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历史,铭记英雄,一场伟大的战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道不明,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上数据。

一、定义: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又称日本侵华战争,在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日战争)。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1)

二、时间:

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开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抗战;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展开全面对抗和较量;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三、1937年全面开战前实力对比:

中国军队,170多万,49个军,183个师,46个独立旅,其中中央军仅30多个师。

另外还有我党领导的4万多八路军(3个师),1万多新四军(4个支队)

日本军队,448万多人,作战部队199.7万人,常备师团17个。

陆军装备对比: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与中国一个整编师相比,步枪多1.5倍,轻重机枪多1.1倍,轻重炮3.1倍。

日军一个常备师团有炮兵车、辎重车1000多辆,坦克24辆,中国几乎没有。

海军:日本海军190万总吨位,中国海军11万总吨位。

空军:日本陆海军飞机2700多架,中国空军飞机600架。

铁产量:日本年产量369万吨,而中国年产量不足10万,是中国37倍;

钢产量:日本年产量640万吨,中国不足千吨,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日本仅本土钢产量是中国的1000多倍。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2)

四、战区划分:

1937年8月20日,中国将国土抗战分为5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冀豫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

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

第三战区为苏浙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

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

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

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其中第一预备队司令长官李宗仁;第二预备队司令长官刘湘;第三预备队司令长官龙云;第四预备队司令长官何成濬;另有第十七集团军司令长官马鸿逵;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长官朱德;骑兵第二军军长何柱国,为战区直属部队。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3)

1938年1月17日,战区重新规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第六战区、第七战区撤销。第八战区新增设,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

1938年6月14日,又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4)

1939年战区进行又进行一次划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卫立煌,辖河南及安徽一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辖山西及陕西一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张发奎;辖广东、广西两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辖皖西、鄂北及豫南;第八战区,司令长官为朱绍良,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辖鄂南及湘赣两省;第十战区,司令长官为蒋鼎文,辖陕西省;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1945年4月,又进行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分三大行辕,十大战区,六个绥靖区。

三大行辕为,赣州行辕主任为顾祝同(辖第三、七、九战区);汉中行辕主任为李宗仁(辖第一、五、十战区及冀察战区);昆明行辕主任为龙云(辖23师等),

十大战区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代),辖陕甘宁及豫西,计6个集团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晋西,计5个集团军;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辖浙南、赣东、闽北,计3个集团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改编为第二方面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计2个集团军;第六战区,司令孙连仲,辖鄂西和湘西,计3个集团军及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吴奇伟部、湘鄂川黔边区清剿总指挥傅仲芳部;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辖赣南粤北,计1个集团军及闽粤赣边区总司令香汉屏部;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辖陕甘宁青绥,计4个集团军;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辖赣西南,计2个集团军又4个军(含新四军);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辖鄂豫皖边界,共3个集团军。

六个绥靖公署分别为:川陕鄂边区、川康、,主、广西、太原、粤东、滇黔。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战区、第十二战区,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5)

五、战斗:

全面抗战期间,数百万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了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其余大大小小战斗总计20万次。

仅中国军队伤亡超过10万的会战一共有8次:1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军队伤亡33万余人;2太原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人以上;3南京保卫战,中国守军除4万人从正面突围外,其余大部被俘,惨遭屠戮,军民伤亡35万余人;4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人以上;5武汉会战,历时四个月,中国军队伤亡40余万人;6南昌会战,中国军队伤亡10万余人;7浙赣会战,中国军民亡25万余人;8豫湘桂战役,中国军队伤60万余人。

其余知名战役,还有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兰封战役、广州战役、隋枣会战,长沙会战(3次)、豫南会战、上高会战、常德会战、昆仑关战役等等。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6)

六、损失:

中国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师级以上国军将军达206位,上将(含追授)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其中,8名上将分别是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饶国华、王铭章、张自忠、唐淮源、李家钰。张自忠将军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为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一级上将,是二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7)

而在206位将军中,有20余人为弹尽粮绝孤立无援时饮弹自尽,44人为与敌肉搏时牺牲。

我党,损失58万人,牺牲将军两人(左权、彭雪枫),旅以上干部114人,东北抗联支队以上干部42人。而在1995年官方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军民伤亡最低限度为3480万人,死亡2062.1万人,受伤1418.5万人,中国军队牺牲563.3万人(包括属于军队编制、具有军人身份的兵役壮丁355.5万人);中国军队负伤575.5万人(包括兵役壮丁347.7万人)。

然而,这份报告所反映的仍八年全面抗战时期的全面数字。

据估算,由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总体损失,可达5000万人以上!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8)

七、歼敌人数:

歼灭日军150余万,伪军118万,129名日军将官,接收投降日军28万,伪军146万。

八、结语: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忆(怎能忘记怎不铭记)(9)

无数抗战先烈,没有发胶,没有别墅,没有水果,没有咖啡,没有雪茄,没有大背头……他们在实力极为悬殊,条件极端困难,用自己的血肉长城,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迎来最伟大的胜利。

请记住他们的牺牲,请记住他们的艰辛,请记住他们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