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1)

图文来源网络

曾经有部周刊连载漫画名为《爆漫王》,那是一部讲述两位少年如何走上漫画家道路的故事。就在这部作品的第54话里有段对话非常有趣,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小畑健对题材与创作的一点想法。当时场景是高木问真城什么样的漫画家才是最厉害的,真城陷入苦思。接下里高木说出自己的观点“能把平凡的日常生活画得妙趣横生,就算最厉害的漫画家了”,然后,高木又补充解释说道“比如初中生早上起床、吃早饭、上学……能将普通生活入画,让读者看得兴趣盎然,就算是天才吧!把任何事情都画得充满乐趣。”当然,小畑健画的这段应该是大场鸫的脚本,也可以看做是原作的想法。当时大概是2007年前后,正是日常系动画开始大量涌入的时期。我不得不佩服大场鸫的真知灼见,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总纲,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如今芳文社与旗下的四格漫画改编而成的动画有着如此高的战斗力。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2)

图文来源网络

世人常常把加入描写少女日常生活的作品称作废萌,又把这些叫做“快餐”作品。实际上还是要区分开的,制作出色的漫画和动画,不可能只是“快餐”,比如大受欢迎的《幸运星》与《轻音》并非看过一遍就可以扔掉,而是可以让人反复欣赏的作品。而“废萌”言论也要区别对待,没有主线剧情的作品如果没有独到之处,只靠角色出卖色相也会吸引不到观众的。举个例子,那些后宫向作品有很多都有主线剧情,结果又如何呢,还不是逃不出“废萌”的范畴。因此,我要说的是描写日常的作品不能一概而论,作为统领流行潮流的作品,它们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不堪,拿不上台面。而想要准确的认识它们,就要为其分类。经过这几年的分析研究,我大致可以把所谓的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分为三个大类。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3)

图文来源网络

第一类别叫做“恋爱喜剧”。就是把日常当作流程,日常只是作为固有的模块,而重点描写则放在夸张,搞笑,恋爱,后宫方面,并且带有明确的主线。比如《福星小子》、《纯情房东俏房客》、《拜托了,老师》,这些作品通常被称为“恋爱喜剧”。该类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比较盛行。该类型随着时代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分支。两个分支的共通点都是以男性视角切入,但不同之处在于对待女性角色的态度。第一分支叫做群像模式,属于给女主角足以匹敌男主角的地位,借鉴了恋爱作品的某些特色,而日常生活的闹剧却并非为了恋爱事件存在,日常与恋爱是共存而又互相干涉的存在。恋爱作品则是日常要为恋爱服务。这样的作品后来逐渐就被青春群像剧和恋爱要素比较强的作品取代。比如《在夏日等待》、《未闻花名》、《龙与虎》、《恋爱随意链接》、《中二病也要恋爱》等等。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4)

图文来源网络

第二分支就是大家熟悉的后宫模式,基本上没有第二男性与正宫的存在,通过各种日常作为导火索加深与各位女性角色的羁绊,从而触发各种事件,有点像很早以前的GALGAME。日常与后宫也是相互利用,后宫利用日常加强羁绊,日常则通过人气角色突显生活趣味。跟群像分支最大的区别就是后宫基本没有正面描写恋爱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实质上的恋爱要素,恋爱观只是设定,并不展开。这跟下面要提到的第二类很像。这个类型的作品与后宫动画的区别在于日常戏份的重视程度,像是比较热门的《无限的史特拉托斯》、《TO LOVE》、《恶魔高校》、《我的妹妹不可能这么可爱》、《我的朋友很少》、《碧阳学生会议事录》等等都属于该类型。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5)

图文来源网络

第二类别叫做日常喜剧。同样存在恋爱元素,却是点到即可,只是表现一下立场倾向,并不附加多余的恋爱剧情。恋爱只是用来烘托日常生活的元素,表现的主题是向观众展现快乐的校园与社会生活。表现途径与第一类有共通之处,像是野营合宿,游泳馆,沙滩大海,烟火大会,修学旅行,运动会,校园祭,KTV,商店街等等。在这个大类里,主角群体数量是个变量,跟周围人的互动比较多。而主角之间除了有点恋爱情愫,关系界限比较鲜明。像是《未确认进行时》,在这部里面就有情愫,但却没有多余展开,男方戏份并不太多,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主角姐姐与小姑的嬉闹。整体进展是典型的无主线的喜剧。再如《一起一起这里那里》,也有情窦初开的情愫,偶尔是会用到这个设定,却没有从情愫向交往发展的倾向,仍是以没有主线的日常趣事为主。再如《玉子市场》,这部的恋爱情愫没有那么明显,但却给了某个男的很多戏份,让男生对其产生情愫,还有养的宠物也是男生立场。即便后来又搞出很多第三类别的东西,但两种类型的交叉并没有起到好的效果,非常糟糕。除此之外,还有最近比较火的《月刊少女野崎君》也可以算在之内。这几部作品的共同点就是都有情愫,都是以男女关系作为隐藏主线,虽有情感描写和其他男性,却都不是很重要,程度数量都比群像模式要少,而比后宫模式要多,恋爱只是作为设定,中心是通过男女搭配来突出生活趣味与热闹喧嚣的氛围,因此常常有着大量的搞笑段子。其与后宫最大的不同谁就是女主不会全部上来倒贴,最多也就是两人争风吃醋的修罗场,而日常生活的戏份也会更多,更加具体。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6)

图文来源网络

“日常喜剧”也有分支,根据第一视角的性别划分,可以分为“女生视角的日常喜剧”与“男生视角的日常喜剧”。上面那几部都可以算作前者,而下面说到的则是后者。但不管是男生视角还是女生视角,根据舞台的不同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像是《笨蛋测验召唤兽》和《农林》这样的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可以称作“校园舞台”。男二的存在感还都比较高,有点像很早以前GALGAME里给男主提供信息的好友。都是两位女主争风吃醋,没有特意展开恋爱发展,基本上恋爱段子都是用笑料带过。《校园迷糊大王》运用各种夸张手法来表现包装日常,做的非常出色,恋爱元素也相当的多,基本每个人都有本命,但结局没有开花结果的,都是点到为止,恋爱可以当做推动事态发展的设定,但绝对不是对象和目标。当然,也不是说只有一个男生就是后宫,关键是其他女生的态度。比如《神薙》、《GJ部》、《天闷部》这三部TV动画,都是单一男主,可是女生的态度都比较正常,没有胡乱倒贴现象,差不多都是相敬如宾的感觉,像是对恋爱根本没有兴趣,这种流派就很贴近第三类别。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7)

图文来源网络

除了“校园舞台”之外,还有一种流派叫“职场舞台”。顾名思义,舞台构建在某个职场之上,主角在那里打工或是干点别的,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还跟一起打工的人逐渐产生羁绊。由于加入了青少年平时不常见的职场场所,因此题材就略显新颖。比较著名的就是近年大热的《打工吧,魔王大人》,颠覆传统魔王勇者的设定,让其去打工的设定很新鲜,打工时候的各种趣事更是丰富多彩。该剧的日常戏份被大家津津乐道。还有《迷糊餐厅》也是前些年非常有名的作品,它是纯粹的职场模式,场景除了餐厅就是家里,丰富大量的日常以及数位各有特色的角色赢得满堂彩。该作的角色要比打工魔王更多,打工魔王是沾了题材的光。而《迷糊餐厅》才是职场模式的最佳诠释。匹敌群像模式数量和质量的主角群体,丰富少见的日常对话与活动,略带一点点恋爱情愫的设定。除了上面的两作以外,《夏之岚》、《白熊咖啡厅》也都是“日常喜剧”。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8)

图文来源网络

那么,第三类别也就很明显了,就是现在最热,也就是最有市场的“暧昧百合日常”。首先说一下这个类别的特征。第一,从来源来说大部分都是萌系四格漫画,女生画的很萌,但众所周知四格漫画没有主线剧情,因此每一集故事会分为若干段,并无完整连贯的连续剧。第二,主角是女生且必须是女生,其态度是对任何男生都没有好感,或者说是对恋爱没有兴趣,或者说是脑子里就没有男性的概念。更有甚者直接用上“排除异形空间”,不让女生群体与任何男性有接触的可能。第三,女生数量在三人以上,彼此关系相当暧昧,处于“友情之上,恋爱未满”的状态。这样的设定是对漫画动画的一大革新,随着萌的发展,早期那种用男性当主角,增加代入感的做法已经过时了。如今,市场需求已经转为不追求代入,而是作为第三者欣赏少女们的日常,突出少女们的可爱与萌。这样的话,男性角色对突出萌的诉求完全是多余品,故此排除男性更能发挥萌的特征。本来男型角色在没有主线的日常剧里就是起到个中和作用,承担恋爱职责。但是不需要恋爱以后,也就不需要男性了。而以前男性角色通过日常和事件要跟女生产生羁绊的传统则被其他少女取代。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女生与女生加深羁绊,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暧昧百合”。说到这个类型的兴起,还是要从2002年的《阿兹漫画大王》说起,那时萌还在发展,如此先进的理念还没被倡导,但人们或多或少已经感受到了魅力,非常短的动画却达到了不同寻常的商业成绩,算是开了个头。2005年的《水星领航员》也是以少女为主角的作品,由于其独特的氛围营造与题材,很多人都把其当作治愈系动画来看,并没有看到作为“暧昧百合日常”的潜力作品,但人们潜意识中已经觉察到了,少女与少女在一起的氛围相当不错嘛。再来就是2007年的《幸运星》,这部动画让“暧昧百合“火了起来,当然也是因为京都动画做的出色,融入了很多能使其畅销的元素。粗看起来无聊到极点的日常对话,外行人不明所以的台词,都让很多人无所适从。甚至有的人还认为只是高中女生吃吃饭、买买东西、聊聊天有什么意思。但又有很多人感受到了其魅力,认为女高中生的生活很有意思,特别是此方与镜两人斗嘴以及性格都很萌。总之,《幸运星》就火了起来。当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京都在最后几话玩起了煽情,大幅抒写此方与妈妈的段子,使得该剧从“喜剧”基调升华到了日本人很没抵抗力的“人间冷暖”。最终取得辉煌的战绩。

日本动画发展四个阶段(-从日常系崛起看当今日本动画流行趋势)(9)

图文来源网络

日本就是这样,只要有一部比较新鲜的作品热卖,各家就开始东施效颦。2008年,可以称得上是“暧昧百合”的作品增加到了三部——《向阳素描》、《白虎》、《CANDY BOY》。其中就属《向阳素描》的人气最高,不断推出新作。《白虎》受到原作水准影响,再加上制作方经验不足,没有什么成果。《CANDY BOY》则是受到平台限制,虽不那么大众,但其作为纯粹的百合动画也受到国内外的大量FANS追捧,但我要强调一下,百合毕竟是小众。而“暧昧百合”是大众。2009年,增至四部作品,但其中包括了最具重量的《轻音》,京都动画借鉴《幸运星》的成功之处打造的作品,浓厚的音乐元素与深化的日常生活,角色魅力。更加突出了轻小说提倡的“轻松娱乐”。而“轻松娱乐”也是“暧昧百合”最受欢迎的原因,没有之一。《轻音》也是第一部改编自芳文社萌系四格而火起来的作品,从此芳文社门庭若市。同年的《GA 艺术科美术设计班》也是出自芳文社,该作与《南家三姐妹》都是极力倡导“暧昧百合,轻松日常”的作品。职场舞台的《加奈日记》则是走了《白虎》的那条路。2010年,又是四部作品。《轻音2》自不必说,模仿《轻音》而做的《空之音》在氛围营造和主线剧情上大下功夫,却没有抓到本质。《既便如此小镇依然转个不停》相当出色,作为职场舞台的作品没有那么多的娱乐要素,它的特色主要发挥在了恶搞方面。《侦探歌剧》又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作品,看起来有点主线,实质都是日常戏份,比日常还日常的段子,让人看得非常轻松愉快,萌度也非常的高。但这部与《轻音》那种融入大量音乐与人间冷暖的作品不同,更偏重萌的发挥,故此没有突破瓶颈。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关注力潮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