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祖陵,盱眙县洪泽湖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十九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朱棣建棂星门及围墙。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明祖陵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陵墓长方形,南北走向。有皇城两道,外面土城周长9里30步;里面砖城周长4里10步。城门四座各三间,正殿五间,具服殿六间,红门一座,燎炉一座,棂星门一座,神厨三间,东屋三间,西屋三间,直房十八间,斋房三间,库房三间,宰牲亭一所,水金桥一座。从陵西门进去,北到积水亭还有石桥三座。后有神厨、宰牲亭、享殿、配殿。明亭神道两旁,从南往北,并行相对排行着麒麟两对,狮子六对,华表两对,马倌两对,拉马侍者一对,马一对,文臣三对,武将两对,太监两对,一共有二十一对大型石刻。周围植树七万余株。

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朱元璋都要亲自带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祭祖。明朝中叶以后,黄河再次夺淮,尽管朝廷几度筑堤卫陵,但明祖陵还是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没,沉入洪泽湖底。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遗址逐渐露出水面,遗物零乱地分布在全长250米的中轴线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0对石象生。大水塘下隐约露出的几个拱形门,那是墓穴,下面并排有六口棺木。当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两旁则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装的都是蟒袍、玉带,凤冠霞帔,这是衣冠冢。而朱元璋祖父母的尸体葬在离此不远的高埂上,当年修建陵墓时,朱元璋不敢移动其祖尸骨,怕挑断龙脉,坏了风水,因此在旁边造了衣冠冢。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

淮河边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2)

入口牌坊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3)

后建的金门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4)

金门入口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5)

九龙壁?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6)

洪武通宝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7)

明朝诸皇帝以及帝陵介绍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8)

红门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9)

神道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0)

神道石刻共有21对,为麒麟、雄 师、华表、马官、拉马侍、文臣、武将、近侍等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1)

玉带桥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2)

回望红门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3)

损坏的石刻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4)

露出的几个拱形门,就是墓穴,下面并排有六口棺木。当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两旁则是曾祖、高祖

2011年5月20日,因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逼近死水位,沉睡于洪泽湖水下300年之久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外罗城墙露出水面,这是有史以来最为显着的一次。为保护地宫甬道和拱门下的文物(诏书、衣饰和各类殉葬品),当地政府从淮河紧急调度水源进行灌注。在与旭日清风短暂相会的地宫拱门、甬道,又将重归水下,再享宁静。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5)

地宫上封土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6)

水杉林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7)

陵内河流

明祖陵 简介(看祖国好风光明祖陵)(18)

入口红门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