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博……博物馆奇妙夜?

别笑我结巴,因为我是真的超惊讶。

再说点更不怕你们笑话的,当年本·斯蒂勒的《博物馆奇妙夜》就是中二时期肉叔的一个梦。

你想啊,大霸王龙骨架跟哈巴狗似的捡你扔的棒子,跟罗斯福谈笑风生,跟匈奴王阿提拉喝酒吃肉,冲印第安大妞儿吹口哨……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

酷不酷?

所以我看到马爷新开的这档同名节目时,差点撇下手中的玫瑰豉油鸡腿蹦起来。

但耐着性子看了几集……算了,我还是好好嘬我的鸡腿吧。

为啥?

谈话节目拍成这样,不应该

博物奇妙夜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2)

扣住片名,整个网综就是马未都邀请一帮人来博物馆夜谈。

比如前三期,马爷跟王劲松常驻,轮番邀请国乐大师方锦龙 藏族歌手阿兰·达瓦卓玛,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唐诗逸,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就坐在云冈的石窟前,漫谈跟背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历史、文化、艺术。

得劲,几个人的聊天内容旁征博引,第一集就把我给惊着了——

石窟上的琵琶,为什么拿法跟现代不一样,又为什么多了一根弦?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3)

这玩意连马爷都解释不了,还得方锦龙老师出马:

最早的琵琶啊,是在骆驼背上弹的,自然没法像现在这般抱着;

四弦琵琶啊,因为是曲项,所以可以推断是从两河流域传来的;

五弦琵琶呢,因为是直项,所以可以推断是从印度传来的;

你看,看《博物奇妙夜》第一个好处就是涨知识

那么你看四弦琵琶为什么是曲项的

因为阿拉伯有个乌德琴,它就是曲项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4)

紧接着,方老师为了给大家印证,不管是阿拉伯的乌德琴,还是印度的西塔尔,还是咱们的琵琶,这些梨形乐器都是同源的。

而且每流传到一个地方,还会立马吸收当地乐器特色继续演变。

口说无凭,他干脆用五弦琵琶,现场模仿古琴、三弦、乌德琴、西塔尔、西班牙响板、印度鼓、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甚至还顺手学了电吉他!!!

简直把我惊到下巴都合不上了,不废话,直接上视频:

| 视频时长:02分26秒 |

这是方锦龙在别的节目里演示的,我敢掐着自己良心向你们保证,这档节目里杂音太多,远不如在云冈石窟的佛窟里演奏来得有味道。

这就是看《博物奇妙夜》的第二个好处:涨见识

有小宝贝这时候要提问了:肉叔,光涨知识长见识,你搁胡同口也能聊啊,干啥兴师动众去博物馆?

好的,你问到精髓了。

在博物馆,有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比拟不了的——

时空交叠的迷幻感。

比如第一集结尾,方老师拿出距今8800年的骨笛,马爷拿出距今千年的唐代佛铃,再配合上阿兰现代的歌声,三人合奏了一曲。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5)

远古的乐器 唐音 现代音,一股时空交叠的迷幻感呼啸而来。

恕肉叔嘴笨,用文字实在写不出听到的感觉,弹幕里也是一片语言能力退化到小学的“鸡皮疙瘩全起来了”、“好想哭”。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6)

还是马爷面对着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高奴铜禾石权”时说得对:

文物的美,是能在最短的空间距离,浓缩不同的时间跨度。

好多人啊,不知道文物怎么看:这不就一古代秤砣,大疙瘩么

是这样哈,你看咱们三个人,距离这玩意,空间上才不到一尺

但咱们跟它的距离,时间上2200年以上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7)

能在涨知识、涨见识的同时,体验时空交错的美,所以《博物奇妙夜》才能在豆瓣拿下9.1的超高分。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8)

但我觉得,这分高了,或者说起码一半的分,是大家冲着国宝们打的。

为啥?

我们接着来看节目本身,核心其实就两个:文物对谈

干脆比喻成“《圆桌派》版《国家宝藏》”好了,但它的效果不是1 1>2或者=2,它干脆两个都不如,而且拼得很生硬

文物类的综艺、纪录片,这两年一抓一大把,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再到《如果国宝会说话》。

精髓在于,通过详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带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就像现象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匠人们说的:

玉其实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价值呀,但中国人能看出德行来……中国人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文物是为了传播文化,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物品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摆明了告诉你:这些文物,单从物质角度来看,就是破铜烂铁、残陶碎瓷,能有什么价值啊。

关键就是它们身上的历史,它们与中国人之间的精神纽带。

就好像《国家宝藏》里,雷佳音演绎云纹铜禁为什么是国宝,就是因为通过它的历史,我们能从中窥探到秦国敢问鼎中原的野心、楚国一败再败的关窍。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9)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0)

《博物奇妙夜》呢,省略了对文物的介绍,直接跳到了它们对中国人的道德准则、处事原则、艺术修养的超高层面。

比如第一集,还没来得及介绍云冈石窟音乐窟里的各种乐器(只有方老师介绍了五弦琵琶)、各种音乐石像、古代礼乐,就立马跳到现代人缺乏礼乐修养的高大命题。

如果我们全民族每个人都有着一份这个乐的修养

当然道德不用说,礼跟道德直接发生关系

那我们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就不一样了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1)

要真想给人讲道理,深入浅出总该是要的吧,你不能把对文物介绍的深入省了,直接给咱们外行来浅出啊。

而且说实话,大词听多了吧,人容易犯困。

这就说到第二点了,对谈。

“对谈”看起来很好整,请几位肚子里有货的人,往那一坐,别拘着他们,放他们叭儿叭儿闲聊不就完了?

嗯,要抱着这个心,这对谈节目就算是完蛋了——

嘉宾们知识体系分野巨大,很容易你聊你的,我聊我的,怎么也嗨不起来。

作为《圆桌派》死忠粉,肉叔想了下这个纯聊天打屁的节目怎么就耐看,明明在聊“成就”,马家辉能东一榔头聊到自己只穿秋裤下楼,西一棒子聊到自己戒牛肉。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2)

马家辉还算好的,有人聊着聊着能一竿子岔出去十万八千里。

这么闲聊啊,太散,关键角色在窦文涛那,不管嘉宾飞出去多远,窦文涛总能顺着话头再说两句,拉回正题

比如马家辉说远了说到穿秋裤的糗事,窦文涛及时地接着话:所以说这种人呢,都是容易有成就的人,穿对裤子就行了,这种人往往有个特点就是专注……

紧跟着“专注”再聊回如何取得“成就”。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3)

你别小看这个“顺势一带”,这玩意不起眼,但它是语言对话的精髓所在:串联住起伏不定的对话,既保证谈话有高有低不至于太平缓乏味,又能牵着对话内容往命题深了走

可惜《博物奇妙夜》里,没有窦文涛的角色,别提马爷,马爷是那种需要别人喂他话头,才能滔滔不绝从肚子里往外提货的人物。

前三集还好,王劲松一看就是做了大量的功课,三不五常地抛出昙曜法师、三武灭佛的典,就算嘉宾阿兰和唐诗逸知识储备不够,还有马爷和张焯院长能接着话头说。

到了第四集,王劲松一走,肉叔就彻底弃了——

不是追王劲松,而是谈话变得非。常。水。

没人丢话头了,只剩孙茜,每隔30秒一次双手合十、两眼冒着小星星、歪着头问:我想请教一下马老师哈,我想请教一下哥哥哈,我想请教一下……

不好意思,我想请问一下

就是我是个资深吃货哈

九鼎是不是就是九口锅(九座鼎)呢?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4)

……

上节目之前不如看看百度百科?

看出来差距了吧?这种聊不下去了硬提问一个知识点的谈话方式,跟窦文涛带着大家往下走的对谈模式,生硬了不止十万倍。

比如聊到周礼,没话了,孙茜只能硬邦邦(当然语气还是软绵绵)地提问:

我就很想问问您哈

咱们刚说了周朝的这个社会阶层

那我很想请教一下

在周礼中,遇到尊贵的人是怎么行礼的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5)

……

怎么行礼?怕不是说话必须得用“我想请教一下”打头?

当然锅全甩在孙茜头上也不合适,因为节目组给人浮浮躁躁的感觉,并不止这一次。

比如请唐诗逸在方锦龙的琵琶中跳飞天舞,那个镜头剪的啊,稀碎: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6)

难道欣赏舞蹈不是应该完整的、连续性的么?

请问节目组这是想让我们看啥,颜值?还是摄像机位多?

海燕呐,你可长点儿心吧——

别以为趁着文物热,借来国宝,就能贩卖情怀了啊。

不好意思,这样的“科普”,兄弟不吃。

全网都在说什么是幸福(难道只有我看睡着)(17)

图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