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风雨半生忙,半生烟火惹荒唐。

半生人间半生伤,半生思索透心凉……

我与岁月一样,言不由衷;岁月与我一样,说来话长……

其实,人从“俗”到“仙”,只是一段登山的距离。走,爬山戏水!

晨起,骤雨如期而至。我在如柱雨瀑中下楼驱车前往首站目的地,把睡梦中的友人叫醒。这雨势,能去成?

俄顷,雨住!

黎明里,驾车直达水陆庵停车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

骤雨初歇,观海景

我,曾与终南山悟真寺有过几次谋面,可惜无缘促膝而谈。

疫情反复,近期愈如幽灵般,市区不让跨市流动;时值国庆,关中道风雨如晦,7日皆小到中雨或大雨,难觅度身处。遂决定与友人一起翌日清晨动身前往终南山悟真寺,风雨无阻:登山健身、赏景怡情、问道参禅、捡摘山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

微雨濛濛水陆庵

净土宗自开创上千年以来,佛普化于芸芸众生世界。

古今中外,吃斋念佛的人有千千万万,往生之者也不下百百千千,然净土宗祖庭仙位何方?佛门弟子未必人人能脱口而出!

面对如此窘境,其实也并不怪哉,毕竟这段佛国历史确实已经尘封得太久,太久了。

今天,我冒雨徒步终南,把大家心中的疑惑借无根之水渐次冲洗铅华重现。规划登一山(莲花山)、沿一河(蓝水)、走一川(蓝峪)、访三寺(上悟真古寺、下悟真寺和水陆庵),得修身养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

几汪水池映下悟真寺

我们一路顺捷。

降临千年古刹两山门中间时,微雨习习,虽至深秋季,但有春雨柔。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

河湾口村西侧下悟真寺往上悟真古寺岔路口

这里两处对门景点都要等到上午9点才开门,下午4:30分禁止入园,5点闭园

我们遂决定先登上悟真古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

河湾口村往返上悟真古寺岔路口

下悟真寺岔路口河湾口村前行100来米就步入河湾口村主道上,好像村子里也就这一条东西主干道。一直往东走,看见村道左侧有一小洋楼,其斜对面下河道水泥路即是往上悟真古寺途。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

河湾口村村道上隔清河,远眺终南山悟真景区北大门

拐下来的村道上,清河右岸河滩地里一片花椒林下栽的一窝旱烟开花了。看样子,老汉烟叶子已被主人挎走了。

看到这个,勾起了我小时候给父亲打理他的旱烟地:“文革”时期,一村民被村支书诬陷而被关押了起来;暴脾气的村民某日遂用自己的土剃头刮胡刀割喉自尽,被及时送到了东红区人民医院抢救,当时大队干部无人愿意入院陪护之;父亲当时是大队会计兼保管员,自愿独身前往日夜陪伺,因劳累过度,听人说抽烟提精神而染上了烟瘾……

后来就在自家自留地每年栽百来株旱烟苗,让我负责经管:勤锄地松土、施老炕土肥、中午太阳最毒时去挎烟叶子、拿回家架空暴晒干、再揉碎去梗待用……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

河湾口村东边清河桥

走过百步,右侧便出现一座清河桥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

清晨请河河谷

一过桥,就上了G312,迎面便是终南山悟真风景区阔气的北山门牌楼。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

终南山悟真风景区壮丽气派的北山门牌楼

终南山悟真风景区雄壮的北山门牌楼:三开四柱四重飞檐斗拱庑殿式屋顶仿木结构牌楼,朱红巨柱,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门楼三额上各横嵌一匾,中额分上下横书终南山悟真风景区,左横书一方净土,右横书三千世界

烟雨缥缈,氤氲流岚,佛界禅意,顿感旷达。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

终南山悟真风景区壮丽气派的北山门牌楼

这是蓝田县辖区最硬气的一个景区!因为全县只此一家景点还在收费。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

终南山悟真风景区壮丽气派的北山门牌楼

刚到牌楼后,左手侧有一临建房为售票处,票价20元,60岁以上老人半票。

这么早就上班了?辛苦啦!

售票员笑着对我们说“我8点就在这里了。”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

终南山悟真风景区导览图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

《游悟真寺》---白居易

擅长短律长歌赋的乡党白乐天,他肯定没料到他的优美叙事歌赋后来带火了多少文旅产业!华清池、悟真寺、乐游原、青龙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

我拍歌赋,老郑拍我

人生风景,大抵如此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

竹林漫道

上坡路刚迈数步,猛抬头但见茂林修竹,含雨噙露,叠翠掩映,此为应景橡湾竹林寺古迹之造吧。其因地势阔沃,竹林气势略胜律宗祖庭---净业寺山门前那片竹林。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

竹林漫道

悟真竹林随感

空山新雨中,节气已深秋。

竹滴半生泪,彳亍无羁绊。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

竹林漫道

风雨昨夜事,山道板栗弥。捡拾几颗,聊以游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沿山道右侧土径而上,秋林柿子已摘空,徒与美景共。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

土丘秋色

复途,继续顺这条蜿蜒而上的石阶路盘旋而上直达观景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

古道石阶

秋天的山野,总是给旅者以惊喜连连。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1)

果熟自落一地---野山楂

又是遍地野果,细端之:野山楂!抬望眼,几树数枝累果诱我摘。你当无我,回归造化。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2)

山坡上的山楂树

漫游禅坡,不觉到了路标:幡杆标牌。应是半山腰了。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3)

幡杆标牌

山路弯弯,登途无艰险。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4)

登途直前

刚要转弯,突见一石座上造两级四面砖结构仿木浮屠,矗立在蓝峪一西崖端,底层、腰檐以合掌和叠涩砖相间挑出,塔身四面皆劵有佛龛,全塔以清水砖砌成,不施粉彩,自成黛色,端庄灵修之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5)

蓝峪西崖顶,禅坡上端:两级四面砖结构仿木塔

这大概就是出家人称的幡杆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6)

蓝峪西崖顶,禅坡上端:两级四面砖结构仿木塔

此为禅坡上端,若站在塔旁翘首北瞰,滋水灞川、白鹿原等景物可尽收眼底。诗佛当年游此观览后,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悟真寺》诗:灞陵才出树,渭水欲连天。远县分诸郭,孤村起白烟……白乐天踞此亦言: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汉陵即灞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7)

蓝峪西崖顶,禅坡上端:两级四面清水砖结构仿木塔

刚离塔,从峡谷里传上来不绝于耳的“瀑湍飞流争喧豗,砰崖转石万壑雷”。循声俯察,乃是万仞悬崖之下的蓝峪清流飞瀑声,正好在G312悟真寺一号隧道北口的西北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8)

临崖瞰瀑

树,长于山岩石棱上,表无土壤却把根没于石棱中,虬枝舒展,绿叶茂盛。惊叹于生命的神奇力量,是谁赋能?!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9)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春华秋实,稠李结果啦。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0)

北美稠李

那条飞瀑左崖正上端,有一片石如宝剑面,飞来深插崖壁上,悬于万仞端。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1)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米砖。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云有过去师,跨步无忌惮。

虽雨天湿滑,然独步其上,雄视东南,俯瞰蓝水,皆无惧颜,尽展男儿本色。

旅者至此,勿学我们,慎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2)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米砖。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云有过去师,跨步无忌惮。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3)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俯瞰蓝水右岸,修有沿河车道,若断若现的样,应该是被水毁于去秋山洪。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4)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

刚要进入蓝关古道,有巉岩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5)

蓝关古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6)

老郑信步寒秋雨中,独立巉岩拨云撩日

我也跃上,示意勿躁。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7)

独立巉岩巅,远眺莲花山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8)

独立巉岩巅,远眺莲花山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39)

你拍莲花峰,我把你当风景

由此而往,沿途石面上到处都是规整的圆圆的石臼,不知作何用途而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0)

蓝关古道古石臼

行此,忽然一阵豆大的雨点砸下来,刚要取背袋雨衣,又倏地不见雨的影子。

从此,一路无雨,秋阳高照,老郑威武!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1)

以前只知道蓝关古道是从辋峪的薛家村-新七盘-蟒弯村-风门子-六郎关(村)-十二筝坡-蓝峪的蓝桥镇北侧。全程18公里,我驾车往返了几次。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2)

老郑望莲花,烟雨滋养它

应知山道多岐途,条条皆可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3)

古道新人

瞧,老郑,蓝关栈道!道旁右侧岩壁上刻着的圆润藏锋的舒同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4)

蓝关栈道今坦途

蓝关古道:一条由蓝关达武关,连通长安与巴楚的古代官道。它名扬千秋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韩愈写给八仙之一的侄孙韩湘子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不无关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文公当时是否走此蓝关古道我不得而知,但他曾登临太白山和华山之巅确有明证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5)

不知古人忧,今做逍遥游

话说元和十四(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释迦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诏令沿途官民燃香膜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闻之,便急奏《谏迎佛骨表》,劝谏唐宪宗:信佛对国家无益,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圣上,韩愈欲被处死。经裴度等人陈情,最后左迁潮州刺史,敕令即刻启程。韩愈大半生宦海沉浮,五十岁才因随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怀着满腔愤懑和着委屈与悲伤,仓促中独骑往八千里之遥的潮阳。至蓝关古道口时,但见漫天搅雪,栈道积雪盈尺,连他的坐骑都畏惧不前;妻儿还没有撵上来,只有侄孙子赶了上来;所以他写下了这首流芳千古的名篇,当初只为聊以抒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6)

不知古人忧,今做逍遥游

一段搭建于蓝峪西岸峭壁上的古栈道由此可觅遗迹。道路两边的石面上,处处可见石臼石窝。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7)

岩壁石窝

端详着这些遗迹,我陷入了久久沉思,多有不解,只等景区清洁工上来给我答疑解惑。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8)

岩壁栈道石窝

崖壁石窝这些铁匣子里的木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栈道遗迹,后来山石不断滚落,塌坏了栈道,就又修了现在的石道和铁梯。清洁工给我讲。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49)

向当地人问道

他又说:古时候,这里的栈道搭建的可以过马车。

我先是一惊,又惊叹于古人面对自然艰险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精神。它静静地宣告着古人的勇敢和智慧,也诉说着造路者的艰辛与血汗。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0)

岩壁栈道石窝

我们来到路标:观景亭路牌前,他告诉我俩:上了这段坡,到悟真寺里一路都是平路了。

闻之,欣然。

而后来的行程因我俩贪恋风景并非如此。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1)

观景亭路牌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2)

给我指示:钢钎深插岩石中

一路溜溜达达,亲临观景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3)

观景亭

行行复停停,驻足观景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4)

老郑独坐观景亭,观飘渺云烟

观景亭:古道转弯处的苏氏龛旁有一突兀巨岩上,六根大红柱,擎起六角飞檐的双层琉璃瓦亭顶,像一位钵衣佛门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杏黄色连衣裙, 踞蓝水之崖上,面对王顺山,潜心虔诚修行。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5)

观景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6)

观景亭南望:万峰交掩一峰开,晓色常从天上来。

亭南侧石缝里长着一株丛生的兰香草,花期正浓,花色正艳,莫非她冥冥之中等待我俩二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7)

兰香草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8)

不负佳人,抚而慰之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轻声哼唱着儿时的曲子,别提当时心里有多么的快乐。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59)

不负佳人,抚而慰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0)

不负佳人,抚而慰之

卢纶做《题悟真寺》,应该是踞此览景吟诵吧。

万峰交掩一峰开,晓色常从天上来。

似到西方诸佛国,莲花影里数楼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1)

兰香草

佳境如梦,终要醒。惜别兰香草,明年再聚首。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2)

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刚动身,看到山崖一侧有路标:苏氏龛路牌。近观石龛,是一个底部为方形的人工开凿石龛,这是北宋第一美男,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3)

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苏舜钦《 蓝田悟真寺作》:凿石龛边崖至深,近有浮屠于此相枨触。悁心宿忿两不解,一乃颠挤死其谷。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4)

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龛内空空,只在正壁放着一尊小佛像,佛像右上方墙壁上有几行朱红色的字迹,似曾两次题上或八句诗文,因光线幽暗,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依稀辨得几字,落款为“许庙木子”。应该是蓝田县许庙镇李姓人士所书(或作)。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5)

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伤眼费劲,遂退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6)

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龛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7)

山崖秋色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8)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69)

是苦藤还是欧洲鹅耳枥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0)

古道石臼

行此处,山道劈岩为径,石臼岩面遍布。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1)

古道石臼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2)

古道石臼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3)

古道石臼

氤氲流岚,烟雨空濛,不经意间王顺山诸险峰闪现,好似漫步天宫间。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4)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鶱。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5)

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鶱。岌岌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6)

一九九八年十月修

来到路标:古灯佛台路牌(导览图标注古佛灯,到底叫啥?)和当年唐明皇与高僧对弈的那块棋盘石前

若往悟真寺方向前行,便能隐约看到左侧密林深处的“多宝塔”,即置多宝如来之塔,也叫多 宝佛塔。在一座高砌的塔座上矗立着三层浮屠,每层劵砌着一座佛龛,龛内各置一尊佛像。多宝佛的形象,为左手给世人散财,右手给饿鬼施食,为佛教世俗化之经典形象。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7)

唐明皇与高僧对弈的那块棋盘石

我们打算先进橡林湾,上古灯佛台后,然后原返下来往悟真寺方向继续游玩。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8)

五味子花萼

往橡林湾上,猛见山道石阶上落了好多熟悉的花骨朵,抬头一看,谁给五味子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它深秋花又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79)

山道箭竹林

橡湾竹林寺遗址理应在此附近。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0)

奋力登攀中

这条路应该鲜有人走,山道上落满了厚厚的枯枝败叶。

大概只有我们这类富于冒险和探索的旅者光临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1)

北美紫珠

行到这块巨石处,要穿越溪谷。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2)

云深雾蒙

这里橡树高大粗壮茂盛,有原始森林的感觉。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3)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在一棵一抱多粗横倒在谷道的橡树下,二次穿越溪谷后,便是橡林湾深处。石道尽头,快至山岭“三岔路口”。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4)

岭上三岔路口

至穷途,忽见松树上有路标红色箭头,遂决定继续沿山岭脊上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5)

野径上攀

野径难觅,坡堵砂滑。上行不远,至一巨石上老郑遂作罢,等我。我便冒然独往。至景区标记左行处,见路迹不明显,我便往右侧路迹明显的方向登。终于上到另一岭脊上。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6)

古灯佛台岭脊上,松针铺地三寸厚

这个岭脊上的上下路迹很明显,我左拐往上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7)

青松乱无行,四时郁芊芊。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太阳透过松林缝隙,给我平添了无穷活力!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8)

古灯佛台落叶松针下,长出了好多野蘑菇

小蘑菇一个个从厚厚的枯叶下探出头来:呀!世界充满了阳光,真奇妙!

我不是小白兔,好好继续吧!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89)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鼠冋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刚登顶古灯佛台,但见狂风大作,山呼树摇石晃。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0)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眼前山石换度观之:如双蛙亲昵、似巨蟒吐信、像蟾蜍问天……是天鼠偷油去。

朗朗乾坤,蔚蓝天宇,高天流云;俯瞰辋峪,峻岭秀川,蓝葛路蜿蜒纵伸,辋水如辏银光闪闪地晃动在谷涧。

瞧,那棵古银杏树下,诗佛正在“采菊东篱下”,一会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转眼间,他又独乘一叶扁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1)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鼠冋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朗日晴空,猎猎风狂。身处古灯佛台巅,西北望,畅想着金乌西巡去,风光应是: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下山,按景区指示路标走走看,一会就与路标失联。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2)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

反正大方向我已心中定位,在山林里边往下窜,边观察路迹。下山途,我走过的野径,有的驴友也走过,因为路迹可辨。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3)

雄伟终南山过风岭

一会下到山崖畔,先取手机拍风光大片。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4)

下到崖畔,再望辋川

与老郑会合,继续下山。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5)

悟真寺西侧山坡橡树林

沿着岭脊一路直下,一不留神下到了一条石阶上,只闻得山野犬吠不绝。方醒悟,虽然不是来时路,但是到了悟真寺后院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6)

悟真寺后院三岔路口

随计划去观定心石和叠石,走不远感觉是下谷底路,怕是出山路,还没进悟真寺参观就出山了,不好。又折返往悟真寺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7)

往悟真寺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8)

悟真寺龙王庙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99)

悟真寺龙王庙前石碾和水法

趋前,浏览王维写的《游悟真寺》被刻于三通石碑上,又被拼接成一体,镶嵌在山崖里。一丛秦岭岩香菊遮掩着一小块墨色石碑,我用手杖轻撩一侧,用鞋底反复擦拭碑面苔痕,方依稀看到上书龙王泉轶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0)

神僧清虚熏香求祈的甘泉

此泉曾是建寺立庙的水源地,也是景区东大门处涧壑烟霞的主源头,可惜今已枯竭。随后,进寺院听住持讲:秦岭打隧道,断了水脉。难怪我走过的几个沟壑看着曾是溪流水道,今皆干涸了。寺院也拉塑料细管从后山的橡林湾泉源引涓涓清泉水生活。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1)

龙王泉井盖已覆满青苔,两通石碑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龙王泉,应该是神僧清虚熏香求祈的甘泉吧!

悟真寺的兴起,听闻也和一个神奇的故事有关:据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悟真寺中有一僧人,夜常难寐,便去山下的蓝水河畔散步,隐约听见有人在吟诵《法华经》。寂寥山野夏夜,僧人闻之胆寒,惊慌返寺,告知,众疑之奇之,次日夜复来,果然。循声掘地,挖出一具骷髅。此骷髅具嘴有舌,每临夜深始吟经。寺内住持视之为神灵,石棺敛之,置于寺内千佛殿西堂下。自此,深夜《法华经》之声在寺内飘荡。此讯传万里,轰动京城长安,万众亲临,广纳布施,悟真寺与日巨隆。而后寺院客居一名新罗来的学法僧人,谦卑殷勤,众僧失戒。经年,新罗僧人和镇寺骷髅宝物一起突然失踪,随后东海上闪现了一个光头盗贼。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2)

寺院后院菜畦畔,眺望蓝峪川:白雨间赤日,阴晴同一川。

悟真寺后院行

佛台一溜烟,橡林往下穿。

深林闻犬吠,依稀房数间。

后门见两狗,栓者狂吠天。

近前狗窝看,崽子雀跃然。

龙王思甘泉,王维有诗篇。

几畦菜菽地,毛豆鼓金灿。

久扣朱色门,无人应答前。

白雨间赤日,阴晴同一川。

寻道下前院,静心门下观。

终南山悟真寺:又称竹林寺,位于蓝田县普化镇河湾口村村南300米的终南山北麓浅山深谷里和村西清河之阳G312绕山而过,蓝水河流出蓝桥镇外始称清河。寺踞终南山北麓,岩崖峻峭,曲水回环,茂林幽篁,流云飞瀑,自古便有“圣坊仙居”之美誉。建寺年代久远,可追溯至西晋以前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兴建,改称悟真寺。初唐时期,善导大师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故而此处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今之寺院可谓是“小而寂,幽而僻”宋重修多宝塔碑文载:“山中有寺乃是隋朝兴建,唐时扩建,命尉迟敬德监修”。尉迟敬德,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夺取帝位的大功臣,皇帝亲派他宠信的重臣监修此庙,可见其寺庙当时在皇家的地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3)

悟真寺正山门: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彼时,长安洨河(人工开凿的河流,把八水绕长安之南二流的潏河和滈河连通起来流入沣河,以消除秦岭山洪淹古长安之患)之阳的香积寺:是由善导大师的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而修建的,为隋唐樊川八大寺之一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理应是净土宗次祖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4)

静心门墩坐,白云山尖过

至唐开元初期,鼎盛时期拥有上下两院,含终南山中上方北院、上方南院、橡湾竹林寺、山北玉泉寺(俗称上悟真寺)以及山北麓的水陆道场(俗称水陆庵)和河湾口华严院(俗称下悟真寺),共六大寺院群落,殿宇庭堂4000多间,僧众1000余人,山林田产达5000亩以上的超一流寺院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5)

静心门墩望秋水,初雨复晴待人归

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其他祖师有关弥陀净土的解释,皆糅杂了诸宗混说净土,非纯依净土解释净土,故只是诸宗净土教,而非净土宗。如天台净土、华严净土、唯识净土、禅门净土等,即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和“教宗华严,行归净土”之类。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6)

进静心门: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唐朝,悟真寺的名字恐怕天下善男信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时,绝佳的自然景色,唐皇帝们颁诏敕建不断,引得高僧云集,皆德高化广,神智超异,帝王归敬,道俗尊仰。仅百余年间,据史载:净业、慧超、法诚、法盛、静藏、空藏、慧远、慧因、保恭、启芳、玄果、玄际、法藏、惠详、清虚、楚金等一大批高僧。其中净业、静藏先后在长安鸿胪寺教授外国学僧,启芳、玄果为现证三昧往生之先达,法藏尊号华严大师法盛赐号悟真禅师,楚金敕谥大圆禅师慧超与天台智者大师同为大苏山慧思大师上足慧远三论宗吉藏大师上足保恭唐初十大德之首慧因亦为十大德之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7)

一顶黛瓦两柱双楹联,南阿弥陀佛列两边

真正令悟真寺大放光彩、名传千古的是被时人尊为“弥陀化身”的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善导大师是悟真寺的魂、神、灵、命。二者依正相连,一体不分没有善导大师,悟真寺不成其为悟真寺;没有悟真寺,即没有善导大师,也没有纯正净土法门的开展。悟真寺能名传千古,万代常鲜,皆缘于自古高僧辈出,但皆埋于历史陈迹,使得悟真古寺永久住于人们的记忆,惟他---千载以来,寻根祭祖,从无间绝。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8)

复返前殿前: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

善导大师所创立的净土宗,承续了道绰、昙鸾、天亲、龙树之净土正脉传承完全以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解释净土经典丝毫不夹杂圣道诸宗理念,依阿弥陀佛本愿为立宗根本,有统一、完备的净土宗教判理论,有一脉相承的法义师承关系,教理、行仪非常完备,宗派规模至为严整。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09)

上悟真古寺悟真: 吾本山中人, 奈何惹红尘 ;青灯伴黄卷 ,夜深频频问。

善导大师(613-681),山东临淄人(《新修往生传》。一说安徽泗县人,《瑞应珊传》。)俗姓朱。因常住终南山悟真寺,号“终南大师”;又因口念佛号,随出光明,尊称“光明大师”、“光明和尚”十一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特尚《观经》。贞观九年(635年),二十三岁时从庐山来终南山悟真寺,不久亲证三昧,极乐胜景,备在眼前。贞观十五年,大师从悟真寺出发,前往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受净土教。贞观十九年至廿一年返回悟真寺住持,便赢得倾城归信,士女奉其者无量。竟至“家家敬观音,人人称弥陀”,屠户改业,满城断肉。

约总章元年(668年),大师五十六岁,受请住于长安实际寺,因年事渐高,此后多于京都实际寺、光明寺、慈恩寺弘法,较少回山。但悟真寺有重大活动,仍然过问,如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三月,参与谋划悟真寺的水陆大斋法会。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0)

上悟真古寺前殿前:钟楼

善导大师一生与之有关的寺院也很多,如山西玄中寺、龙门奉先寺、长安光明寺、实际寺、慈恩寺、香积寺、终南山悟真寺等,然而与大师缘分最深、最密切,称得上是大师根本道场的,还是悟真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1)

上悟真古寺前殿前:鼓楼

隋唐时期,扶桑和朝鲜半岛三国经常派遣遣唐使者访问大唐帝国,随团多有学问僧及留学生访唐求学修行善导大师的面授、著作和悟真寺名号经由遣唐使者带回日本后,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广深的影响,信徒以净土系为最多,对善导大师敬仰至极,尊为高祖。为追仰祖恩,感念祖德,仅日本净土宗一派,至少有十家寺院冠名“悟真寺”,四十家寺院名“善导寺”,而以大师别号命名的“光明寺”、“光明院”竟多达近百所,大师之受崇仰,悟真寺从那时起即为国际性的净土宗大寺,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在异国他乡,净土宗依旧备极推崇。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2)

上悟真古寺前殿廊柱楹联:有缘方登三宝地,无缘难入大乘门;日慧竹林香传净土,霞流福地翠拥祖庭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经历唐武宗李炎推行的一系列“灭佛”政策,史称会昌法难后,悟真寺破坏殆尽,此后历朝时兴时废,时至今日伟寺不存,唯留香火延续未绝。现存建筑,多是民国时期重修。

悟真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题咏悟真寺的唐宋诗歌多达40余首,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王缙、韦应物、钱起、卢纶、张籍、张九龄、储光羲、孟郊、鲍溶、贾岛、张乔、魏野、王安石、苏舜钦等都有作品传世。特别是白居易的《游悟真寺》130韵长诗,堪称中国古代描写寺院长诗之最

悟真寺遗迹:晚唐至清末的9座灵塔和数通碑刻,六朝至隋唐的4处佛龛,神僧清虚熏香求祈的甘泉,唐明皇与高僧对弈的棋盘石,佛爷腰的北朝摩崖佛龛,碥梁的北宋苏舜钦刻石题名的苏氏龛,以及灵龟石、定心石、车龙潭、黄龙潭等。至于史籍所载的上方北院和南院,至今仍有净土别院、观音堂、三宝堂、弥勒阁、画龙堂、法华堂、法华台、钟楼、南多宝塔与碥梁的进香阁遗址可循迹考查。还有水陆庵和下悟真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3)

一入前殿,弥勒笑迎

今日我写游记时,感觉前殿两副楹联稍有瑕疵,便献丑续貂,不知高低啦。

我分别改动如下:

柱联:有缘方登三宝地,无难入大乘门;

门联:日慧竹林香传净土,霞福地翠拥祖庭。(半副对子,字数应为单数。)

见过弥勒佛,左行。穿过前殿过道进入寺院里,顿感恬静怡然之味。院子不大但规制应有尽有:驻足韦驮菩萨塑像旁,自南而西环视一周:前殿、光明善导大师殿、后院门(厨房、菜地等生活区)、大雄宝殿、后院门(藏经阁, 菩萨殿、文殊殿,财神殿等二进院区)、地藏殿、悟真寺管理机构......错落有致,庄严神圣。

今日一山,唯有我俩畅享,独霸。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4)

弥勒佛身像后: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像

韦驮:又称韦驮天,韦驮菩萨,韦驮天梵名为司建陀提婆,直译就是阴天。他本是印度婆罗门教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神,担任护持僧众、弘演佛法的任务。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准备各自回去建浮屠供奉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遂有护法菩萨之称。韦驮是佛教的八大将军之一,现天大将军身时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农历六月初三,是其圣诞。供奉观音菩萨之庙宇,大都会配祀伽蓝与韦驮两大护法。韦陀护法居观音菩萨左方,粉面无须、身着甲胄、肩被飞带、手执金刚杵;伽蓝护法在观音菩萨右方,红脸黑髯,身着铠甲、肩被飞带、腰佩宝剑,英气逼人。

自古以来,佛寺伽蓝之建立,必安奉韦驮神,皆为头戴兽头盔,腰扎革带之装束,手持金刚杵,且有两种姿态各有不同含意:一是双手合掌捧杵,双手合掌捧杵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来挂单(四方游僧前来借宿),必受供养;二是单手握杵据地,是暗示游僧看见韦驮此状,便知此佛寺不接待外来僧家。游僧每到一庙,只要看一看佛殿中的韦驮造型就知道自己受不受欢迎了。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5)

欲进大雄宝殿: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

大概上午11点,太阳就出来了,这会秋日暖阳,我可堂而皇之登堂入室遍览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6)

大雄宝殿全景扫描中

进殿,专心致志欲把三尊菩萨和十八罗汉以及殿内两根挂着一副楹联的柱子全拍下来。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7)

三尊菩萨和十八罗汉以及殿内两根挂着一副楹联的柱子全拍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8)

大雄宝殿门口左侧悬挂一口金钟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19)

老郑与贾平凹秋游上悟真古寺书《心经》碑留念

在寺院左侧花坛里,竖有一通石碑:

贾平凹秋游悟真寺纪念

万卷佛经只此心,光明寂照见天真。

若还挂碍连根尽,便是逍遥自在身。

丙戌年正月平凹敬书为落款。碑文手书稿出自平凹先生,但诗文是佚名概括《心经》而作,贾平凹那年正54岁,随行伙计今年也恰逢六九。《心经》的核心要义是空~静,当人置身大山之中,抛弃一切凡尘杂念、消弭浮躁情绪后,便能悟得真理。悟真寺取名盖因缘此吧?寺院第一道山门匾额书静心门和之下南边的静心亭均是围绕此核心而置。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0)

光明善导大师殿: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

要拍地藏殿,征得寺院住持默许,给他也拍了一张。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1)

释性云法师

山道跑了老半天,就此歇息会。与住持分享我们自带的午餐,喝着他烧的甘甜山泉热水,我边晒着背,边款款攀谈,扯天道地话人生。

师傅法号:释性云,今年七十有余,俗家甘肃成县人,仙居悟真寺已二十三年。张嘉译筹拍电视剧《白鹿原》,因法师清瘦俊朗之躯,被剧组请下山,客串了一回明星瘾。我问在哪集有您的出镜?

第十集,鹿三和尚。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2)

与法师款款拉“家”常中

听闻法师一席话,深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此心此意,惟与白乐天共鸣:

先雨后晴生,栈道蓝峪瞰。

石臼遍岩面,驾车达武关。

退之谏佛骨,逆鳞遭左迁。

独骑至蓝关,雪拥马不前。

吾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

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

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

无成心力尽,未老锐意减。

今来访名寺,始觉离忧患。

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

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未著居士衣,论道南华篇。

秋日晒背脊,趋前款款谈。

终来此山行,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

若以八十期,犹得三十年。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3)

地藏殿里

相谈甚欢,不觉日已偏西,还有行程,遂起身告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4)

法师送我出殿外

三言告辞。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5)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出静心门,履橡林石阶而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6)

静心亭边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7)

静心亭边

山门渐幽远,金乌光正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8)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循道下东门,秋意峭壁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29)

山岩峭壁上的爬墙虎已是秋意浓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0)

天路漫漫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1)

漫漫天路上:君踞云之端

天路随感

我处地之偏,君踞云之端。

擎天劈石开,涧壑失紫烟。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2)

漫漫天路上:我处地之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3)

涧壑烟霞

下到涧壑烟霞处,已是东门口。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4)

涧壑烟霞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5)

涧壑烟霞

涧壑烟霞吟

遥想昔时飞流湍,日照紫烟月黄盘。

山河异样乱石荒,涧壑烟霞成笑谈。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6)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7)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无题

曾修东门收费篇,蓝田出台费全免。

游悟真寺多此始,白居易也至道攀。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8)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畅游终南山悟真景区,我建议,到静心亭或悟真寺里要翻看景区导览图结合自己时间规划八字形游:

一号线路:驻车水陆庵☞河湾口村☞终南山悟真景区北大门前☞沿G312至终南山悟真寺东门☞登到静心亭或悟真寺☞或左或右绕八字游☞最后至蓝关古道☞出景区北门返程驻车地,看时间可游水陆庵和下悟真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39)

终南山悟真寺东门

二号线路:驻车终南山乌镇景区北门外停车场停☞沿G312至终南山悟真寺东门☞登到静心亭或悟真寺☞或左或右绕八字游☞最后至蓝关古道☞出景区北门驻车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0)

终南山悟真寺东门下,蓝水河道

三号线路:驾车沿G312至终南山悟真寺东门国道旁,驻车☞登到静心亭或悟真寺☞或左或右绕八字游☞八字游时先到多宝塔或送子台时可往蓝关古道☞返程至八字游时送子台附近☞继续游未走完的八字形☞最后至静心亭原返驻车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1)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 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2)

终南山悟真寺东门:蓝水便桥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3)

蓝水右岸,仰望:终南山悟真寺东门

公元814年,白居易丁忧期满,回朝任左赞善大夫之职,偷得浮生五日闲,游览悟真寺后写了130韵《游悟真寺》。就是从今日终南山悟真寺东门上下的。有诗为证: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4)

G312上,凭栏观终南山

离河上道,欲下水陆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5)

G312上,凭栏拍终南山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6)

猛见河滩乱世之中有《壮游》诗篇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7)

去秋水毁国道,今秋路面未好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8)

进悟真寺二号隧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49)

出悟真寺一号隧道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0)

健步前行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1)

沿G312返程至景区北山门外

继续往水陆庵返程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2)

路边荻花开出花,状若八爪鱼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3)

清河左岸滩涂上一树柿子红啦

蓝峪:是秦岭72峪之一,也叫蓝田峪,峪口有悟真寺,故称悟真峪。蓝峪中流淌着一条河,叫蓝水,是灞河一大支流。据《长安志》记载,“蓝谷水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水出蓝谷西北流入灞水”。《通志》记载,“蓝水经悟真寺,一名清河”。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4)

步入河湾口村里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5)

村民门前:一缸藕荷,一盆红豆杉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6)

村民菜地茄莲

水陆庵:据1954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出版的《文物管理文件辑要 第二辑》记载,“水陆庵原名青龙寺,又名蓝渚庵”。为儒释道三教合体寺观,是一处珍贵的壁塑艺术宝库,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化镇河湾口村西。它三面濒清河,坐落在一个形似卧鱼的小岛尾部,帝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故名。据记载,今日水陆庵本是古时的蓝峪北普陀兰诸庵内的水陆殿,庵毁后,人们便把这个殿宇叫做水陆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7)

微雨中临水陆庵

据《蓝田县志》及碑载:水陆庵系六朝古刹,唐时与上、下悟真寺组成了一个佛寺群。五代、宋、元、明、清多次重修。庵坐西朝东,一座规模不大的三进寺院,现存殿宇四十四间,占地十余亩,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尽展盛唐风采。前有三间山门,一进院五间前殿,殿后南北两边各有厢房十三间,二进院三间中殿是弥勒殿,三进院五间是大雄宝殿整个院落显得清幽古朴。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8)

微雨中临水陆庵

一进山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莲花池,池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塑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59)

鹤舞莲花池

在庵里,你会见到各异的众多观世音菩萨像:有汉白玉雕刻的、由青石雕刻的、有纸上画的、有墙上绘的、有泥塑的不一而足;有青年气的、有中年气的、有老年气的;有女人貌的、有男人貌的……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0)

鹤舞莲花池

今之水陆庵胜景,多为镇守长安的大明秦王朱怀埢动用能工巧匠历时五年修建而成的样子。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1)

鹤舞莲花池

蓝田大唐故大福和尚碑:此碑原址在蓝田县厚镇东嘴村西侧空寂寺内。寺毀碑存。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2)

正面:赑屃驮着大唐故大福和尚碑

碑通高约4.8米,碑首高1.25米,碑座高1.20米,碑身高2.55米,宽1.20米,厚30厘米。碑座赑屃驮碑形,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正中篆写“大唐故大福和尚碑”。碑文21行,每行60字,全文共1228字。记载着大福和尚的生平事迹。阴面有线刻佛像并记载着渭南、蓝田两县知县把空寂寺附近土地强迫划归空寂寺耕种的告示和70多个给大福和尚立碑者的姓名。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3)

阴面:赑屃驮着大唐故大福和尚碑

 砷立: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尚书员外郎陆海撰,安国寺沙门翟嵩书,刻字比丘实悟。碑首雕刻盘龙活灵活现。碑文行书,书法颇佳,大有李北海笔意。宋代陈思《宝刻丛编》、《京兆金石录》、王志沂《石刻题跋索引)、《关中汉唐存砷跋》、新风权《关中金石文字存佚考》等,均记载有此碑。清初此碑被发现。《蓝田县志》中记载此碑全文。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4)

我照大唐故大福和尚碑中

碑,一九八九年十月从空寂寺迁于此处。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5)

撞钟水陆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6)

撞钟水陆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7)

水陆庵钟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8)

前殿门额高悬一块横匾,上书:水陆庵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69)

前殿

大门前南北各踞一青狮,左狮踩绣球,右狮踩幼狮,雌雄自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0)

前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1)

青石雕观音菩萨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2)

观音菩萨蜡像

出前殿,进中院,直奔中殿:弥勒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3)

欲入弥勒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4)

未进弥勒,笑容大肚已满眼

步入弥勒殿,迎面的是满面笑容、袒胸露腹的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弥勒共有三个化身像,一是弥勒殿内的化身像布袋和尚,二是天王殿中的真身像天冠弥勒,三是弥勒的佛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5)

弥勒殿北侧貌

四位神将护法布阵两侧,面目狰狞而威严。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6)

弥勒殿南侧貌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7)

弥勒殿概貌

弥勒佛背后矗一合掌捧杵韦陀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8)

诸圣水陆殿前

三进院,三层铸铁香炉矗立院中央,我赶忙跻身水陆庵的精华所在---诸圣水陆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79)

东墙北侧:李耳、孔丘和释迦牟尼合处一壁

彩色泥质壁塑是水陆庵的精华所在。所谓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独特样式。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0)

中隔正壁为塑释迦、药师和阿弥陀佛等3尊佛像

中隔正壁塑释迦、药师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每尊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协侍,附有金碧辉煌的背光。释迦背光为四佛、八大菩萨、四大金刚和八部护法;阿弥陀佛背光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庞大的伎乐队伍;药师背光则是药师佛和日光、月光二菩萨等。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1)

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蓄须观音高坐龙台

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观音高坐龙台、文殊菩萨骑青狮和普贤菩萨骑白象;中隔北壁间正面为地藏菩萨,背墙上是地藏变,北壁间背面是十六臂观音像;中隔南壁正面为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故事,中隔南壁背面为孔雀灵王的塑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2)

中隔正壁的背面塑有蓄须观音高坐龙台

这里的观音菩萨有的蓄着胡须,观音不是女的吗?这些蓄须观音也构成了水陆庵最独特的地方,故去水陆庵的游客见此感到很困惑。据史书记载,观音在印度是男性,也是他最初的样子,后来佛家传入中国,人们觉得女菩萨十分的美丽而慈祥,因此中国佛教逐渐把观音以女性身份出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3)

南墙一隅展演佛涅槃

南北墙上采用连环画的手法,演绎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传奇故事。北墙展演佛降生,南墙展演佛涅槃。

这些壁塑传说最多的是出自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4)

东墙南侧应身佛

大雄宝殿的壁塑群把绘画、圆雕、浮雕、镂刻艺术手段融为一体,在墙、梁、柱上镶满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件件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在方寸之地上映出气象万千的意识效果。在人物雕塑上匠心独具,尤为突出,立足故事情节,追求场面动感,抓住表情、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以写意而达意境,以塑体而托思,以人物粗矿、文静性格、喜怒哀乐的表情跃然壁上。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5)

灵境涤尘

步入后花园,岛尾是悟道亭,像一个小花园。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6)

灵境涤尘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7)

灵境涤尘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8)

弥勒殿前拐枣树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89)

弥勒殿前拐枣树

水陆庵的正对门就是下悟真寺山门,两寺相距20来米。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0)

微雨中临下悟真古寺

蓝水色如蓝,日夜长潺潺。周至绕山轩,俯瞰一青环。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1)

微雨中临下悟真古寺

下悟真古寺在2000年复建之时叫悟真西寺,2012年更名为下悟真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2)

微雨中临下悟真古寺

下悟真寺在悟真峪口外的蓝水右岸,背负山林,面对蓝水,环境清幽。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3)

微雨中临下悟真古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4)

下悟真寺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5)

山门弥勒殿

下悟真寺不大,只有一进院。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6)

大雄宝殿卧佛殿

下悟真寺内最值得称颂和观瞻的当属大雄宝殿内供奉的一尊长达18米的大唐风格卧佛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7)

长18米的大唐风格巨型泥胎卧佛

这尊卧佛为世界第二大的泥胎卧佛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8)

18米的大唐风格巨型卧佛

我进入大雄宝殿时,在天籁梵音绕梁不绝中,但见这尊超大的卧佛横卧殿内,气势宏伟,仪态安详。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199)

地藏王菩萨殿并十殿阎罗分列两边

大雄宝殿右前是地藏王菩萨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0)

南无观世音菩萨殿

大雄宝殿左前是南无观世音菩萨殿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1)

南无观世音菩萨殿前:善导大师简介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2)

大雄宝殿前那株白玉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3)

山门弥勒殿后是现天大将军韦陀合掌捧杵塑像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4)

到蓝田端蓝田玉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5)

咥碗蓝田浆水包谷面鱼鱼

登上悟真古寺途中,捡拾的三颗野板栗,蓝水畔摘得一个尖柿子,水陆庵弥勒殿前挦得一爪拐枣。

不为别的,只为印记。

终南山秦岭宝泉寺(拜访终南山悟真寺)(206)

咥碗蓝田浆水洋芋糍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