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国自古以来独特的书写、绘画方式而产生的传统技艺。

墨,是幻化入水后,如长袖舞动而扩散的颜料。

墨是书法家手里的江山社稷、家国天下、唐诗宋词,也是画家手里的山水景秀、花鸟虫鱼——在中国艺术世界里,墨被赋予于无穷的表现力,是东方的审美哲学和智慧。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1)

印泥,墨色之外的鲜红色,所用没有墨多,但鲜红胡印章为书画铭记的信息,则是个人印信、传承的保留痕迹。

江南各地,文房四宝的制作素有深厚历史。

古徽州,尤擅制墨,徽墨为墨中上品,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自古以来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2)

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汪春林,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油烟墨技艺传承人,传承祖传古法制墨已有40多个年头。

在他身上,看到的不仅是一门手艺功夫的制作技术,更是传承的文化和情怀。

制墨,是他一生的事业,也是他生活的重心。

汪春林祖籍绩溪,初中在旌德县上学。

绩溪、旌德两县都隶属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的宣城市,绩溪素来有“中国徽墨之乡”的称号。

这里民风淳朴,乡里团结,农民在农闲时,偶尔会做墨,如果有人在外做墨为生,会介绍同乡去学习这么技艺,甚至自己亲自传授掌握的技艺。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3)

汪春林的父亲汪德政于1941年在南京胡开明墨厂学习制墨,22年的生涯,积累了一手的好技艺。

1963年1月汪父下放宣城绩溪,同年九月来宣城旌德带领五位同伴共同创立旌德徽墨社,后改名为徽州旌德胡开文徽墨厂。

他从初中开始利用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在墨厂学制墨,高中毕业后进入徽州旌德胡开文徽墨厂从一线开始做起,直至成为副厂长。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4)

汪春林执着于古法技艺,在乎墨、印泥品质好坏,而非产量。

1992年,他从辞职国营工厂,创办了安徽省旌德县春林胡开文古艺墨厂。

“离开国营厂,当然有所失,但能让自己真正研究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墨手艺,不再受限,有更多的机会去用传统古法技艺做一碇徽墨,让我感觉是值得拼一把的。”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5)

汪春林一手创办的胡开文古艺墨厂,以生产古法油烟墨为主。

其制法是在历代制墨名家配方和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原古炼烟法即(灯盏碗烟),用桐油、猪油、生漆通过灯草燃烧而成(本炼烟法目前为业内独家生产)。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6)

俗语“一豆灯火,一缕青烟,覆碗收烟,集烟制墨”。用收集的烟加以动物皮胶、天然麝香、金箔、珍稀辅料及二十几味中药等经千锤百炼精制而成。

此这样制成的墨具有拈来轻、嗅来香、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之美誉。

制作技艺也于2010年入选安徽省非遗名录。

现在胡开文古艺墨厂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有近百种,从大类上来说分为印泥和墨块。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7)

制墨和印泥,讲究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对心性和耐心的磨炼。

汪老师说,如果不热爱这一行,没有耐心,守得住寂寞,怕脏,都干不了这个活儿。

也因此,制墨这行学的人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家族内传承。

为了真正把家族的古法制墨非遗技艺传承下来,汪老师选择了心性敦厚踏实,有悟性的传人进行技艺传承。

采用言传身教,具体操作上手把手方式教学;在理论上,口头叙述,由专人整理成文字供参考指导。

其次,在争取官方保护上,胡开文古艺墨厂组织人员积极整理技艺资料,申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官方认证。

汪老师表示:“做这样一个工作,繁琐而且没有盈利,但只有得到了正规官方认证,才能更好的“名正言顺”的进行宣传。”

墨制作流程(了解墨的制作)(8)

最后,在宣传上,墨厂除了参加商业性的展销之外,和各类学校也开展合作关系,在节假日接收学生到厂参观,向学生展示技艺过程,进行宣传。

谈及对制墨的理解,汪老师话语朴素平实:“只有静下心来,在多年如一日的炼烟、制墨中,如烟一样经过淬炼而后沉淀了内心,方可品知这一抹纯黑背后的蕴藏的匠心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 汪春林 (东家ID:古法油烟墨制作汪春林),代表性传承人

作者:霁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