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携手夫人回归影院,一起欣赏彼此的热爱。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1)

《八佰》,宣传好多天了,个人不再多言,这里就简短说说个人的观评吧,讲的不对大家多包涵。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2)

作为耗时五年打造真实场景拍摄的战争片,效果没的说。和郭帆的《流浪地球》一样,真景才能拍出画面的层次感。废墟,爆炸,桢桢都是细节。

任何一个事件,一个故事,都是由“人”作为主体,来发生的,所以,影片的主线,还是一个个刻画细腻的人物和这群人物所表达的精神。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3)

中国民族已到危难时刻,就在这个城市,就在这个点,就是这群人。说是精锐部队,这里有国军训练有素的王牌88师全套德械装备;说是鱼龙混杂,这里有各地打散的保安团逃兵怕死逃跑各个心怀鬼胎。

在这一刻,有人慷慨赴死,有人苟且偷生;有人壮志凌云,有人冷嘲热讽;对面歌舞升平,这里人心不整;坚守最后任务,感动民族心声!影片里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逃跑的老算盘,怯战的瓜怂,赌场打手小刀,敢死队的王千源,第一个人肉炸药包郑恺,以及镇守四行仓库的谢团长,有血有肉,演绎恰当。这也是我们正视国民党军队抗日作战表现最为真实深刻的电影了吧!历史已经发生不可重演,该是谁,就得是谁。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4)

从电影里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受没受过正规教育,思想意识形态总归是不一样的,平时说说便罢无人理会,但是到了民族大义关键时刻,就容不得放弃任性。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5)

咱聊几个电影细节吧,别整很多宏观话题了。

第一次战斗就是“关门打狗”,虽然没看见几个人具体怎么打的,但一定很漂亮。日军冲锋的队形有一定真实性。

第二次战斗的日军下水道敢死队,也太有武士道精神了吧?短刀vs步枪,怎么考虑的?

第三次战斗的铁甲阵,让我感觉鬼子看了吴宇森的《赤壁》?学周瑜冲锋?当然,郑恺身绑炸药包,舍身取义破阵确实让人热泪盈眶,我觉得作为一个血性男人,一个士兵,在那一刻,真的就是这样!机枪班各个慷慨赴死,报上命号,跳楼和鬼子同归于尽!!!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6)

赌场打手小刀,也确实代表了一种精神,中国人的民族大义,在抵抗侵略者的深仇大恨面前,无论我干什么职业,我拼了!死就死了!

白驹过隙,从一出来,我觉得就是导演特意的寓意,白马银枪赵子龙,可惜是欧豪。

李晨这个演员有点不招人待见的,但是电影里一口山东话,最后饱含热泪,对着敢死队员们敬礼,一句“兄弟们来世再见”,我真的落泪了。真的到了这样的情况,真的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就电影最后的处理上,个人感觉这一瞬间感动过后,转过来一出门就应该是他们遭遇日军,在数倍于本方火力的场景里,交战到最后一个人牺牲,该用慢镜头来表现更加显得英勇悲壮。可不知为何管虎给了一群人左中右三条线,也没成突破和掩护队形的走了好久,被日军发现,枪声四起,一带而过。或许也拍了,管虎不认可吧。这也是一万条素材,一百个导演能剪出来一百个故事的现实。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7)

最后说一点,国军冲锋过桥,已经发现了背后有狙击手和机枪交叉封锁,还拿着生生的肉躯往前冲,这真是有点无谓的牺牲了。打仗要讲精神,还得讲战术吧?鬼子两天前攻城用的铁甲盾牌,子弹都打不透,打完扔那儿了吧?团长咋不下令都拿过来,组织两个班的战士,也摆个阵,从后头竖起来两排,掩护其他队员过桥?也是,每个人注意的细节不一样吧!

最后,吐槽一下片尾曲。那英声音一出来,尽管我知道是她,还是被恶心到了。安德烈波切利没的说,世界级第四大男高音,我喜欢他的《Cuando Me Enamoro》。影片的片尾曲《苏州河》一听就是全盘借鉴了《You Raise Me Up》,是抄袭吗?不会有观众听不出来吧?

写八佰观后感标题(简写八佰观后感)(8)

一部电影,一个事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反两面始终存在。有句台词说得好,“战争的背后全是政治”。值得称赞的是,电影里面绝大部分人物台词都是方言,特别提现时代背景,也是导演传承中国语言文化的表现年轻人都不说方言了,文化根基还有吗?

最后吧,为管虎和老戏骨们点赞[强]《红海行动》是任务,《战狼》是英雄主义,《集结号》是故事,《八佰》是民族气节,都是中国战争电影的里程碑不要比,都很好✊

写了一个小时。到此为止。

这篇影评@郭帆,希望他转给管虎也看看,希望吧

值得看,值得二刷✌

,