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云,历史春秋网头条首发

明祖陵坐落于淮安市盱眙县杨家墩,紧临洪泽湖西岸,背山面水。此地顺风顺水,被朱元璋选中,成为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淮河改道后,陵内水与淮河水在地下相通,齐涨齐落。现在,明祖陵已经成为一处有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并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作为淮安人,我是数次来明祖陵,陪老婆孩子,陪领导友人,陪远方来客。每来一次,所获都不相同。

忽闻好友更是作家的孙玉良老师从远方来淮小住,慕名相邀共游明祖陵。孙老师行事豪爽,对我中华悠远的历史兴趣深厚,见我相约非常高兴。我们是一拍即合。

明祖陵在哪(又盘明祖陵)(1)

作家孙玉良在明皇陵

明祖陵远离市区的喧嚣,睡依淮水,卧临山丘,藏于绿林。一下车,立刻感受到秋日空气冷的清澈深远,轻吸一口气,便沁入整个胸肺。

此时已是霜降后的第二天,凉意渐浓,厚衣加身。

几位好友漫步向前。映入眼帘的是明祖陵新建的牌坊,尽管还没有提字,皇家的雄壮气魄却隐隐显现。唯一可惜,也难以抹去的是那大理石的崭新气息,与明祖陵的历史底蕴似乎格格不入。

从神道缓步而入。孙老师游兴很浓,一边拍照,一边仔细观阅有关历史遗迹及展览说明。

明祖陵在哪(又盘明祖陵)(2)

孙老师多年写作,慧眼如炬,在展览馆竟然发现宣传牌上把朱元璋的祖父名字顺序写错了。在展览馆“进门的右边墙上,在“朱氏世系表”一段,这样写“……百六公为朱元璋高祖,娶胡氏,二子,长四五公,次四九公,迁泗州盱眙县”,等看到“追封先祖”这一段的开头“……曾祖朱九四尊号恒皇帝……”,孙老师忽然说,“你们看看这两处的人名,哈哈,是不是有一处错了?”我回头一看,果然,朱四九与朱九四,这点细微之处的小瑕疵,又带有数字颠倒的相似性,还真是不容易发现。

经老师这么一说,我们都发现了这个小问题。想来作为本地人,来了数次也没有发现,真是惭愧!

明祖陵在哪(又盘明祖陵)(3)

我们沿着神道一路前行,不时在路边站牌前驻足。朱元璋入朝主政后,治吏极严,很多举措流传千古,现今人们仍然津津乐道。当我们看到 这几个故事时,不禁为之动容。

一边游览,孙老师便即兴给我们几个科普明祖陵的“前世今生”。话说洪武元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后,便追尊他的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亲为淳皇帝。朱元璋的强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价筑祖陵,似乎非此不能达到巩固大明王朝的目的。于是,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

说明朝历史,避不开朱元璋严于治吏的故事。正说着,大家不约而同地在神道边的一处展牌前驻足,这里的展牌描述几个故事:设立都察院、杀字当头告官吏、操刀亲杀胡三舍、逍遥楼中囚赌徒、诗文如刀诫群臣……这每一段故事,都体现了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痛恨,在杀胡三舍时,朱元璋说“宁可胡大海叛我,我不能叛民”,更是让人感动。

明祖陵在哪(又盘明祖陵)(4)

一边看,一边听,与孙老师一游,大明历史知识暴涨,收获颇丰。由此我想到一句流行语“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与学识丰富的同行,果然不一样。这其实就是近朱者赤啊。

由此我想到每个人的一生,都免不了经历或者浏览无数个不同的场所。大多数人忙忙碌碌,疲于奔命。何曾想过我们的所过之处,皆为风景,重要的是你会不会发现,有没有心情欣赏,更重要的是与谁同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观点再激烈一点,甚至可以把浏览地点放一边,而与谁同行成了关键因素。对我来说,同样来明祖陵给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不仅是旅游,婚姻、工作、学习、生活、仕途、娱乐……人生的诸多事项,哪一样不是如此呢?

希望还会再来明祖陵。但是再来时,会有谁同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