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品质特征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从轻(20%)到重(80%-90%)不等。正因为发酵程度有轻重,工艺变化多端,再加之产地多样,造就了乌龙茶丰富多彩的滋味和香气。根据产地及发酵程度不同,又可细分为闽南乌龙、闽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四大类。乌龙茶是变化最丰富的茶,无论是品种的多样性还是制作工艺的差异性,都带给爱茶者无尽的惊喜。李远华教授精编此书,站在茶学研究者的高度对多样化的乌龙茶进行清晰梳理,点面结合,有深度更有广度,从而让人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知乌龙茶。

乌龙茶初制过程(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1)

《第一次品乌龙茶就上手》一书全面细致地介绍了闽北、闽南、广东、台湾四地乌龙茶的产区、品种、栽培、制茶技术、鉴赏、品饮、储藏、乌龙茶与健康、内外贸易和茶俗茶事等茶知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视野广度,又具内容深度,可帮助读者全面认知乌龙茶。

目 录

导论 / 1

第一篇 探源:乌龙茶之源 / 001

一、武夷茶之说 / 002

二、安溪产茶历程 / 005

三、潮州乌龙茶史 / 007

(一)潮州乌龙茶产生 / 007

(二)潮州乌龙茶发源地 / 008

(三)潮州乌龙茶的发展过程 / 009

四、台湾乌龙茶始末 / 010

(一)台湾乌龙茶起源于福建 / 010

(二)台湾茶叶的制作始于清 / 011

(三)台湾开始经营制造包种茶 / 012

(四)台湾开始使用机械制造茶叶 / 012

(五)张乃妙茶师将铁观音引入台湾 / 012

(六)成立台湾省茶业改良场 / 013

(七)台湾茶由外销为主转变为内外销并重 / 013

第二篇 访地:乌龙茶之地 / 015

一、乌龙茶产区分布 / 016

(一)安溪 / 016

(二)武夷山 / 018

(三)潮州 / 020

(四)台湾 / 023

二、乌龙茶产区主要特点 / 027

(一)安溪 / 027

(二)武夷山 / 032

(三)潮州 / 034

(四)台湾 / 035

第三篇 精植:乌龙茶之栽 / 039

一、乌龙茶生长环境 / 040

(一)安溪 / 040

(二)武夷山 / 041

(三)潮州 / 042

(四)台湾 / 045

二、乌龙茶栽培 / 046

(一)安溪乌龙茶栽培 / 046

(二)武夷岩茶栽培 / 047

(三)潮州凤凰单丛栽培 / 048

(四)台湾茶园 / 050

三、乌龙茶种植品种 / 052

(一)安溪 / 052

(二)武夷山 / 055

(三)潮州 / 057

(四)台湾 / 062

第四篇 细制:乌龙茶之制 / 067

一、乌龙茶采摘 / 068

(一)采摘标准 / 068

(二)采摘季节 / 068

二、乌龙茶手工制作 / 068

三、乌龙茶机械制作 / 074

(一)机制铁观音 / 074

(二)机制岩茶 / 076

(三)机制凤凰单丛 / 077

(四)机制台湾乌龙茶 / 078

第五篇 心赏:乌龙茶之赏 / 085

一、闽南乌龙茶鉴赏 / 086

(一)铁观音 / 086

(二)本山 / 087

(三)黄旦(黄金桂) / 087

(四)毛蟹 / 088

(五)大叶乌龙 / 088

(六)梅占 / 088

(七)杏仁茶 / 088

(八)凤园春 / 088

(九)佛手 / 088

(十)水仙 / 089

(十一)奇兰 / 089

(十二)乌旦 / 089

(十三)桃仁(乌桃仁) / 089

(十四)白茶 / 089

(十五)肉桂 / 090

(十六)雪梨 / 090

二、武夷岩茶鉴赏 / 090

(一)大红袍 / 090

(二)水仙 / 091

(三)肉桂 / 092

(四)四大名丛 / 093

三、潮州乌龙茶鉴赏 / 094

(一)宋茶 / 094

(二)宋种2 号 / 095

(三)棕蓑挟单丛 / 095

(四)八仙单丛 / 097

(五)鸡笼刊单丛 / 098

(六)岭头白叶单丛 / 098

四、台湾乌龙茶鉴赏 / 099

(一)文山包种茶 / 099

(二)冻顶乌龙茶、高山乌龙茶 / 100

(三)木栅铁观音 / 101

(四)东方美人茶 / 102

第六篇 工夫:乌龙茶之冲泡 / 103

一、乌龙茶茶具 / 104

(一)现代工夫茶具 / 104

(二)简易茶具 / 107

二、闽南乌龙茶冲泡 / 107

(一)盖瓯的冲泡与品饮 / 107

(二)紫砂壶的冲泡程序 / 108

三、武夷岩茶冲泡 / 109

(一)武夷岩茶的生活泡法 / 109

(二)武夷岩茶审评泡法 / 110

四、潮州工夫茶冲泡 / 111

(一)潮州工夫茶茶具 / 113

(二)泡出一杯好茶 / 117

(三)凤凰乡村泡茶 / 122

(四)潮州工夫茶泡法二十一道程序 / 123

五、台湾乌龙茶冲泡 / 126

(一)台式乌龙茶茶艺新精神 / 126

(二)台湾乌龙茶茶具花样翻新 / 127

(三)台式乌龙茶的热泡法 / 128

第七篇 得味:乌龙茶之品饮 / 129

一、乌龙茶清饮 / 130

(一)生活待客式 / 130

(二)家庭茶室 / 130

(三)茶艺馆 / 130

(四)潮州品饮 / 132

(五)台湾品饮 / 133

二、乌龙茶调饮 / 136

(一)药用茶饮 / 136

(二)保健茶 / 138

三、乌龙茶餐点及深加工产品 / 140

(一)茶点、茶食品 / 140

(二)茶餐 / 140

(三)创意茶食 / 141

(四)乌龙茶深加工产品 / 141

第八篇 甄选:乌龙茶之选与藏 / 143

一、乌龙茶选购 / 144

二、家庭如何科学保鲜和储藏乌龙茶 / 146

(一)冷藏法 / 146

(二)坛藏法 / 147

(三)罐藏法 / 147

(四)袋藏法 / 147

(五)瓶藏法 / 148

三、优质清香型高山乌龙茶的十忌 / 148

第九篇 颐养:乌龙茶之用 / 151

一、乌龙茶功能成分 / 152

二、乌龙茶的养生作用 / 155

(一)乌龙茶的特殊保健作用 / 155

(二)乌龙茶的精神调节作用 / 156

三、台湾有机茶 / 157

第十篇 问茶:乌龙茶之茶缘 / 161

一、乌龙茶传说 / 162

(一)乌龙茶的传说 / 162

(二)铁观音的传说 / 163

(三)大红袍母树的传说 / 164

(四)凤凰单丛茶的故事 / 165

二、茶俗 / 167

(一)安溪婚姻茶俗 / 167

(二)安溪丧事茶俗 / 168

(三)安溪敬佛茶俗 / 168

(四)武夷山“喊山”与“开山” / 168

(五)潮州茶俗 / 168

(六)凤凰茶谚语 / 169

(七)台湾茶与寺庙 / 171

三、茶事活动 / 172

(一)武夷山斗茶赛 / 172

(二)安溪茶王赛 / 173

(三)台湾无我茶会 / 176

(四)台湾全民喝茶日活动 / 177

(五)台湾茶香书会 / 177

(六)大型综合性茶业博览会 / 178

(七)台湾木栅观光茶园著名的旅游点 / 178

(八)美不胜收的阿里山观光茶园 / 179

(九)茶香悠悠的大稻埕 / 180

第十一篇 流芳:乌龙茶之传播 / 181

一、乌龙茶对外贸易 / 182

(一)闽南乌龙茶对外贸易 / 182

(二)武夷岩茶香飘海外 / 183

二、乌龙茶内销 / 184

(一)潮州茶叶市场 / 185

(二)乌龙茶在上海 / 188

(三)乌龙茶在重庆 / 188

三、台湾乌龙茶营销 / 189

(一)在台乌龙茶的转口贸易期 / 189

(二)台湾乌龙茶输出的快速发展期 / 189

(三)台湾乌龙茶输出的衰退期 / 190

(四)台湾乌龙茶内销的兴起时期 / 190

四、茶事深耕 / 190

(一)潮州茶叶百年老字号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情况 / 190

(二)现今乌龙茶知名企业(农会) / 193

附录一 安溪乌龙茶主要种植品种 / 195

附录二 武夷岩茶种植品种 / 196

附录三 凤凰单丛茶种植品种 / 198

附录四 台湾乌龙茶树品种特征表 / 203

附录五 武夷山市抓好茶旅融合发展、建设全国茶旅十强市的

实践 / 204

附录六 岩茶的国标审评 / 208

热点问答 / 217

参考文献 / 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