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1年,宋祁走完了他幸福安稳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虽然也有过贬谪,但大都算是些“皮外擦伤”,绝没有像苏轼流放天涯海角那般伤筋动骨的大起大落,倒是称得上“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明朝赵贞吉简历(他是北宋红杏尚书)(1)

公元998年宋祁出生在今河南商丘,祖上虽然是周武王时封的诸侯,但是到了宋祁这一辈,家境已经并不宽裕,甚至可以说比较穷。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宋祁与其兄宋庠同举进士,本来宋祁应该是状元,结果,章献太后刘娥却讲究起了辈分,认为弟弟的名次比哥哥的强,不合情理,于是宋祁只好把到手的状元让给了哥哥,好在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哥哥也因此而“连中三元”,在当年并称为“二宋”,又有“双状元”之称。

在宋代人才济济的文坛中,宋祁的确算不上是一流的人物,而且流传到今天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只因那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众人知晓,一句诗流芳百世,被称为“红杏尚书”。

明朝赵贞吉简历(他是北宋红杏尚书)(2)

在当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宋祁燃巨烛、拥美姬修史的故事。

据说宋祁和欧阳修等一起合修《新唐书》的时候,经常是先命人点起两根椽木一般粗的红烛,身边环侍着美姬娇妾为他铺纸磨墨,这才欣然动笔。

而且每当这个时候,宋祁总会故意敞开院门,让街上行走的百姓看到他倚香偎玉、珠翠环绕的样子。人们看到以后便纷纷叫嚷:“快来看宋尚书修唐史啦!”

实际上,宋祁并不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经常也在编史的路上“误入歧途”,与众姬妾寻欢作乐通宵达旦。

据说,宋祁的哥哥宋庠曾写信劝他不要如此铺张浪费,难道忘记了曾经元宵节一起吃咸菜喝粥的苦日子吗?宋祁则毫不掩饰的回复道:“我们当时过吃咸菜喝粥的日子不就是为了今天能享受这荣华富贵吗!”毫不掩饰其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仁宗曾经派宋祁去四川当官,有人就反对说:“四川那个地方太适合享受了,让宋祁这种“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人去那里,岂不是好比老鼠进了米缸。”反对的人是对的,但是宋祁也依然去了四川上任。

明朝赵贞吉简历(他是北宋红杏尚书)(3)

《东轩笔录》中就曾经记载了宋祁在四川就任之时的一件趣事。

说有一天在锦江赴宴,酒至夜半之时,忽觉身上有些凉意,就派仆人回家去取衣服。结果大小姬妾都想表达自己的关心、体贴之情,纷纷捧出自己房里的衣服,仆人见状,看看谁都得罪不起,于是一次性取回了十几件衣服给宋祁,将皮球踢给了宋祁自己。

宋祁面对着这一堆衣服,也是左思右想,权衡不定。穿了谁的衣服,其他姬妾都不能答应,都可能会打翻不少醋坛子,罢了!罢了!最后决定谁都不得罪,继续冻着自己才是上策。

看来姬妾众多,虽可以左拥右抱,尽享艳福,但是也会有不少的烦心事啊!

不久,就有人弹劾他“奢靡过度”,但是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治他的罪,只是宋祁穷其一生都没有被任命过很高的官职,不知是否与他的这些品行有关呢?

不要以为这些小小的困难能够在一路招蜂引蝶的路上吓退宋祁,那是不可能的事。他不仅泡着民间的,还惦记着宫里的,真可谓是“色胆包天”。

明朝赵贞吉简历(他是北宋红杏尚书)(4)

《词林纪事》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轶事。说有一次宋祁在街上行走偶遇皇家车队,车内有个宫女掀开车帘的一角,低声叫道:“小宋,小宋!”宋祁寻声望去,只见车帘之后隐约有一妙龄女子正微笑看向自己。随着车子的渐行渐远,女子甜美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荡,令宋祁不禁有些心旌摇荡,于是赋词《鹧鸪天》一首: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很快,这首词便在京师传唱开来,后来竟然传到了宫中,连仁宗皇帝都听说了此事。

仁宗于是把众宫女找来,问那天是谁在路上挑逗了小宋?这时一位宫女战战兢兢的回禀道:“我因为之前在御前侍宴时,曾经见过小宋学士,所以那天在大街上见到宋学士一个人逛街,就不自觉的喊了出来,实在是没有别的意思啊。”

明朝赵贞吉简历(他是北宋红杏尚书)(5)

仁宗后来又召见了宋祁,并问及此事,一开始宋祁以为皇帝要治他的罪,惊出了一身冷汗,马上伏地请罪。但仁宗却笑道:“彭山不远矣,”说罢,竟然将宫女赐给了宋祁。

因为一首词而成就一段姻缘,令时人也是艳羡不已啊!

一世风流,尽情享乐的宋祁到了晚年,却在《治戒》中叮嘱家人,在料理自己的身后事时,要尽量的简单、俭朴,棺木不用最好的木料,用杂木就好,墓室也不需要修的太大,冢上树五株柏,坟高三尺,石翁仲兽都不要。

最后,还反复叮嘱家人,说自己的学问“学不名家,文章仅及中人”,死后不必将自己的作品编撰成册(好在儿孙们没有言听计从,才得以使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作为一名北宋官员,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宋祁身后事未免显得太过低调和朴实了,直到后来,张方平认为宋祁按礼法应得谥,于是为宋祁请旨,得谥号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