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

作者:徽派七公 老范

伊索寓言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夫无意间发现一只会生金蛋的鹅,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财富却使他变得更贪婪更急躁,每天一个金蛋已无法满足他,于是农夫异想天开地把鹅宰杀,企图将鹅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来。谁知打开一看,鹅肚子里并没有金蛋,鹅却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杀鹅取蛋,最后一场空。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金蛋就是自己的产出,鹅就是自己的产能,如果过度关注金蛋的产出(赚钱),忽视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如果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过度关注利润,忽视了员工的健康和学习,每周都是996,同样也会导致员工的离职。

如何才能平衡产能和产出的关系呢?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

美国柯维公司的经过多年研究和调研,开发出一门课程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且出版成书籍,在美国,它的销量仅次于《圣经》,可见这本书是无比的畅销。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博士,是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柯维博士认为:效能就是产出和产能的平衡。高效能人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让更多人达到产出和产能的平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什么是习惯呢?

柯维博士认为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织的结果。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2)

每一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知识、技能和意愿。

柯维博士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也称之为为“成熟模式图”。

●依赖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便怪罪于你。

●独立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

●互赖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前程。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3)

从依赖区到独立区需要三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

从独立区到互赖区需要三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

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以适应新的未来。

这七个习惯贯穿一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区,再到互赖期,从个人的成功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

习惯一:积极主动

主动积极就是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以及在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部环境来下决定。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扬弃被动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4)

如何积极主动?

1、弄清楚你的关注和影响圈子

想象一个圈子,在那个圈子里,你把所有的担忧都放在一起:你的健康,工作前景,家庭,财务等等,这是你的关注圈。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5)

在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就像你不能影响天气,你不能影响你的运气,我们把可以掌控的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6)

当我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的能量是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这样便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7)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8)

所以,当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2、注意你说的话

你的语言是否有被动或主动的短语。你如何说话影响着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果您的大多数语言都是被动的,那么您可能会更具消极性的。如果它是主动的,你会更积极主动。

一些消极性短语:

每当您发现自己使用其中一个消极性的短语时,请使用主动短语替换它:

3、采取行动(无论事情多小)

当你采取行动时,你将开始向自己展示你可以对世界产生影响,从而启动一个良性循环的积极性。看看你的影响圈。你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推动其中一个项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你的行为不一定要大,先从小事做起。

4、做出承诺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重要的事情之前,要明确你的目的,并围绕这个目的或结果来行动。

如何让自己做到以终为始呢?

1、专注自己影响圈的核心区

核心区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的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的基本能力。

“人生方向”是“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为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原则和内在标准。

“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抉择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的能力。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9)

它们相辅相成——安全感与明确的人生方向可以带来真正的智慧,智慧则能激发力量。若四者全面均衡,且协调发展,便能培养高尚的人格、平和的性格与完美的个体。

2、以原则为中心,优先考虑生活中的角色,并定义每个角色的目的

每个人都有生活中心,有的人以工作为中心,有的人以家庭为中心,有的人以宗教为中心,有的人以享乐为中心。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是以不同的内容为中心。理想的状态应该建立明确的生活中心,这样我们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原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它不会怂恿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所以以原则为中心的生活才能让你的人生更积极,更和谐。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0)

桥水公司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里提到,一个人只有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我想正因为瑞达利欧坚持以原则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才成为了世界上伟大的投资家。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对你目前最重要的、且有“价值”的事情。

要事第一: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你最重要的且有“价值”的事情之中,并努力做到极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

1、艾森豪威尔法则

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了应付纷繁的事务,并且争取迅速处理而不贻误,他发明了著名的“十”字法则,也被称之为“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紧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以此类推。“艾森豪威尔法则”又叫要事第一法则,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重要的法则。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1)

① 重要紧急:需要尽快处理,最优先;

② 重要不紧急:可暂缓,但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应该偏重做的事;

③ 不重要紧急:可考虑是否安排他人

④ 不重要不紧急:可考虑是否不做、委派他人、或推迟。

2、时间管理方法六标准

让“要事第一”成为生活中心的有效工具必须满足以下六个重要标准:

和谐一致:个人的理想与使命、角色与目标、工作重点与计划、欲望与自制之间,应和谐一致。

平衡功能:管理方法应有助于生活平衡发展,提醒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免忽略了健康、家庭、个人发展等重要的人生层面。

围绕中心:理想的管理方法会鼓励并协助你,着重于虽不紧急却极重要的事。

以人为本:个人管理的重点在人,不在事。行事固然要讲求效率,但以原则为中心的人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得失。

灵活变通:管理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视个人作风与需要而调整。

便于携带:管理工具必须便于携带,随时可供参考修正。

3、自我管理四步骤

以“要事第一”为中心的日程安排需要以下四项关键步骤: 

确认角色:第一步就是要写出你自己的关键角色。 

选择目标: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安排进度: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或者将它列为一项重要活动,或者列为一个特别约会。

付诸实践: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就仿佛程序设计员设计出程序后,计算机必须加以执行。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六个交往模式之一,这六个模式分别是:

①利人利己(双赢)

②损人利己(赢/输)

③损己利人(输/赢)

④两败俱伤(输/输)

⑤独善其身(赢)

⑥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双赢品格、双赢关系和双赢协议。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2)

“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形成双赢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便是,培养双赢品德。

1、双赢品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

① 诚信:意即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们不了解“赢”的真正含义及其与我们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那么就不可能做到“赢”。没有了诚信的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② 成熟:这是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下图为不同人际观的成熟度: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3)

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期间的平衡点,就是成熟的标志,这是双赢的基础。

③ 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富足的心态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

2、双赢关系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

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

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所以才能坦诚相待,不管看法是否一致。不论哪一方阐述什么样的观点,另一方都会洗耳恭听,力求知己知彼后共同寻找第三条道路,这种协作的解决办法让彼此都受益。

3、双赢协议

没有双赢人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帮助实现双赢。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4)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就是先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理解对方,并且用对方的思路,和他沟通,使自己的表达被理解。

如何知彼解己呢?

1、有效沟通

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倾听要全感官投入。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

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5)

2、适时扮演知音

心情不好的时候,最需要善解人意的好听众,如果你能适时扮演这种角色,真心诚意为对方着想,不存私心。一定能够感动对方。

3、善用表达技巧

在理解别人思路和担忧的前提下,清晰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信度会大大增加。

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三条道路的大门。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再是交流和进步的障碍,而是通往协同效应的阶梯。

习惯六:统合综效

通常来说,沟通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三层次:

① 低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放,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作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

② 中间层次的沟通

此层次是互相尊重式的,他们可以理性地理解别人,却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真正理解他们的模式和设想。这种沟通层次在独立的,甚至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尚有立足之地,但并不具备创造性。

③ 统合综效

简单地说,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门之和。它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试着寻找统合综效的的第三条道路。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 1=0.5),不以妥协为目标(1 1=1.5),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 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 1〉2)。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服务于其他6个习惯)

① 身体层面:通过正常适量的营养、运动、休息及压力管理来维持生理健康。锻炼自己的耐力、韧性和力量。

② 心智层面:通过阅读、写作,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③ 精神层面:通过阅读启发性书籍、接触大自然。

④ 社会情感层面:围绕着人际领导、移情交流和创造性合作的原则。通过持续增加情感投资来更新。

人生的四个层面戚戚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完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50个思维模式讲解(七个习惯模型一高效能人士秘诀)(16)

总结

越是积极主动,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领导和管理;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务的更新活动;越能先理解别人,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越是在培养独立性的习惯方面加以改进(习惯一、二、三),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四、五、六);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七)。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所以,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高实践的层次。如果以为做到一项就已足够,那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参考资料: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美】史蒂芬·柯维 中国青年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