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日本之后,也是每天钻去戏院里,当年也是日本电影的黄金年代,每年制作几百套。一上映就是两部新片,通常是一部有大明星主演的,夹着另一部小制作的,同期放映,他们没有散场的规定,观众只要买一张票子,如果不走出戏院就可以看一整天,当然也没有人儍到那么做,除了我。

邵氏绿叶(邵氏岁月8)(1)

日本电影院

一走进去就买了面包,同样的片子看完又看,连续几天,看到对白都能背出来,我的日文,就那么地狱式地学习。怎么样都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把日语讲好,因为知道父母供我出国不是一件易事。

邵氏绿叶(邵氏岁月8)(2)

日本电影

学校叫「日本大学」,这间大学实在大,分很多学部,我上的是艺术学部的映画科,校址在江古田区,学了几个月后已知道教的是理论为重,失去兴趣。

邵氏绿叶(邵氏岁月8)(3)

日本大学

一天,接到父亲来信,说六先生指定要我担任邵氏公司的「驻日代表」。

甚么叫做「驻日代表」,要做些甚么?我一点概念也没有,也硬着头皮说边做边学。

上一任驻日代表叫吉田修一,是位绅士,非常友善地把工作一一交代给我。

最主要的是管理邵氏电影的冲印质量,当年的彩色冲印都要在一家叫「东洋映像所」里面进行,香港拍好的底片先寄来冲洗,再印出黑白片,当时叫为「毛片」,寄回香港。剪接师把毛片剪好,把上了对白片和音乐的声片,寄回东洋映像所,这边的技师把彩色底片按照香港的毛片剪了,加上声片底片字幕底片,一共三条,印出的电影,才叫「拷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