉求、认真思考孩子的问题、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理应是每一个做父母的基本责任。

做到这几点,即便效果不佳,孩子们也能在心底感受到父母的爱意,就不用像“阿米尔”一样盲目地去争取爱以至于走上了歧途。

(三)自身因素:需要积极学习,从源头上克服问题

即便社会再黑暗或者家庭教育再缺乏,命运始终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的。解决问题,最根本的还是从源头,也就是从我们自己做起。

追风筝的人到底讲了什么(浅析男主阿米尔人格缺失的几大原因及现实思考)(7)

这让我想起了爆火的国产电影《哪吒》,面对黑暗社会统治、父母反对以及危险处境,他还是呐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他用勇气和坚韧告诉世人,社会的黑暗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会去反抗。

我认为,对于“阿米尔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积极学习了。该怎么学呢?

  • 从榜样身上学。即便哈桑和父亲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取长补短了。去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从模仿他们的为人处世开始,终有一天,我们会具有他们身上优秀的品格。同时,你自己的进步同样会带动他们向你看齐,成为一种正反馈。
  • 从书上学。不管是阿富汗那个贫穷的年代还是信息化的当下,我们都有丰富的书籍。正如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比黄金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真理,它们是人类前行的明灯,永远都不过时。
  • 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每次做完一件事情后便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正误,只是你没有积极去纠正罢了。所以“吾日三省吾身”、及时思考问题、及时纠正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办法。

跳出《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人格缺陷的问题,回到现实生活中来,“阿米尔们”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自己太过敏感脆弱、不会学习只会抱怨等等。

在我看来,有类似人格缺陷的人往往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反而喜欢逃避问题。他们一边抱怨着缺乏爱,一边又对拥有的爱冷漠。这种现象的产生更主要还是得怪自己,只有他们自己主动学习、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才不会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后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