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启蒙时期,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像《咏鹅》《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比较好记忆的诗句,更是三岁小孩儿的“标配”。为的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诗词,以后学起来更容易。

当成兴趣来背诵,孩子们可能还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背诵、默写、理解古诗已经成了考试必考项目,这个时候再来学习这佶屈聱牙的诗词,多少都会带点儿厌烦情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1)

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走红,句句工整押韵,家长看了要混合双打

人们一贯以“博古通今”来形容一个人的见多识广,再加上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学生们更是要从小就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学习古人文化,自然离不开古诗词

像武亦姝那种饱读诗书的学生,看着就有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待古诗词可就没有武亦姝那样的情感,随性改编才是他们最大的乐趣。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2)

孟郊的《游子吟》大家耳熟能详,本是歌颂母爱的传世之作,但是小学生们可能还理解不了什么叫“临行密密缝”,又为何“三春晖”,所以背诵对他们而言也是难事。所以就“诗兴大发”,以另类改编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情绪。

但从改编内容来看,这就是典型的“父母混合双打”,而且画面感极强。“慈母手中剑,游子身上劈”,而父亲则是“掏出七匹狼”,直到“透心凉”为止。在此情况下,还能写出一首“好诗”,也对得上“孝子吟”这个名字了。不过这署名叫“狗头”又是为何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3)

五言绝句不好背,七言律诗就更别提了。本来描写深情厚谊的《赠汪伦》,经过小学生的魔改,老师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的确丰富,思维也非常跳脱,可“李白乘舟不给钱,被我一脚踢下船”,是不是对古人有点儿大不敬了。

除了改编古诗词外,小学生们还特别擅长各种打油诗的创作。比如这首“班长之歌”,貌似是对班长有极大的不满,不然怎么会说“班长天天谈恋爱”呢?估计是班长平时管得太严,没少跟老师打报告,才惹得该同学心生不悦。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4)

小学生改编古诗词是一种创新,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创作出优质作品

作为过来人,其实都很理解小学生改编古诗词的乐趣所在。古人在写诗词时经过字斟句酌,才用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感情和宏伟意境。让小学生们深刻理解确实有困难,所以才会比较“冒犯”地创作改编。

但家长也要看到,小学生们在创作时并不是毫无逻辑,他们也懂得用押韵的手法使句子读起来更通顺,有的甚至还符合仄平的规律。所以只要家长们适当地引导,就可以让天赋得以发展,写出真正有水平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5)

家长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一棍子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死小学生在改编古诗词时,也是自主思考和拓展想象的过程。小学阶段没有繁重的课业压力,小学生们适当创新是好事,家长们不用过于打压。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大人们不要以成年人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世界,只要不涉及伦理道德,就可以然他们在框架下自由发挥、快乐成长。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6)

学习古诗词有技巧,重在日积月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小学生们学习古诗词,虽然有难度,但也有技巧可言,大声朗读是必要条件。古文本来就拗口难懂,只有熟读,才能找到节奏和语感。读得多了,自然就会背诵,也能为后面的理解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经常接触的古诗作者并不多。可以先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和他一贯的诗歌风格。李白豪情万丈、杜甫忧国忧民、屈原雄浑悲壮,这些都是诗人的独特风格。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下去学习他们的作品,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其中的含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7)

笔者寄语:对于当代小学生而言,改编古诗词已经不足为怪,改编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和创作,家长们大可不必动怒。毕竟他们年龄有限,对事情的理解也有局限性。家长和老师应该发现他们的优势,并引导他们创作出真正的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小学生改编(小学生改编版孝子吟)(8)

话题:你对小学生改编古诗词有何看法?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