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抑,◆阻止抑制○《舊唐書‧裴延齡傳》:“今希旨自默,浸以成風,獎之使言,猶懼不既,若又阻抑,誰當貢誠”○[清][王韜]《睦鄰》:“勿外示以羈縻,勿內行以阻抑”○[葉聖陶]《倪煥之》二一:“不過另有一種不願意詳說的心情阻抑着他,使他只能概括地回答”,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抑抑顿挫的意思 抑抑08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抑抑顿挫的意思 抑抑084

抑抑顿挫的意思 抑抑084

阻抑,◆阻止抑制。○《舊唐書‧裴延齡傳》:“今希旨自默,浸以成風,獎之使言,猶懼不既,若又阻抑,誰當貢誠。”○[清][王韜]《睦鄰》:“勿外示以羈縻,勿內行以阻抑。”○[葉聖陶]《倪煥之》二一:“不過另有一種不願意詳說的心情阻抑着他,使他只能概括地回答。”

重本抑末,◆[中國]歷史上主張重視農業而限制或輕視工商業的一種經濟思想和政策。○[戰國]時[李悝]、[商鞅]和[韓非]等認為農業是人民衣食和富國強兵的源泉,因而把農業稱為“本”,把工商業稱為“末”,認為重農必須抑商和禁末,以保證農業部門的勞動力和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這些對鞏固封建制度起了積極作用,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消極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後,反對抑商的人也漸多。到了近代,反對抑商又包含有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的新內容。○[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下冊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號自[戰國]後期以來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間雖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釋,認為農工商各有本末……可是,從未有人公開地否定過重本抑末觀點。”◆补证条目■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南宋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明张瀚《松窗梦语·商贾纪》:“古者聖王重本抑末,貴農賤商,故賦倍於農。”

滯抑(滞抑),◆受壓制。○《新唐書‧李安期傳》:“比見公卿有所薦進,皆劾為朋黨,滯抑者未申,而主薦者已訾,所以人人爭噤默以避囂謗。”

制抑,◆強制;抑制。○《百喻經‧出家凡夫貪利養喻》:“昔有國王,設於教法:諸有婆羅門等,在我國內,制抑洗淨。不洗淨者,驅令策使種種苦役。”○[魯迅]《墳‧摩羅詩力說》:“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怨抑,◆怨恨抑鬱。○[前蜀][杜光庭]《第二上表》:“致一境之生靈,銜積年之怨抑。”○[宋][周邦彥]《月下笛》詞:“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葉聖陶]《倪煥之》二:“他想自己是到了登場的時刻了,裝扮好了,懷着怯弱的怨抑的心情踅上去。”

冤抑,◆猶冤屈。○[漢][東方朔]《七諫‧怨世》:“獨冤抑而無極兮,傷精神而壽夭。”○《新唐書‧楊瑒傳》:“所論者民冤抑也,位高下乎何取?”[明][沈鯨]《雙珠記‧處分後事》:“夢魂顛倒,冤抑無門告。”○[魯迅]《朝花夕拾‧無常》:“人是大抵自以為銜些冤抑的。”

鬱抑(郁抑),◆1.阻遏。○《北史‧文苑傳序》:“道轗軻而未遇,志鬱抑而不申。”○[清][方文]《疽嘆》詩:“二疽但屬厥陰經,肝火鬱抑氣血停。”◆2.憂憤鬱結;憂懣壓抑。○[唐][陳玄祐]《離魂記》:“女聞而鬱抑。”○[宋][司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傷國者疏》:“臣之寸誠,無由披露,鬱抑憤懣,自謂終天。”○《黑籍冤魂》第八回:“母親鬱抑而亡。”○[孫中山]《上李鴻章書》:“‘鼓勵以方’則野無鬱抑之士。”

欲揚先抑,◆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胡风《棘源村断想》:“这‘欲扬先抑’的一手,就可以使得他底话似乎是天下最不偏私的批评,人间最有节操的舆论。”高阳《大将曹彬》第二五节,“我军虽被压制,士气不会受影响,如今反倒欲扬先抑的蓄势,等城上箭放得差不多了,我们这里蓄足了劲再动手,事情就更顺利了。”

憂抑(忧抑),◆心情鬱抑。○[唐][皇甫枚]《三水小牘‧步飛煙》:“憂抑之極,恨不翻飛,且望寬情,無至憔悴。”○[郭沫若]《今昔集‧釣魚城訪古》:“[花苗]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凄涼,與[彝族]人的剽悍,完全不同。”

幽抑,◆猶鬱抑。○[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潛遁幽抑之士,其誰不有望於世?”[清][冒襄]《寒夜聽白三彈琵琶歌》:“頓挫瀏灕得至性,幽抑怨斷傳深情。”○[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我從前有一位朋友,吹簫極悲酸幽抑之致,我最不能忘懷!”

抑阻,◆阻撓;阻止。○[孫中山]《與海外國民黨同志書》:“當此新文化倡導正盛之時,乃受該書館所抑阻。”○[范文瀾]《中國近代史》第七章第五節:“廣開言路,不論官民一律得上書言事,嚴禁官吏抑阻。”

抑制,◆1.約束;壓制。○《漢書‧霍光傳》:“[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宋][葉適]《祭陳同甫文》:“氣足蓋物,力足首事;天所畀也,孰可抑制?”[巴金]《家》三五:“[覺民]看見這個情形,抑制不住感情的爆發,他要向祖父的身上撲過去。”◆2.生理學名詞。大腦皮層的兩種基本神經活動過程之一。在外部或內部刺激下產生的阻止皮層的興奮和器官機能的活動。睡眠就是大腦皮層全部處於抑制的現象。

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楚辭‧離騷》:“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宋][劉敞]《離憂賦》:“卒撫心以抑志兮,諒投艱以遺大。”○[明][劉基]《述志賦》:“將抑志以從俗兮,非余心之所怡。”

抑止,◆制止;遏止。○[漢][揚雄]《長楊賦》:“抑止絲竹晏衍之樂,憎聞[鄭][衛]幼眇之聲。”○《隋書‧裴仁基傳》:“[仁基]見強寇在前,士卒勞敝,所得軍資,即用分賞。監軍御史[蕭懷靜]每抑止之,眾咸怨怒。”○[明][唐順之]《蕭孺人墓志銘》:“[王仲卿]戇而狂,好數言事,其妻每抑止之。”○[蕭紅]《手》:“她好像是害怕,好像微微有點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讓她去接觸黑色的已經死掉的鳥類似的。”

抑折,◆克制。○[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朕恐懷驕矜,恆自抑折,日旰而食,坐以待晨。”

抑遠(抑远),◆謂抑制感情,與之疏遠。○《漢書‧谷永傳》:“勤三綱之嚴,修後宮之政,抑遠驕妒之寵,崇近婉順之行。”○[宋][葉適]《朝請高公墓志銘》:“[宣仁后]臨朝九年,尤抑遠外家,不私以官。”

抑鬱(抑郁),◆憂憤煩悶。○《漢書‧司馬遷傳》:“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抑鬱而無誰語。”○[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其母嘆曰:‘[蘇學士]知貢舉,而汝不知名,復何望哉!’抑鬱而卒。”○[明][葉憲祖]《鸞鎞記‧論心》:“似兄這般才藻,取功名如拾芥,何必抑鬱。”○[曹禺]《北京人》第二幕:“[瑞貞]抑鬱地低下頭來。”

抑隱(抑隐),◆手指按笛孔之貌。○《文選‧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李善]注:“笢笏抑隱,手循孔之貌。”

抑引,◆1.謂抑制情欲而導之以善。○[三國][魏][嵇康]《難張遼叔<自然好學論>》:“六經以抑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南齊書‧孝義傳論》:“澆風一起,人倫毀薄,抑引之教徒聞,珪璋之璞罕就。”◆2.壓縮與引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抑引隨時,變通會適。”

抑抑,◆1.慎審貌;謙謹貌。○《詩‧小雅‧賓之初筵》:“其未醉止,威儀抑抑。”○[毛]傳:“抑抑,慎密也。”○[馬瑞辰]通釋:“此傳慎密猶慎審也。”○[宋][蘇軾]《賜馮京乞依職任官例祗赴六參不允詔》:“雖抑抑自警,知卿有[衛武]之風,而僕僕亟拜,非朕待[子思]之意。”○[清][黃景仁]《將為北行留贈沈楓墀》詩:“君才十倍我,抑抑善謙退。”○[鄭文焯]《鶴道人論詞書》:“抑抑沖懷,彌殷臧寫。”◆2.美好貌;軒昂貌。○《詩‧大雅‧假樂》:“威儀抑抑,德音秩秩。”○[毛]傳:“抑抑,美也。”○[馬瑞辰]通釋:“抑,通作‘懿’。”○《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抑抑[陸生],知言之貫。”○[張銑]注:“抑抑,昂藏貌。”○[唐][蘇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詩序》:“抑抑焉,堂堂焉,奚一人之富有,而群后之緝熙也。”○[清][錢謙益]《湖廣提刑許府君墓志銘》:“大冠將將,褒衣抑抑。”◆3.憂鬱貌。○[宋]陳傅良《寄題陳同甫抱膝亭》詩:“此意太勞勞,此身長抑抑。”○[林紓]《祭高梧州文》:“愛女藥母,劙臂潰爛。抑抑繼逝,吾家幾渙。”

抑揚(抑扬),◆1.按下與上舉。○[漢][賈誼]《新書‧容經》:“手有抑揚,各尊其紀。”○[唐][劉蕡]《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對策》:“謀不足以翦除奸兇,而詐足以抑揚威福。”○[宋][蘇軾]《昭靈侯廟碑》:“開闔抑揚,孰知其功。”◆2.浮沉,進退。○《漢書‧藝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眾取寵。”○[晉][左思]《吳都賦》:“覽將帥之拳勇,與士卒之抑揚。”○[唐][司空圖]《連珠》之三:“蓋聞濟世者材,存神者道,各繫遭逢之運,並著抑揚之效。”◆3.謂聲音高低。○[唐][莊若訥]《湘靈鼓瑟》詩:“帝子鳴金瑟,餘聲自抑揚。”○[明][王鏊]《震澤長語‧音韻》:“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五章三:“抑揚是指整個一句或一短語的音調的逐漸向上或向下。”◆4.謂文氣起伏。○《西京雜記》卷四:“及其序[屈原]、[賈誼],辭旨抑揚,悲而不傷,亦近代之偉才。”○[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宋][蘇軾]《與二郎侄書》:“汝只見爺伯而今平淡,一向只學此樣,何不取舊日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當且學此。”◆5.褒貶。○[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士於難分之中,而無取舍之恨者,使臧否區分,抑揚咸允。”○[唐][劉知幾]《史通‧浮詞》:“至於本事之外,時寄抑揚,此乃得失稟於片言,是非由於一句,談何容易,可不慎歟!”[章炳麟]《復仇是非論》:“若以種族革命為復仇之非行,國與國之相戰爭者,何以不為復仇之非行?於此則退之,於彼則進之,抑揚之論非有比例可知也。”◆6.謂稱揚。○[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大伽藍》:“惟論師雅量清高,抑揚大義。”○[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壁記》:“而近時作記,多措浮詞,褒美人才,抑揚功閥,殊失記事之本意。”◆7.謂貶抑。○《南史‧梁紀下論》:“慕名好事,崇尚浮華,抑揚[孔][墨],流連[釋][老]。”○[清][陳鱣]《對策》卷四:“[班][荀]二體,角力爭先,或病其索然無意味,未免抑揚過當。”◆8.控馭自如貌。○《梁書‧武帝紀上》:“驅率貔貅,抑揚霆電。”○[唐][李百藥]《謁漢高祖廟》詩:“抑揚駕人傑,叱吒掩時雄。”◆9.揚揚自得貌。○[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九齡]洎[裴耀卿]罷免之日,自中書至[月華門]將就班列,二人鞠躬卑遜,[林甫]處其中,抑揚自得。”

抑厭(抑厌),◆亦作“抑壓”。◆壓制。○《漢書‧馮奉世傳》:“[奉世]圖難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為世使表,獨抑厭而不揚,非聖主所以塞疑厲節之意也。”○[唐][李德裕]《論侍講奏孔子門徒事狀》:“陰附者羽翼自生,中立者抑壓不進。”○[宋][真德秀]《謝除學士表》:“自古豪英之才,當今文學之士,或抑厭草茅之下,或陸沉州縣之中。”○[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能說會道,無論在哪方面都喜歡炫耀自己,抑壓同位的人。”

抑壓(抑压),◆見“抑厭”。

抑削,◆抑制削弱。○[唐][陳子昂]《申宗人冤獄書》:“古者[吳起]事[楚],抑削庶族,以尊[楚]君。”

抑邪崇正,◆抑制邪恶,推崇光大正道。○《赛红丝》第一回:“抑邪崇正,自是我爲官當然之事,原非爲令先給事同年分上徇私。”

抑微,◆微小。○[梁啟超]《論立法權》第二節:“[漢]制有議郎,有博士,專司討議。但其秩抑末,其權抑微矣。”

抑枉,◆1.冤枉。○[晉][葛洪]《抱樸子‧行品》:“被抑枉而自誣,事無苦而振懾者,怯人也。”○《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乃冶銅匭為一室,署東曰‘延恩’,受干賞自言;南曰‘招諫’,受時政失得;西曰‘申冤’,受抑枉所欲言;北曰‘通玄’,受讖步祕策。”◆2.抑制邪辟。○[唐][柳宗元]《懲咎賦》:“剛柔弛張兮,出入綸經。登能抑枉兮,白黑濁清。”

抑退,◆黜退;貶退。○[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秉國之均,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官司雖見其疏,豈可便行抑退。”○[清][顧炎武]《日知錄‧重厚》:“登崇重厚之臣,抑退輕浮之士,此移風易俗之大要也。”○[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罷免[郭子儀],改用資望較次的[李光弼],升進[僕固懷恩],又為抑退[李光弼]作了准備。”◆补义条目■抑制;拒不接受。○唐顾陶《唐诗类选序》:“國朝以來,人多反古,德澤廣被,詩之作者繼出,則有杜李挺生於時,羣才莫得而並,其亞則昌齡、伯玉……十數子,挺然頽波間,得蘇李劉謝之風骨,多爲清德之所諷覽,乃能抑退浮僞流艷之辭宜矣。”○宋包拯《请免江淮两浙折变二》:“或有蠶麥不熟之處人户申訴,州縣不得抑退,並令依例疾速差官檢覆開破逐色租税,免致流亡。”

抑損(抑损),◆1.謙遜;謙讓。○《晏子春秋‧雜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長八尺,迺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漢][荀悅]《漢紀‧惠帝紀》:“[周]承之弊,故大國方五百里,所以崇寵諸侯而自抑損也。”○[宋][蘇軾]《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允詔》:“既殿文邦,宜膺盛禮,而抑損之志,逡巡不居。”◆2.限制;減省。○《漢書‧谷永傳》:“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毋聽後宮之請謁。”○《新唐書‧岑文本傳》:“[魏王][泰]有寵,侈第舍,冠諸王。○[文本]上疏,勸崇節儉,陳嫡庶分,宜有抑損。”○《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光宅元年》:“中宮威權太重,宜稍抑損。”◆3.貶低;貶損。○《三國志‧魏志‧衛臻傳》:“時群臣並頌[魏]德,多抑損前朝。○[臻]獨明禪授之義,稱揚[漢]美。”○[孫中山]《檀香山興中會成立宣言》:“蓋我[中華]受外國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內外隔絕,上下之情罔通;國體抑損而不知,子民受制而無告。”

抑首,◆1.俯首,低頭。○《晏子春秋‧諫下十五》:“[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對。”○《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唐][韓愈]《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從史為不法,君陰爭,不從,則於會肆言以折之。從史羞,面頸發赤,抑首伏氣,不敢出一語以對。”◆2.按其首。○《大戴禮記‧曾子疾病》:“[曾子]疾病,[曾元]抑首,[曾華]抱足。”○[王聘珍]解詁:“抑,按也。”

抑沈,◆1.壓抑沉淪。○《楚辭‧天問》:“[比干]何逆,而抑沈之?”◆2.抑鬱。○[漢][王昭君]《怨詩》:“志念抑沈,不得頡頏。”○[三國][魏][曹植]《種葛篇》:“恩紀曠不接,我情遂抑沈。”

抑塞,◆1.壓抑;阻塞。○《宋書‧謝方明傳》:“而守宰不明,與奪乖舛,人事不至,必被抑塞。”○[唐][元稹]《祈雨九龍神文》:“凡天降疵厲,必因於人……或予政之抑塞和令開洩閉藏耶?”○《剪燈新話‧秋香亭記》:“蒼頭以二物進,女怪其無書,具述生意以告,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劉大白]《石下的松實》詩:“一棵松樹,落下許多松實,不知何時,被壓着一塊大石。何曾沒有生機?--只是橫遭抑塞!”◆2.抑鬱,鬱悶。○[唐][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清][劉大櫆]《左仲孚詩序》:“抑塞之情抒,而忿憾無聊不平之氣寖以微矣。”○[茅盾]《追求》二:“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他盼望立刻涌出一個親人在他面前,讓他盡情訴說胸中的抑塞。”

抑曲,◆卑躬屈節。○《元典章‧戶部二‧使臣》:“累年以來,朝廷使臣……每到外路,挾恃威勢,頤指風使。外路官司,抑曲將迎,恐咈其意。”

抑屈,◆1.壓抑委屈。○[漢][王充]《論衡‧自紀》:“不為上所知,貶黜抑屈,不恚下位。”○《後漢書‧彭寵傳》:“而其妻素剛,不堪抑屈,固勸無受召。”○《周書‧藝術傳‧姚僧垣》:“多時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未盡。”○[冰心]《到青龍橋去》:“在我心中,數年來潛在的隱伏着不能言說的憐憫和抑屈!”◆2.冤枉,冤屈。○《新唐書‧百官志二》:“有[魚保宗]者,上書請置匭以受四方之書……白匭曰‘申冤’,在西,陳抑屈者投之。”○[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一:“有[常州][善拳寺]僧[沖偉]執狀立橋稱抑屈者。”○《元典章‧禮部五‧醫學》:“官吏以鄰封往來為念,暗令仵作行人會情符合屍悵,申復上司,其間抑屈萬端。”

抑情,◆克制感情。○[漢][班昭]《東征賦》:“酌樽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願。”○[明][高明]《琵琶記‧風木餘恨》:“事當逆來順受,抑情就禮通古今。”

抑強扶弱(抑强扶弱,◆見“抑彊扶弱”。

抑齊(抑齐),◆懲治。○《晉書‧元帝紀》:“二千石令長當祗奉舊憲,正身明法,抑齊豪強,存恤孤獨。”

抑配,◆強行攤派。○[唐][陸贄]《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後官司應有市糴者,各須先付價直,不得賒取抑配。”○[宋][蘇轍]《論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訪聞河上人夫,亦自難得,名為和雇,實多抑配。”○[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大學‧補傳五》:“若[王介甫]散青苗錢,當其始散,或踴躍而願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獲利,未嘗一出於抑配。”○[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官府還向商行抑配科差,或藉口軍需,向商人借錢。”

抑末,◆1.謂抑制商賈。○[漢][王符]《潛夫論‧務本》:“凡為治之大體,莫善於抑末而務本。”○《宋書‧武帝紀中》:“公抑末敦本,務農重積。”◆2.《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埽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言[子夏]弟子,但對賓客、修威儀禮節之事則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無其本。”後因以“抑末”指末事。○[清][王韜]《擇友說》:“嗚呼!論交在今日抑末矣。”亦指卑微。○[梁啟超]《論立法權》第二節:“然[漢]制有議郎,有博士,專司討議。但其秩抑末,其權抑微矣。”

抑沒(抑没),◆隱沒。○《後漢書‧和帝殤帝紀贊》:“抑沒祥符,登顯時德。”○《梁書‧何敬容傳》:“及[敬容]為宰相,謂[何]姓當為其禍,故抑沒宗族,無仕進者。”

抑買(抑买),◆強行購買。○[唐][韓愈]《順宗實錄二》:“[貞元]末,以宦者為使,抑買人物,稍不如本估。”○《文獻通考‧市糴一》:“舶至抽解和賣入官外,違法抑買,許蕃商越訴,計贓坐罪。”

抑留,◆強行留住。○《宋史‧外國傳六‧于闐》:“[于闐]、[大食]、[拂菻]等國貢奉,般次踵至,有司憚於供賚,抑留邊方,限二歲一進。”○《歷史研究》1974年第1期:“為了穩住和抑留[華北]敵人,就地加以各個殲滅。”

抑絕(抑绝),◆遏止,斷絕。○[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欲以隔塞聰明,抑絕論議之官,桀黠無所畏忌。”○[唐][李翱]《再請停率修寺觀錢狀》:“豈不欲發明化源,抑絕小道?”[宋][歐陽修]《論呂夷簡僕人受官札子》:“朝廷不能自信,則誰肯信而行之?然多因小人僥倖而不加抑絕,所與之恩雖少,所損之體則多。”

抑耗,◆損傷。○[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抑割,◆猶抑制。○《三國志‧魏志‧陳群傳》:“願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但悉聽群臣送葬。”○《晉書‧孝友傳‧桑虞》:“汝毀瘠如此,必至滅性,滅性不孝,宜自抑割。”○《隋書‧孝義傳‧田德懋》:“春日暄和,氣力何似?宜自抑割,以禮自存也。”

抑廢(抑废),◆1.謂遭受壓抑和廢黜。○[晉][袁宏]《後漢紀‧光武帝紀一》:“[王莽]篡[漢],[劉氏]抑廢,常有興復之志。”◆2.廢棄。○《三國志‧魏志‧常林傳》“諡曰[貞侯]”[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顧爾幼昏,未知臧否,若將逐俗,抑廢吾志,私稱從令,未必為孝。”

抑奪(抑夺),◆剝奪;強行奪取。○《漢書‧王莽傳中》:“[莽]即真,尤備大臣,抑奪下權。”○《新唐書‧張廷珪傳》:“今[河南]牛疫,十不一在,詔雖和市,甚于抑奪。”○[宋][王禹偁]《罔極賦》:“被朝恩之抑奪,履人事而悽迷。”○[章炳麟]《訄書‧商鞅》:“其說以為自[漢]以降,抑奪民權,使人君縱恣者,皆[商鞅]法家之說為之倡。”

抑頓(抑顿),◆抑制,壓制。○[晉][葛洪]《抱樸子‧仁明》:“[孟生]方欲抑頓貪殘,褒隆仁義,安得不勤勤諄諄獨稱仁邪?”

抑斷(抑断),◆1.阻絕。○《後漢書‧申屠剛傳》:“今朝廷……數下詔書,張設重法,抑斷誹謗,禁割論議,罪之重者,乃至腰斬。”◆2.敬慎。○[晉][葛洪]《抱樸子‧行品》:“無抑斷之威儀,每脫易而不思者,輕人也。”○[晉][葛洪]《抱樸子‧譏惑》:“抑斷之儀廢,簡脫之俗成。”

抑逼,◆強迫。○[唐][韓愈]《辭唱歌》:“抑逼教唱歌,不解看艷詞。坐中把酒人,豈有歡樂姿?”○《元典章‧戶部五‧房屋》:“成交之時,初非抑逼,亦無兢意。”

抑暴扶弱,◆同“抑彊扶弱”。○《汉书·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

抑按,◆按壓。○[漢][蔡邕]《琴賦》:“扺掌反覆,抑按藏摧。”○[三國][魏][嵇康]《琴賦》:“或徘徊顧慕,擁鬱抑按。”○[宋][范正敏]《遯齋閑覽‧人事》:“[紹欽]促令登,薪火盛,僧欲下。○[紹欽]遣左右以杖抑按,焚之而退。”

厭抑(厌抑),◆壓制。○《後漢書‧盧植傳》:“古文科斗,近於為實,而厭抑流俗,降在小學。”○[清][嚴有禧]《漱華隨筆‧李文字》:“[李文安]公諱[傑],以宗伯乞休歸,會[劉瑾]誅,詔起才望為[瑾]厭抑者,吏部首薦公。”

壓抑(压抑),◆1.沉着;沉鬱。○[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其詳緩柔潤,壓抑趨儒,如以一國買人一笑,如以萬世換人一朝。”◆2.壓低;抑制。○[宋][梅堯臣]《傷驥》詩:“馳騁心獨存,壓抑頭不起。”徐遲《牡丹》七:“那壓抑在她內心多少年的痛苦,第一次被喚醒。”

違抑(违抑),◆猶違拗。○[晉][葛洪]《抱樸子‧勤求》:“蓋詭道強達,陽作違抑之言,皆[仲尼]所為破律應煞者也。”

枉抑,◆冤屈。○[宋][范仲淹]《再奏辯滕宗諒張亢》:“如別有緣由,亦具分析聞奏,候到,見得別無枉抑,便可取旨斷遣。”○[明][沈德符]《野獲編‧鬼怪‧馬仲良戶部》:“然此婦何不禍彼夫婦,以伸枉抑,而現形怖人,卒陷無辜於貶竄,殆亦前生冤對云。”

退抑,◆退讓謙抑。○[宋][歐陽修]《與富文忠公彥國書》:“公以避災為意,思欲深自退抑,此與上待元老之意本不相為謀也。”○[宋][曾鞏]《太祖皇帝總序》:“[契丹]願聽盟約,逡巡退抑,不自矜伐。”

損抑(损抑),◆見“損挹”。

沈抑,◆亦作“沉抑”。◆1.猶言退隱。○《管子‧宙合》:“賢人之處亂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則沈抑以辟罰,靜默以侔免。”◆2.猶抑鬱。○《楚辭‧九章‧惜誦》:“情沈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也。”○《後漢書‧馮衍傳下》:“心怫鬱而紆結兮,意沈抑而內悲。”○[明][楊慎]《思友賦‧寄楊用修》:“志沉抑而慊慊兮,魂離散而難收。”○[郭沫若]《孔雀膽》第三幕:“[阿蓋]將室中椅凳之類略加整飭,各自坐於靠左壁之一凳上,十分沉抑。”◆3.謂受壓抑而致埋沒。○[晉][葛洪]《抱樸子‧廣譬》:“逸才沈抑則與凡庸為伍。”○[宋][陸游]《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天聖]以前,選用人才,多取北人,[寇準]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明史‧張四維傳》:“於是[四維]稍汲引海內正人為[居正]所沉抑者。雖未即盡登用,然力反前事,時望頗屬焉。”◆4.指聲音低沉。○[瞿秋白]《<赤都心史>序》:“人生的經過,受環境萬千現象變化的反映……於心靈的聖鐘裏動種種音響,鏗鏘遞轉,激揚沉抑。”○[郭沫若]《橄欖‧人力以上》:“沉抑的聲調在寥寂的夜氣中分外響得凄涼。”

屈抑,◆1.枉屈;壓抑。○[宋][周密]《齊東野語‧趙伯美》:“欲乞敷奏施行,俾元來屈抑,稍得暴白於四方。”○《明史‧伍文定傳》:“曾未見有鳴其不平,伸其屈抑者。”○[清][王韜]《原才》:“夫天地生才而國家非惟不能用,又從而摧殘屈抑之,以自斮其元氣,國家何由而盛歟?”[李大釗]《由縱的組織向橫的組織》:“被壓服在下級地位的個性,都為自居於上級地位者所束縛、踐踏、屈抑、凌虐。”◆2.退讓;屈服。○[明][方孝孺]《戇窩記》:“[漢][汲長孺]、[吳][張子布]輩皆負氣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當世。”○《明史‧文苑傳三‧蔡羽》:“或謂其詩似[李賀]。○[羽]曰:‘吾詩求出[魏][晉]上,今乃為[李賀]邪!’其不肯屈抑如此。”○[郭沫若]《歷史人物‧隋代大音樂家萬寶常》:“就在至尊的天子之前,都是不肯屈抑的。”

窮抑(穷抑),◆窮困受壓抑。○《戰國策‧齊策六》:“使[管仲]終窮抑,幽囚而不出,慚恥而不見,窮年沒壽,不免為辱人賤行矣。”○[鮑彪]注:“抑,按也。人所按,故為困。”

欠抑,◆恭順貌。○[明][范濂]《雲間據目抄‧范允謙》:“遊遇豪貴人,[牧之]欠抑唯諾,陽嗛不敢言。”

平抑,◆抑制而使之平。○[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四節:“朝廷設平准官,說是要平抑天下的物價,不讓富商大賈牟大利。”○[單于越]等《解放後的上海工業》:“運用千鈞大力……把米價平抑下來。”

排抑,◆1.排斥貶抑。○《魏書‧廣陽王淵傳》:“[定襄]陵廟之至重,[平城]守國之要鎮,若計此而論,功亦何負於[秦][楚]?但以嫉臣之故,便欲望風排抑。”○[唐][劉知幾]《史通‧曲筆》:“[魏收]以[元氏]出於邊裔,見侮諸華,遂高自標舉,比[桑乾]為[姬][漢]之國;曲加排抑,同[建鄴]於蠻貊之邦。”○[明][黃綰]《明道編》卷一:“凡與其意不合者,輒不論其賢、其是、其誠,概加毀訕排抑而卑小之。”○[清][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下》:“[子路]不知是何等人,[曾子]畏他;[宋]儒卻為要尊[曾子],苦苦排抑他。”◆2.排遣克制。○《太平廣記》卷一五二引[唐]無名氏《德璘傳》:“有漁人語[德璘]曰:‘向者賈客巨舟,已全家歿於[洞庭]耳。’[德璘]大駭,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抑。”

滅抑(灭抑),◆死亡。○《淮南子‧本經訓》:“則兵革興而分爭生,民之滅抑夭隱,虐殺不辜,而刑誅無罪,於是生矣。”○[高誘]注:“抑,沒也。謂民有滅沒夭折之痛。”◆补义条目■消亡;消灭;抑制。○《淮南子·氾论训》:“使天下荒亂,禮義絶,綱紀廢,強弱相乘,力征相攘,臣主無差,貴賤無序,甲胄生蟣虱,燕雀處帷幄,而兵不休息,而乃始服屬臾之貌,恭儉之禮,則必滅抑而不能興矣。”

陵抑,◆欺凌;欺壓。○[康有為]《禮運注》:“巋者巍也,女子雖弱,而巍然自立不得陵抑。”

斂抑(敛抑),◆抑制。○[明]徐渭《擬上督府書》:“深自斂抑,未嘗有一言以聞於人。”○[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青蛙神》:“[十娘]雖謙馴,但善怒,頗不善[崑生]所為,而[崑生]不以[十娘]故斂抑之。”○[葉聖陶]《悲語》詩:“一個朋友的妻死了,他斂抑着悲痛對我說:‘現在換衣服常常要找尋了!’”

困抑,◆1.困苦抑鬱。○[明][高攀龍]《劉伯先南征會業序》:“不佞觀于古聖賢,當其大任未受之時,所以困抑萬狀,至近世公卿蓋多不然。”◆2.猶壓抑。○《明史‧盧象昇傳贊》:“[盧象昇]在[莊烈帝]時,豈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

警抑,◆以謙抑自戒。○[元][王惲]《黃石公說》:“又嘗讀公遺書,皆明哲警抑之道,殆[黃][老]氏之精英者也。”

禁抑,◆抑制。○[清][昭槤]《嘯亭雜錄‧禁抑宗藩》:“上習知其弊,即位後,禁抑宗藩,不許交通外吏,除歲時朝見外,不許私謁邸第。”○[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假如在[英國]當時定要施行一種防遏大地產制的法律,在[法國]當時定要施行一種禁抑小財產制的法律,恐怕沒有什麼效果。”○[葉聖陶]《倪煥之》二:“一陣故作禁抑,其實並不輕微的歡呼聲出自許多學生的嘴裏。”

謹抑(谨抑),◆恭謹謙抑。○[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錦瑟》:“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但偽作騃鈍。積二年餘,賞給倍於常廩,而生謹抑如故。”

降抑,◆謙遜退讓。○[宋][葉適]《<沈子壽文集>序》:“今[子壽]專自降抑,未嘗以色辭忤物;為前輩,悒然務出諸生後,己之所工,反求中焉。”○[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司文郎》:“後以故詣[金陵],遇[餘杭生]於旅次,極道契闊,深自降抑,然鬢毛斑矣。”

檢抑(检抑),◆約束抑制。○《新唐書‧后妃傳上‧文德長孫皇后》:“后嘗采古婦人事著《女則》十篇,又為論斥[漢]之[馬后]不能檢抑外家,使與政事,乃戒其車馬之侈,此謂開本源,恤末事。”

剪抑,◆貶低。○[清][周亮工]《書影》卷一:“余向者於[李賓之]先生擬古樂府,病其太涉議論,過爾剪抑。”

厚本抑末,◆犹重本抑末。○明吴廷翰《牧民条约序》:“故觀於約之諸條,所謂厚本抑末、崇雅出浮、戒貪訓廉、彰善癉惡、存約汰侈、藴利芟害、釐弊弭患,言教備也。”○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四:“減省徭役,使農不廢耕,女不廢織,厚本抑末,使游惰皆盡力田畝,則爲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給人足,積蓄富盛。”

撫抑(抚抑),◆按壓。○[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荒唐‧异蠅》:“儒生[張益]夜臥一室,見二蠅飛集几上,忽變為人,將[張]撫抑,遂不能語。”

憤抑(愤抑),◆悲憤抑鬱。○[唐][司空圖]《注<愍徵賦>後述》:“且凡稟精英之氣,是或有智謀超出群輩,一旦憤抑,肆其筆舌,亦猶武人逞怨於鋒刃也。”○[宋][無名氏]《异聞總錄》卷四:“[朱]甚喜,忽憶《荊州》詞,以謂語意憤抑悽惋,殆非龍宮嫻雅出塵態度。”

防抑,◆預防抑制。○《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皇太后﹞孝悌慈仁,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

頓抑(顿抑),◆困頓抑鬱。○[宋][葉適]《故大宗丞兼權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銘》:“而幹敏強力,老練世故,審動而果,慮遠而成,惜不究其伐而頓抑以窮死。”

崇本抑末,◆注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業。○《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務農重穀。”○[清][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禮,投巫驅佛,吾所謂學校之教明而後可也。治之以末,倡優有禁,酒有禁……此古聖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

逼抑,◆逼迫壓抑。○[明][無名氏]《廣客談》:“民為逼抑者,遂自殺於[清風堂]階下。”

悲抑,◆憂鬱。○[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一幕:“[聶嫈]歌罷,不勝悲抑。”○[葉紫]《星》第二章:“她幽幽地,悲抑地,向他哀求道:‘你去……去!’”

按抑,◆1.按捺;抑制。○《北史‧叱羅協傳》:“[明帝]知其材識庸淺,每按抑之。”○[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狐懲淫》:“強自按抑,燥渴愈急。”○[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王聚星]](按抑之)姨媽,你忍耐一下吧,你聽我說啦。”◆2.彈琴時按弦的指法。○[宋][蘇舜欽]《演化揮琴因作歌以寫其意》:“按抑不知聲在指,指自不知心所起。”○[宋][蘇軾]《聽僧昭素琴》詩:“至和無攫醳,至平無按抑。”

抑卑,◆貶低。○《荀子‧強國》:“﹝[子發]﹞墮興功之臣,恥受賞之屬,無僇乎族黨而抑卑其後世。”○[楊倞]注:“雖無刑戮之恥,而後世亦抑損卑下,無以光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