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动摇随积水,皓洁满晴天。一轮圆月,两声鸣笛,三五行人,悠游自在。中秋之夜,一切都安宁而祥和。

都说最团圆夜是中秋呀!

人在举杯消愁愁更愁(人自多愁月又何愁)(1)

圆月皎洁又清丽,银辉蹁跹在心头。从古至今,月被赋予了太多的哲学命题,也勾连起无限的心潮与遐思。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今照古人,微妙的哲思碰撞令人动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迥绝的宇宙意识孤篇压全唐;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折射出的社会现状着实值得深思……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以相思寄明月,尽载离愁;“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殷文圭对中秋之月的描写,空灵之境巧妙彰显;“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月色日异,故心弥新,世殊事异,相思难量,白居易一字见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今夜,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凝视着同一轮月亮,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人在举杯消愁愁更愁(人自多愁月又何愁)(2)

有的人在圆月下团聚,而有的人在月圆之际不得已分离;有的人在圆月下熙熙融融,而有的人在月圆之际心潮澎湃,尽是乡思。

苏轼就在月圆之夜,不可避免染上愁思,“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清寒之气充盈天地,银河流泻无声,皎月转向天空。 我这一生,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如斯美景,实属少见!可明年的中秋,我又将于何处赏月呢?

我以为,人生碌碌,竞短论长,荣枯有数,得失难量。今夜之月兀自美丽,何患明年之彼时呢?

人在举杯消愁愁更愁(人自多愁月又何愁)(3)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