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毕业演讲接地气(大学校长毕业演讲)(1)

西南民族大学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

作者: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每年的大学毕业季,近年来似乎成了大学校长的一个“赛季”。在各自学校的毕业典礼上,大学校长都要发表毕业演讲,有的网络媒体把它们集纳在一起,进行比较、点评,寻找“亮点”。或许是受到这种压力和引导,校长们的演讲呈现出“卖萌”倾向,认为更接地气。

比如有媒体报道,一位校长在毕业典礼上吐槽自己学校:“成都是一个使人发胖的城市”,“龟网速,抢课难”,“学生男女比例失衡,导致耽误你们的终身大事”。网上有人评价这位校长的演讲倍感亲切,“看哭很多毕业生”。大学毕业典礼号称“最后一课”,结果是以校长“亲自”吐槽结束,其“最后一课”价值到底在哪里?

大学校长毕业演讲接地气(大学校长毕业演讲)(2)

网络图。图片来源东方IC

文章无定式,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词,既可以大开大合,严肃端庄,也可以由小入大,情理皆备,甚至可以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在互联网时代,借用一点青年学子的口头禅,卖一点萌,让毕业生更听得进去,也无不可。但是大学校长是教育家,上好“最后一课”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大学教育“画龙点睛”,为学生们的毕业人生点明价值方向。无论如何,卖萌本身都不是目的,不宜为了卖萌而大用网络生造的俗词恶语,不能为了学生爱听就专着眼于小情小调,甚至传导庸俗扭曲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说,毕业演讲词,风格上不妨千姿百态,但语言上还应干净雅致,价值上更应堂堂正正。

教育家要有大格局。上“最后一课”,谈做人可以言之谆谆,成功的话题不必刻意回避,家国情怀更是重中之重。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讲“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说“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这样的毕业演讲即使缺乏“萌点”,却值得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铭记在心。

喜好“萌点”的社会情趣,犹如希腊神话中塞壬的歌声,而互联网使这种歌声更迷人,也更容易使人迷失。但大学校长应当具有抗拒这种“歌声”的内在定力。奠立高尚价值,激发家国情怀,造就伟大国民,毕业演讲,乃至日常的教育熏陶,大学校长都应当以此为追求。

【编辑:耿尕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