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阔新视野,分享好知识《新知问答》是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知识类问答栏目,致力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聚合和传播高品质原创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代一品大学士列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清代一品大学士列表(关于清代的大学士制度)

清代一品大学士列表

编者按:开阔新视野,分享好知识!《新知问答》是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联合出品的知识类问答栏目,致力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发现、聚合和传播高品质原创内容。

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清时期)、殿阁大学士等。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

清朝立国初期的大学士分为三院,分别是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改三院大学士为四殿二阁大学士,四殿分别是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二阁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恢复三院大学士,分别是弘文院大学士、秘书院大学士、国史院大学士。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改为四殿大学士,分别是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改为三殿二阁大学士,三殿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二阁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才确定为三殿三阁大学士,三殿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三阁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这时大学士在员额上也有了初步规定,那就是只设四员。此前清朝大学士员额没有定数,数额从五、六位到十一、十二位不等。

到了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保和殿大学士、文忠公富察·傅恒去逝后,保和殿就不再设大学士,此后大学士只剩下二殿三阁,二殿分别是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三阁分别是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

至于大学士授职时的名称,康熙以来并没有定例可循。有时某殿某阁并没设大学士,而有时每殿每阁中可能同时有好几人被授予相同的大学士衔。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以后才开始在每殿每阁各设一名大学士,但那时已经确定大学士员额仅限四名,而二殿三阁共有五缺,所以大学士就只能是二殿二阁,一殿三阁这样来组合了。大学士的名位次序也是从先到后,由大至小。比如三院中弘文院大学士第一、秘书院大学士第二、国史院大学士第三;二殿三阁中文华殿大学士最尊,武英殿大学士次之,文渊阁大学士再次之,东阁大学士又次之,体仁阁大学士最末,这种大学士制度一直沿袭传承到了清末。

乾隆中叶,大学士兼任六部中某一部的尚书,才开始拥有实职。嘉庆年间,大学士兼任六部中某一部尚书时管理具体事务被确定为常规。军机处设立之后,大学士就不再参与机要事务了。大学士原本属于内阁,但有了军机处之后,内阁权力相应被削弱。此后内阁中大学士所承办的事情,主要是每天对各部、各省上呈的文件进行初步答复,还有就是承担向下发布朝廷的文件,对朝廷所采纳的上报文件,必须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发布出去。大学士的兼差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部的职位,也有部分大学士位高望重,同时兼任多个职位。

作者:史遇春(知乎用户)

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新华网客户端和知乎的立场及观点。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