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是一首歌啊,

一首自编自演的交响组歌,

当儿童团长是原声态山歌,

当铁道兵是舍生忘死战歌,

在机务段化作火车头之歌,

在铁中用心写成悠悠的歌。

山歌在童话里山环水绕,

战歌在豪壮中舍命磅礴,

火车用呼啸声喷发情感,

在校园我歌唱星光闪烁!

人生之歌纵情唱,

天地为我留传说。

……

甜城飞花,春意盎然。2020年4月13日10时许,谢老窗台上的鲜花竞放,释放满屋芬芳。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1)

拉二胡,吹军号,他自弹自唱着自编自导的歌,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着发诸心灵深处的乐,小伙子般散发着青春与艺术之光。如果他自己不说,谁敢相信,他已经是79岁的老人?谁能相信,成昆铁路给他留下的矽肺伤病及累累伤痕,居然在此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谢老谢崇兴,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中等个子,语速快而有力,幽默智慧;歌声激越苍劲,热情奔放。在原铁道兵8师38团当战士、班长、师文化科创作员等,退伍后曾在铁路机务段、俱乐部、铁路中学等任职。

自弹自唱完毕,面对沱江,指点着不远处明朝重臣大儒赵贞吉宰相的故居,谢老话锋一转,深情地回忆起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那段铁血燃烧的岁月。

成昆铁路,铁道兵最精彩的名片

“一想到那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岁月,一回忆起‘成昆大会战’‘和敌人抢时间’那段忘我奋战的日子,一想起并肩战斗、舍生忘死,特别是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我就……”

大江东去,幽兰飘香,金灿灿的阳光透过窗棂,映衬出哽咽谢老闪烁的泪光。

“1964年8月16日,江西临川,正值仲夏,当了5年兵、23岁的我,刚听到动员,要集体转业到当地的一个秘密厂矿。但出乎意外的是,突然又接到新的命令,要求我所在部队,7天之内必须赶到云南,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团部首长传达了毛主席‘成昆铁路要快修’‘要和敌人抢时间’‘修不通成昆线,我睡不好觉’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全体官兵热血沸腾,激情似火;上下动员,紧急行动。”谢老深情地回忆道。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2)

“抢修成昆铁路,完全是当时国际形势所迫。北面的敌人陈兵百万,东面、南面的敌人张牙舞爪,不甘心朝鲜战争丢脸的世界狂人又扬言‘要教训中国’。在称为又一次关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中央工作会上作出了伟大的决断:确立‘三线建设’首抓‘两基一线’,‘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能执行党中央毛主席亲自交给的重大战略任务,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何等的责任和自豪,这是何等的经历和荣耀!”谢老很激动,语速很快,就像机关炮,“老红军、团长王明轩本来请好了探亲假,正在往南昌火车站赶。这下好了,新的命令来了,部队主要首长不在怎么行?于是,团里派越野吉普车,以最快的速度,将他接了回来。三营枝术员、我的老乡廖玉光要探亲回老家结婚,在中途闻讯后,也急速毅然决然返回部队。同志们高唱起《铁道兵之歌》:‘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首旋律优美、雄壮豪迈的歌,表达了满腔热血、无限忠诚的主题,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给数十万铁道兵及广大的群众留下了永恒的豪情和难忘的记忆,凡当过铁道兵的人都会唱这首歌。那个年代,不仅军人喜欢唱它,老百姓喜欢唱它,中央很多首长都喜欢唱它。”谢老说,“命令下达的第5天,我们的部队就提前2天到达云南的元谋老城。稍作休整后,就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小路,翻山越岭,向龙川江一带进发。彝族向导带着我们走在岖崎的羊肠小道上,给我们讲着当年红军的故事。他摘了几个青橄榄给我们说:‘当年红军走山路口渴了最爱吃这种野果子,虽然有点涩,但是很能解渴,还取名叫革命果哩!’我顺手把青橄榄塞进口里嚼了起来,嘿!这‘革命果’还真解决问题。我想起电影《五朵金花》的歌来:‘橄榄好吃回味甜,打开青苔喝山泉……’吃了果子,口不渴了,走路也有劲了。我们一口气在山路上走了大半天,终于到达首战目的地——中坝。”

到达龙川江畔的中坝后,部队官兵都严重腹泻,有两支空军和海军的小分队来体验铁道兵艰苦生活的战士也同样没能幸免。老彝胞说,当年红军到达这里时,也是人人拉肚子。经化验,结果是饮用水中有一种矿物质叫硭硝,人吃了后肠胃一时不能适应,一般要7天左右才能止住。然而,“大会战”时不我待!腹泻再严重也要“和敌人抢时间”,悬岩绝壁开山放炮,千难万险舍生忘死。设备没到就徒手干,抢着干;干到全身没劲,也一直坚持干。陈毅元帅和叶剑英元帅夸奖说,“铁道兵前无险阻”“铁道兵前无困难”!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3)

铁道兵,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特殊兵种,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在陇海铁路八号桥,涌现了闻名全国的登高英雄杨连弟,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美援朝,在残酷惨烈的绞杀与反绞杀战斗中,铁道兵铸就了钢铁运输线,被美国空军发言人称为世界上最坚强的人。

在祖国经济建设中,铁道兵抢修抢建了52条重要铁路,特别是成昆铁路,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人间奇迹。

成昆铁路,不愧是铁道兵的一张精彩的名片!

虽然,成昆铁路是作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而诞生的,但实际上,它所起到的作用远不止是备战。一位社会学家评称:“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铁路沿线地区2000多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在成昆铁路铺通的同时,1970年7月10日,攀枝花钢铁厂一号高炉正式投产。此后历经二十余年,攀枝花两期工程全部建成。最终在一片荒凉干热的河谷间,诞生了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重工业城市。

依托成昆铁路,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被建立起来。

成昆铁路营业里程1090公里,北起四川成都,从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眉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2300米左右的岷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过西昌,沿奔流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连接攀枝花矿区,再溯龙川江上至到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南止于云南昆明,纵向贯穿了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四川西南部和滇北地区。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4)

成昆铁路的建成,对于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建立机动灵活的战略大后方;配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西南地区资源;促进西南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当时的国际形势判断下,甚至被提升为关系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

成昆铁路有桥梁991座,总延长106公里;有隧道427座,总延长345公里。由于地形限制,沿线122个车站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和隧道里。从金口河到埃岱段58公里的线路就有隧道44公里,几乎成了地下铁道。穿越全线最高点小相岭的沙马拉达隧道全长6379米,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隧道。

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全线设计了7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13次跨越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7次跨越龙川江。

在地势险峻的龙川江峡谷,由于隧道在大山里迂回重叠,进口和出口竟出现在同一个方向,不过高度已差了几十米。隧道总长度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修两条半“地下铁道”,而桥梁总长度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修一条半“空中铁道”。

成昆铁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壮丽诗篇

成昆铁路建设者们创造出功垂千秋万代的业绩,谱写出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壮烈诗篇。

“1965年成昆铁路大会战时,我在铁8师文艺创作组,回到38团深入生活,在六渡河一号隧道旁,和一连三班的战友们并肩作战。我当铁道兵7年多,修了6条铁路,可最难忘的,却是成昆铁路大会战啊!”谢老记忆的闸门彻底打开——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5)

“成昆铁路,是在禁区建成的铁路啊!”

成昆铁路所在的路线,曾经是外国专家断言根本不能修建铁路的“禁区”。

三分之一的路段在地震地区,沿线山高谷深,川大流急,地质复杂,气候多变,凿穿大山数百座,修建隧道427座,架设桥梁991座,桥梁隧道总长400多公里,平均每1.7公里一座桥梁,每2.5公里一座隧道,其工程之艰巨,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所罕见。

20世纪60年代,国际风云动荡。

毛主席根据形势判断、告诫全国:“要准备打仗,准备大打,准备打常规战争,也要准备打核战争!”

于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决定,将一部分与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以保存自己的力量。

这场工业“大搬家”,就是彪炳史册的“大三线建设”。

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大三线建设拉开帷幕,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启动。

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用心实在良苦。

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大片国土沦陷,退守到西南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等候反攻的能力——从国家博弈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最为不利的极端情况。

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

“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

“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五”期间即着手于成昆铁路的勘测设计和线路选向,经过数年努力,初步提出了东线、中线、西线三大线路走向的比较方案。

东西两线修建难度大,而中线相对容易。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

但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经过即将开发的钢铁工业基地,意义重大。在定夺线路时,成昆铁路最终采用了最险峻的西线方案,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处进行暑期找矿实习,偶然开启了一个非常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巨型宝藏:7亿吨铁矿石储量、3亿吨煤炭储量、800万吨二氧化钛储量、200万吨五氧化二钒储量,以及钼、镍金、铂族、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等50余种。

同时,周边地区还有几十亿吨的远景储量。在铁矿资源较少、品位普遍低下的中国,这一发现震动了中国的决策者们。在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以及铺设相配套的成昆铁路,就成为那个“抓钢治国”时代人们的美好憧憬。

1958年7月“大炼钢铁”之风中,成昆铁路成都至峨嵋段开工,钢铁基地上马。

但紧接着“大跃进”的失误,国家实行调整压缩方针,五年间两项工程均时断时续,不过成昆铁路的补充勘测及优化设计工作仍一直在进行。

“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公里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万米。经过数年努力,勘测比较线路1.1万公里,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谢老反复叮嘱,“对他们的勘测工作,一定要浓墨重彩,一定要要用墨如泼,因为他们的工作实在太重要了!”

1964年,大三线建设开始后,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开始加速,成昆铁路的修筑又一次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毛主席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周总理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

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20万人为中坚力量,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

接着,由中共中央西南局主持,组成了有铁道部、铁道兵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下设工地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任命吕正操为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城为副司令员,刘建章为副政治委员,彭敏任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指挥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及成都、昆明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民工参加组成的共50万军民的筑路队伍,迅速在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全面展开施工。

1964年8月,成昆线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一时间,原先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帐篷点点,红旗招展,在“气死猴子吓死鹰”的悬岩峭壁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工程在各方面支援配合下,进展顺利。

1965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两个师转战成昆线,施工很快达到高潮。按当时的进度,原定1968年“七一”建成通车的计划完全可以实现。

可是,就在施工正紧张进行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之而来的大规模内乱,施工不能正常进行。1967年至1969年三年间,成昆铁路工程进度仅及1966年一年的工作量。停工损失达7亿元以上,占工程总造价的1/4。

 1969年8月,在珍宝岛之战后紧迫的国际形势下,周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成昆铁路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命令,并指令新成立的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统一领导施工。筑路大军奋起响应,短短数十天内,数万铁路员工兼程返回工地。

1969年9月1日,沉寂两年的成昆铁路北段全面恢复施工,建设者们克服了千难万险,工程一路突进。经过10个月的突击抢建,成昆线南北段终于按期在四川省西昌礼州实现了铺轨对接,按中央要求完成通车任务。

按当时物价计算,成昆铁路总投资30.7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82万元,是当时普通平原铁路平均每公里造价的4倍以上。

简单的量化折算,成昆铁路的建造难度是普通铁路的4倍以上,修筑一千公里的成昆铁路,相当于修筑四千公里的普通铁路。

怀念战友

四十多年念战友,老铁怀旧到元谋。

难忘成昆大会战,舍生忘死壮志酬。

今借龙川一江酒,铁兵同醉放歌喉。

笛声高奏大发展,西南腾飞舞彩绸。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6)

2006年5月,谢老战地重游,从中坝烈士陵园回到云南元谋后,心潮起伏,彻夜难眠,一挥而就写成《怀念战友》诗一首。

“想起那些壮怀激烈的岁月,想起那些长眠在那里的战友,特别是想起和我一同入伍的老乡、战友廖玉光,他是38团三营技术员,我就十分难受!”谢老眼眶润湿,“他妈妈还给他留着两头大肥猪,等他回去结婚、准备办婚宴的大肥猪啊!”

谢老回忆,1964年8月,成昆铁路大会战一声令下,准备回广西老家结婚的他,已在南昌火车站准备上车。

老红军、团长王明轩也在车站,他早就请好了探亲假,马上就将坐上南昌回老家的火车。

谁知,国防部突然直接来电:紧急任务!

团部不能没有一号首长,吉普车冒着翻车的危险,在当时那土沙公路上疾驰:必须追回两小时前,从团部出发的团长。

吉普车在团长正欲走上火车的那一刻,追上了团长。

“吉普追团长,团长神色严峻,一定有重要任务。我,作为技术员,能够临阵脱逃吗?”廖玉光早就请好了婚假,团长也没有要求他什么,他完全可以回家结婚,可他,选择了再一次“逃婚”。

“团长被追回,一定有特别重大的事情,自已是营部技术员,应该毫不犹豫立即返回部队。”廖玉光没有犹豫。

回到部队,廖玉光知道是部队接到立即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的命令。

这是一场“和敌人抢时间”的特殊战役,部队紧急行动,必须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云南元谋老城。

作为技术员,廖玉光总是出现在最艰难的地方。他既要进行全营的技术指导;又要身先士卒,亲自战斗在最艰苦的地方。

入伍前,廖玉光是小学老师;入伍后不久,他考入军校,第一次失约回老家结婚;后来当营部的枝术员,1962年,因国民党想反攻大陆,中央军委发布一级战备,他第二次推迟婚期;1964年,在南昌看到探亲的团长被突然接回部队,他毅然放弃探亲归队,第三次推迟婚期;1965年春,他因部队当时施工急需枝术指导,第四次推迟婚期;当年9月,领导特批他回家结婚,他又因六渡河隧道要创半机械化崛进世界纪录,再次推迟婚期。

1965年秋,该团集中优势兵力,大战六渡河隧道。

为了创造半机槭化开挖隧道的世界纪录,廖玉光除了第四次推辞婚期以外,常常几天几夜没能睡个完整的觉。

这一天,天气晴朗,并无特殊征兆。

“凌晨三时左右,通讯员通知我,你老乡廖玉光出事了!”

风枪突突突突的吼声,电灯在隧道施工的烟尘中发出昏黄的光,昏黄一片是那样阴沉。

廖玉光在隧道进口方,谢崇兴和他的三班在出口方,闻讯后顾不得回住地换衣服,在洞口抹了一把脸就冲向隧道的另一头。

“一次意外的塌方事故,我最亲密的并肩战友、交情最深的同乡好友廖玉光,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谢老默默地流泪,“我赶到现场,廖玉光已停止了呼吸,几次推迟婚期没结成婚的他,恁个年青的他,就这样永远地倒下了,走了,永远地走了……”

全营官兵看到他几套衣服还来不及洗,看到他家信中写着的一次次催他回家结婚的内容,想着他平时废寝忘食、认真负责的神情,大家都流着眼泪!

“实在舍不得他离开啊!到现在,一想到他,我就会觉得心痛。我作为老乡和战友,参加了他的告别仪式。当时的场景真是刻骨铭心啊!……”谢老的心情十分沉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成昆路,两者均可抛!”

为了成昆铁路,多少人像廖玉光那样献出了一切,多少人得了矽肺、肺结核、胃病、肝炎,伤残病痛不计其数啊!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在同隧道塌方等险情作斗争方面,许多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建设者冒着危险,排除险情,成昆沿线,一路上很多烈士陵园,一个个墓地里都有壮烈的故事啊!

成昆铁路建设是一场战争,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值得我们缅怀,伤残病痛的老兵永远值得我们颂扬!

“整个成昆铁路,每一根钢轨后面,都有一个英魂在默默守护!”为了抢通成昆线,每公里线路都有2、3人为之付出青春,付出爱情,付出生命……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7)

2020年4月14日18时许,笔者来到普雄尔果村,看到普雄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在余晖的映射下,10余米高的“烈士纪念碑”显得格外巍峨。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谈到“三线”建设时曾说:“在当时困难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成昆铁路建设,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采用和发展新技术。1964年,会战指挥部就做出决定,确定在桥隧施工、通信信号、牵引动力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如当时隧道开凿还停留在风枪风钻、铁镐铁铲时代,为了加快成昆铁路的建设进度,铁道部从日本进口了8台大型隧道开挖机,实现了机械化施工,提高了修建长大隧道的能力。

经过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全体筑路人员的努力,成昆铁路技术成就出色,尽管修筑在条件恶劣的“地质禁区”,但仍然比西南地区原来修建的几条铁路干线设计标准高,建造质量好,通过能力大。最大坡度不超过16%,最小曲线半径600米,全线内燃机车牵引,隧道预留了电气化净空,设计年通过能力为近期1000万吨,远期1550万吨。

“成昆铁路建设使我国的铁路修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谢老自豪地说。

1985年,成昆铁路设计及建设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一起,首批荣获国家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高昂而沉痛的代价,成昆铁路建设者们创造出功垂千秋万代的业绩,谱写出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壮烈诗篇。”谢老感慨道,“成昆铁路建设工程转战在高山深谷之间,沿线环境艰苦、后勤保障物资供应不足,但建设者们士气高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永远放射光芒!”

“我为成昆写战歌”

世人都爱夸军旅,谁知铁兵更雄奇。

穿山入水写忠诚,成昆丰碑与天齐。

铁兵战友亲兄弟,东西千里心相依。

志在四方唱兵魂,真情永在无绝期。

2010年10月15日,谢老酒后豪情,挥毫写就《铁兵战友亲兄弟》。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8)

在成昆铁路战斗的近两年时间里,谢老除了战斗在一线以外,调师创作组后专门到施工现场带领一个班战斗,工余勤奋创作、笔耕不辍,其中还因创作歌曲的关系两次荣获三等功。

“这些成绩的取得,还得感谢一个人:谷建芬。”谢老回忆起与谷建芬一个星期的交往故事。

1965年春天,由中央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铁文工团、天津曲艺团组成的大型慰问团,带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厚意,来到成昆铁路大会战施工现场,进行新春慰问演出。

“当时,我所在的铁8师38团驻扎在云南元谋小村,我们团演出队不仅负责接待工作,还和他们一起深入到施工现场,和他们一起同台演出。特别是到其它团演出期间,我有幸获得向他们求教的机会。”谢老说。

谢崇兴是演出队搞创作的,所以,组织上安排他专门向谷建芬老师学习。

“哎——轰隆隆隆轰隆隆隆

火车火车快快地开

亲人们把我们等待

跨过黄河跨过长江

一直地一直地一直地一直地

飞向云贵高原来

我们是毛主席的文艺战士

高声歌唱社会主义时代……”

“谷老师教我写歌,40多年来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谢老说,“记得当年慰问团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是谷老师写的歌舞《火车火车快快开》,歌词写得感情真切,音乐写得优美豪迈,表演当然也受到热烈地欢迎。”

铁道英雄幕后采访(悠悠成昆唱精魂)(9)

谷建芬给他“单兵教练”,不仅讲音乐创作的理论,讲和声学和曲式学的一些知识,讲她留学德国的体会,还特意讲文艺创作要面向工农兵,要面向社会主义建设那火热的生活。

谢崇兴拿出自己创作的所有歌曲,请她一一点评。她点评得特别认真,他听得也特别认真。

“我是一个普通的老铁兵,她是中央歌舞团的音乐专家,后来成了名扬海内外的作曲家。我能如此这般地向她学写歌,真是三生有幸啊!”谢老感慨道。

当时,他们部队所处的位置是成昆铁路七个展线中比较艰难的一个。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就是因为要克服地质复杂和起伏落差巨大而修建的所谓“桥上桥、楼中楼、铁路立交桥”,穿山过洞洞连洞,遇水架桥桥复桥,形势的紧迫,工程的艰巨,在外国专家称为“铁路禁区”的恶劣地质环境中,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可能有铁道兵战士或民工流血牺牲。

所以,中央慰问团的演员们,一个个都想到现场去看看。谢崇兴和几个战友就陪着他们,到六渡河二号隧道。部队当时正在搞“创半机械化开挖隧道月成洞世界纪录”活动,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风枪突突,石尘泥烟弥漫,运碴货车往来,一派繁忙景象。

那些艺术家们本来很想到现场学学老铁道兵们舍生忘死、战天斗地的精神,但进洞没多久就有些坚持不住了,后来有几个女演员昏倒了,演出队的战士们就把她们背出洞来。

此情此景,谷建芬一直为铁兵们的奋斗精神赞叹不己。

“铁兵精神为什么能感动人?那是因为在外国专家称为‘铁路禁区’的地方修铁路啊,据说造价等于修一般铁路的四倍;那是为了实现‘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那是在‘和敌人抢时间’啊 ;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在特定条件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具体体现啊!”谢崇兴深情地说。

谢老说他是有七年多军龄的老铁兵,对铁兵精神有比较深的体会。所以,从谷建芬教他写歌后,他就怀着燃烧的激情,投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干什么工作,他都觉得有使不完的劲,不管再苦再难,他都感到有一股神奇的的力量,有一股铁血在奔涌。

他一生写了120多首歌曲,反映成昆铁路精神的《风枪手之歌》《人人争当枝术能手》《龙川江水曲曲又弯弯》、组歌《红灯颂》等人人传唱,好评如潮。转业到铁路后,他写有11部歌颂见义勇为、舍已救人和政治大事件的组歌,如《歌唱罗云山》《彭新民赞》《珍宝岛战歌》《重铁精神之歌》等。1966年1月,在部队“大战六渡河隧道”活动中,他和所在部队的战友们舍生忘死地大干了一场,创造了半机械化开挖隧道月成洞的世界纪录。转业到内江机务段,他发扬老铁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在运用车间,当好机车乘务员;在检修车间,当好检修工人;当干部后,带头勤奋工作。在工厂当书记时,他还曾经防止了一次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我感到谷老师不仅仅是只教了我写歌,还启示了我要不忘老铁的精神,要争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尽量发挥自已的才能,要永远都不能忘记自已曾经是一个铁道兵!”谢老感慨道,“40多年过去了,谷老师很可能想不起我了,但我却永远都不会忘记她,永远,永远!‘群艺相伴四十年,一生奋斗苦也甜。军旅幸逢谷老师,难忘成昆史无前。’”

我的铁兵梦,热血唱彩虹。

宣威演醉酒,进京见贺龙。

创歌百余首,壮志豪情浓。

三荣在四方,战友喜相逢。

燃情跨时空,喜悦醉东风,

  铁血化永恒,人生笑谈中!

一曲《我的铁兵梦》,诠释好多成昆情。

“就把这些献给成昆铁路建成通车50周年,献给那段铁血燃烧的岁月,献给我的战友们吧。”谢老朗声说道,诗意盎然,一首五言脱口而出,“燃情跨时空,喜悦醉东风。铁血化永恒,人生笑谈中!”(付世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