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语出《庄子·胠箧(qū qiè打开箱子的意思)》

意思是不消除标榜圣贤的思想,大盗的行径就不会终止。照字面意思,庄子好像有意针对儒家仁义礼智这些思想,故意和孔子唱反调,事实果真如此吗?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1)

首先说一下庄子何出此言,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庄子·胠箧》开头写道:

将为胠箧(打开箱子)探囊(偷窃之意)发匮(通柜子的柜)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jiōng jué门栓锁头),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大意就是说,对付小偷,一般就是在柜子上加一个大锁头,一把不够,再加一把更保险,但是,小偷是打不开这把锁,那么,你不断的往里面放财物,自以为安全,真正的大盗来了,他才不会去研究开锁技术,而是直接找人抬了柜子装车上拉走,对于他来说,还唯恐你加的锁不够结实呢,免得中途洒落一地。

那么你说,你的大锁头,是不是等于给大盗积攒财物,本来是防贼,现在倒成了为大盗提供好处的工具了

老子所谓,大道废,有仁义。仁义道德,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在大道没有盛行的时候,人们一时半刻不能接受大道,那么,对他们散漫堕落的恶习,总得约束一下啊,不然就乱套了,以仁义约束,每个人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一些小的过错、坏心思、歪心眼,都藏的很深,谁也看不出来,表面上风气端正,人人正义凛然,但是一旦有巨大的利益诱惑,利害冲突,人人都为自己谋私利,不顾别人死活,那么,局面就不堪设想。

就如同,病人有病不去医院根治,而是吃止疼片,头疼就医头,脚疼医脚,结果一旦出现大病,一下子就把人带走了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

治理团队,为人处世不依赖自然规律和客观法则,而是仁义道德,那么能不能公平公正?是不是客观?就很难说了,你说以仁义为标准,对某物仁慈,可能就是对他物的残忍,所以,懂得客观规律的人,不会这么做。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锁头只能防小偷,不能防大盗。所以,仁义道德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庄子认为,圣人就像卖锁头的,仁义礼智信,就像那把锁头,真正的大盗是什么?人性!一旦出现足够巨大的诱惑,什么仁义道德也不顾了!

那么不要锁头,如何防贼?

——没有贼,就不需要防贼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就是这个道理,没有门,何须锁,不用绳,如何解?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还用得着防范贼人吗?

可是怎么能实现?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

依道而行就可以。正如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所言,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意思是说,如果大道可以盛行,人与人之间,就可以自由往来,无拘无束,和谐融洽。人心不会再扭曲,天性得以真实的呈现,天地万物自然融汇;相互之间没有伤害。人类就可以安享稳定、太平、幸福的生活。

所以说,庄子彻彻底底反对仁义,反对圣人,认为圣人就像止疼片,过分依赖止疼片,就会错过治疗时机,用锁头防盗,只能防得了小毛贼,真正的大盗来了,圣人等于给大盗积攒好处,

不制定人为的标准,包括仁义,孝悌忠信等等。那么,每个人依据客观法则做事,回归自然淳朴的天性,无为而为,无为而治,这就是庄子的主张,可以说,庄子把老子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在庄子看来,圣人存了标准做人,就不一定客观公正,不能客观公正,做人做事就心存目的,今天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行善,明天有可能为了某种目的作恶,也就是说,圣人本身就不怎么靠谱,圣人自己都可能变成盗贼。圣人已然如此,更不要说圣人的那一套说教了。

什么圣人,什么大盗,都是心底妄念的结果,如果人人无为,归于大道,天地一指,万物一妈,人人依道而行,就不会再有什么大盗,也不需要什么圣人!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4)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所言: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心不乱

不推崇贤能,不树立模仿标杆,人们就不会你争我抢,争名夺利。不鼓吹名贵物品的价值,人们就不会生起贪求的欲望。

又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

背离了自然法则,才不得已用仁义来约束,但是仁义治标不治本,提倡孝慈,实在是家庭不和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这样的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的困惑疑虑,要想使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只有一个办法——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客观法则。

但是,这只不过是个理想国度。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5)

理智的看待庄子

在庄子心目中,工具和手段可以为圣人服务,也可以被盗贼利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毁灭这些工具,废止这些手段

谁也别争,谁也不抢,庄子说了:把古玩玉器都砸烂了,小毛贼就洗手不干了,把秤杆子都折断,谁还会斤斤计较?

但是,咱们细想,他这话其实也站不住脚,你能把所有的物品都毁坏以防贼?不现实。秤杆子没有了,依据什么交易?标准没有了,可能失信的人更多

所以庄子虽然是道家思想之大成者,但是和老子绝不能同日而语,他终究还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庄子为什么大辩不辩(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6)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果人人遵循大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还用得着什么圣人,又哪里还会有大盗?

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实际上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什么?天道和人道还是有差异的,有人就有人道,有人道就有是非善恶,就有圣人、有大盗。

人性很复杂,可以这么说,即便圣人死了,大盗也不会死!

所以庄子这话,知道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不必较真。别人、他人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真正左右和改变的,做好自己就行了。即便老庄,还不是一样离群索居,怅然若失!

至于仁义什么的,有时候也的的确确有失客观公正,以此为准则,很多时候会让你不知所措!这个时候怎么办?——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得起天地良心,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